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站在中国大地上,向北,无论从哪里出发,几乎都能与长城遇见……”9月2日上午,一部15分钟的长城宣传片,运用AI和3D技术全景式展现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当代意义,拉开了自治区政协“挖掘和弘扬长城文化价值,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协商会的序幕,
“站在中国大地上,向北,无论从哪里出发,几乎都能与长城遇见……”9月2日上午,一部15分钟的长城宣传片,运用AI和3D技术全景式展现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当代意义,拉开了自治区政协“挖掘和弘扬长城文化价值,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协商会的序幕,与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同志,为探索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路径积极献策、深入建言。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它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承载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和开放包容的和平理念,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丰厚滋养。
内蒙古自治区是长城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境内长城总长度达7570公里,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分布于12个盟市76个旗县(市、区),现存各时代长城遗存13804处(座/段),具有里程最长、种类最全、跨越时代最多的突出特点。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性提出并大力推进“北疆文化”建设,长城文化作为北疆文化的重要形态得到深入挖掘和持续弘扬。各级相关部门单位聚焦长城文化的挖掘保护、研究阐释、普及推广等方面花了很多心思、下了不少功夫,形成了丰硕成果。同时,大家也深刻认识到,作为“各项工作主线”首提地、长城资源富集区,内蒙古在“挖掘和弘扬长城文化价值,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再研究、再深化、再推进。
深学细研 做足功课
“完成自治区党委交给政协年度重点协商任务,既需要广大委员和专家积极献计出力,又需要自治区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要将长城文化融入北疆文化范畴研究阐释,弄清楚为什么长城能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时代如何通过挖掘和弘扬长城文化价值更好贯彻‘铸牢’主线。”3月24日,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张磊带领调研组在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调研交流时点出了本次专题协商的关键。
为了使协商更具专业性、前瞻性,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协调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旅厅、社科联、文联以及相关盟市政协委员,广泛收集有关长城及长城文化的文件和资料,先行学深一步、悟透一层。第一批学习资料整理完成后,立即将电子版发给相关委员学习参阅,以求在后续调研协商中能够同频共振、深度思想碰撞。期间,多次把区内一些专家学者请进政协机关面对面交流研讨。
长城文化博大精深,研究和挖掘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了夯实理论根基,调研组成员集中学习相关史料,集体观看多部专题片,赴内蒙古博物院参观“故塞同风——长城及长城带的文化交融”陈列等有关展览,受邀参加在河北省迁安市举办的首届长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大会……一次次学习、一场场会议,使调研组在开展调研考察前就积累了大量素材,对长城文化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清晰了解,初步形成协商的重点方向及报告的基本框架。
9月2日,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高志明在进行协商调研情况说明时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工作主线,挖掘和弘扬长城文化价值是重大任务,如何把二者贯通起来学习研究,结合起来贯彻落实,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宏大课题。为了答好题、交好卷,我们首先坚持先学习研究再调研考察,确保协商方向明确;其次坚持聚焦主题、精选切口,确保协商过程高效;坚持立足政协站位、发挥政协优势,确保报告体现政协特色。”
紧扣主题 创新形式
建言资政的质量,取决于调研的质量。不论在区内乌兰察布市、包头市调研,还是赴区外甘肃省考察,调研组紧扣“如何让长城文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切口求共识、找答案。
在包头市固阳县,调研组深入了解当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同步谋划、相融互嵌,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实践创新,围绕系统保护、深度研究、创新传播长城文化,让各族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长城文化魅力,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展开热烈讨论。
在长城资源大省甘肃考察时,自治区政协委员、赤峰市委统战部部长王生才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从军事防御到丝路‘灯塔’,再到文旅‘新秀’,长城甘肃段在历史变迁中不断延伸新内涵,扮演新角色。对比来看,赤峰长城保护工作处于初期阶段,下一步要将长城遗址保护与做好红山文化、新石器文化、夏家店文化的发掘保护同步推进,在寻根溯源中传播中华文化的精神力量”。
