王金海线下讲师班,我的成长告诉你 “值不值”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2 17:44 1

摘要:那两天一夜,像给蒙尘的生活开了扇窗。现在再有人问 “这课值不值得上”,我只想说:绽放班让我从 “围着孩子转的怨妇” 成长为 “敢为自己活的妈妈” ,我只后悔没有早点接触它。

以前我总觉得,当妈就该是 “蜡烛”—— 烧光自己照亮孩子。直到在王金海线下绽放班的课上,被王老师一句话问懵:“你自己都蔫儿了,咋给孩子阳光?”

那两天一夜,像给蒙尘的生活开了扇窗。现在再有人问 “这课值不值得上”,我只想说:绽放班让我从 “围着孩子转的怨妇” 成长为 “敢为自己活的妈妈” ,我只后悔没有早点接触它。

原来我困在 “妈妈” 的壳里,早忘了自己是谁

报绽放班之前,我是那种典型的 “焦虑型妈妈”:孩子考试掉几名,我能失眠半宿;老公忘了结婚纪念日,我憋着火只敢冲孩子撒气。有天整理衣柜,发现满柜子都是孩子的鞋子、老公的衬衫,自己最贵的一件衣服还是三年前买的打折款。

“习惯性亏欠自己”还不算什么,更让人痛苦的是,我发现,困在“妈妈”的身份里久了,自己变得越来越低能——除了照顾家人好像什么都不会了;性格也越来越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特别是在家长会这类公开场合,看到别的家长上台发言,落落大方、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自己只能装做很忙的样子摆弄手机,生怕和老师的目光交汇,真是羞愧又羡慕。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无是处”的我,在扶鹰教育的智慧父母绽放班里,依旧收获了很多来自伙伴们的赞美和肯定。大家特别善于帮我挖掘自身的优点,有人说 “你总记得给大家带润喉糖,心细”,有人说 “你讲孩子进步时眼睛发亮,特别有感染力”。这些话,我这辈子从没听人说过 —— 原来我不是只会洗衣做饭的 “老妈子”,我也有自己的光。

回家后,我试着 “为自己活一点”:每周三下午把接孩子放学的事情拜托给邻居,报班学插花;老公晚归时,不再等着吵架,而是给自己泡杯茶看会儿书……慢慢地,我明显感觉到,日子越过越舒心,老公和孩子看我的眼神也慢慢变了。

绽放班不只是教你 “怎么讲”,更教你 “怎么懂”

没上课前,我以为绽放班就是教 “说话技巧”—— 怎么站台风、怎么控场、怎么讲得生动。去了才发现,王金海老师和团队更在意的是 “你是不是真正懂家庭教育”。

王金海老师说,真正优秀的教育传播者不是念稿子,是把自己活成案例。他带着我们梳理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原生家庭的影响聊到现在教育孩子的卡点。后来我才明白,只有先懂自己,才能真正懂家长和孩子的难,才能说出他们听得进去的话。

还记得在绽放班第一次上台试讲时,我的双腿抖得像筛糠,稿子念得磕磕巴巴,下来就躲在角落哭,觉得自己肯定不行。是助教老师拉着我说:“王老师说过,‘糟糕的开始胜过完美的犹豫’。你看你刚才讲到自己的家庭故事时,台下好多人在点头 —— 这就是认可。” 她没让我练什么华丽的辞藻,而是帮我把自己的故事拆成 “痛点 + 改变 + 方法” 三个部分,告诉我 “不用讲大道理,把你具体怎么做的说出来就够了”。

就这样,我在一次次鼓励中重拾信心,不断锤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我相信王金海老师说过的那句——“把一首歌唱到极致就是歌星,把一节课讲到极致就是名师。”

把 “绽放” 种进普通日子里,我收获了一个 “成长圈”

最惊喜的是课程结束后的 “后续滋养”。我和几位一起上课、特别聊得来的家长建了个 “绽放姐妹群”,每天有人分享 “今日小确幸”:“今天给自己买了支口红”“老公居然主动洗碗了”“刚刚筹备了一场公益沙龙课”“和孩子班主任约好了给同学家长们讲讲育儿经”……大家分享着各自生活中的进步点滴,相互鼓励、交流经验,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幸福感满满!

随着不断的磨炼与成长,我渐渐看到了自己的生命力量。上个月,我跟着团队去甘肃的山区做公益宣讲。看到那些和我曾经一样焦虑的家长,听着他们说 “原来孩子叛逆不是故意跟我作对”,我突然明白,绽放班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是 “你有能力去帮更多人” 的底气。有位当地的妈妈拉着我说:“你讲得太好了,我真后悔没把老公拉来一起听。” 那一刻,我想,当初克服恐惧报班的决定,太值了。

现在的我,依然不是什么 “专家”,但我敢说自己是 “懂点家庭教育的过来人”。绽放班教我的,不只是怎么站上台,更是怎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 先照亮自己的家,再试着照亮别人的路。

如果你也总在想 “我能不能为家庭教育做点什么”,或者想在陪伴孩子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价值,真的可以试试。扶鹰教育的智慧父母绽放班一定会让你看见:原来自己比想象中更有力量。这大概就是王金海老师说的:“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影响生命。” 而绽放班,就是给你勇气去成为那个 “影响者” 的地方。

来源:扶鹰教育王金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