“这次协商会形式太特别了,把长城文化宣传产品带到会场,让我们直观感受到自治区相关部门在长城文化保护与开发方面做了这么多工作”、“这本书正是我研究需要参考的,哪能买到?”参会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驻足自治区政协协商会议室门前的内蒙古长城文化成果展示台,轻声讨论交流。无论是长城文化成果展示,还是会前播放的精心剪辑的长城纪录片,亦或是由书法爱好者、自治区政协办公厅财审处处长车勇题写的长城明信片,所有这些有心之举围绕的都是本次专题协商的主基调。
广集众智 协商建言
长城黄河在内蒙古的五次拥抱是内蒙古大地上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高占胜说,“要讲好内蒙古的长城、黄河故事,纳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探索打造旅游促‘三交’的精品线路和青少年研学基地,推动‘四个与共’的理念深入人心。”
针对长城保护法制化问题,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曹建恩给予回应,“‘十五五’期间将修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协调争取颁布《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条例》,指导各盟市制定区域性保护规划,形成‘总规—区域规’层级化保护框架,全面提升依法保护、规划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水平。”
自治区政协常委,呼和浩特市政协副主席索英俊针对支持长城沿线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提出建议,“通过科学制定旅游规划、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挖掘更多旅游资源、培养旅游管理服务专业人才、拓展媒体宣传渠道,带动长城沿线餐饮、民宿、工艺品、会展、休闲等行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带动群众增收,这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
“多维度探索‘保护传承+文化旅游利用’新路径,培育长城徒步、星空露营、古城夜游等新业态,打造长城IP,加快实现长城从‘静态遗产’向‘动态资产’的转化。”自治区文旅厅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组织跨学科团队,编纂《内蒙古长城民族融合图谱》,全景展现其作为‘融合线’的深厚底蕴。在重点段落遗址公园、博物馆创新展陈设计,生动再现‘茶马互市’、‘昭君出塞’等历史场景,讲好‘长城两边是故乡’共同体故事。”自治区政协委员,乌兰察布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永丽说出自己的想法。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表示要将长城文化、长城精神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立完善具有自治区特色和较强传播力的长城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协调指导相关部门打造“内蒙古长城文化IP”,让各族群众认识长城、走进长城、爱上长城。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二级教授王绍东围绕深化长城历史与文化价值的挖掘方面,建议“组建内蒙古长城文化研究基地,整理出版《内蒙古历代长城史料汇编》,撰写《草原长城文化概论》,编著《内蒙古长城文化丛书》、《内蒙古长城历史故事》等,彰显内蒙古长城文化的历史与时代价值。”
挖掘和弘扬长城文化,离不开深入的理论研究。自治区社科联表示将继续组织专业研究团队,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深入挖掘长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加强对长城修筑历史、军事防御体系、建筑艺术、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研究,丰富长城文化的学术成果,为长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学术支持。
在互动协商环节,张丽辉、张郡、樊东升等委员围绕结合融入、保护开发、宣传推介等工作提出问题,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文物局、广播电视局等部门单位负责同志逐一进行回应,既谈成绩、又讲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提升的具体措施。
调研报告历经反复打磨形成初稿后,书面征求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和文旅厅、广电局、文物局等部门的意见,个别咨询参与调研考察的委员和智库专家,实际体现了人民政协“广集众智”的优势和“事前商量”的传统。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杨进表示,调研报告从全局出发建言献策,政治站位高、调研基础实、建议针对性强,为自治区政府提供了有力参考和决策依据。下一步,要增强系统思维,实现保护成果最大化;严格落实文物前置审查工作制度,健全行政审批部门联办机制;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筑牢“应保尽保”法治屏障;推动长城沿线保护管理主体责任,确保长城及其周边环境安全;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带动长城沿线群众增收致富,推动我区从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转变。
自治区政协主席张延昆在总结讲话中说,保护、传承、弘扬长城文化,对大力实施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建言资政、课题研究、举办专题活动等,深入挖掘阐释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长城,是镌刻于北疆大地上的民族融合史诗。展望未来,让我们以有形之基夯实保护,以有感之举创新阐释,以有效之策深化教育,让千年长城化作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丰碑,激励各族儿女在守望历史中携手奋进,共同讲好中国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故事。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