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花292亿,收购德国巨头机器人公司,八年来赚了还是亏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6-16 04:00 1

摘要:彼时的美的,在大众眼中就是个生产冰箱、空调、微波炉的传统家电企业。而库卡,则是德国工业4.0的明星企业,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顶级玩家。这两家风马牛不相及的公司,为何会走到一起?美的为何要下如此大的血本?

2016年,美的集团宣布斥资292亿元,收购了德国库卡94.55%的股权,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质疑声此起彼伏。

彼时的美的,在大众眼中就是个生产冰箱、空调、微波炉的传统家电企业。而库卡,则是德国工业4.0的明星企业,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顶级玩家。这两家风马牛不相及的公司,为何会走到一起?美的为何要下如此大的血本?

那么,美的当初到底看中了什么,愿意花近300亿押注一家德国机器人公司?这八年来,这笔投资究竟回本了没有?又为美的带来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改变?

库卡可不是普通的机器人公司,它掌握着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和专利,特别是六轴机器人和磁弧焊接技术,这在高端制造领域简直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想象一下,美的如果按部就班自己研发这些技术,没有十年八年根本不可能突破。而且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日系的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士的ABB早已形成垄断,中国企业几乎没有突围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还能立刻用在美的自己的产品线上。有数据显示,美的引入库卡的自动化技术后,微波炉生产线效率提升了30%。一个微波炉就能提升这么多,推广到所有产品线,这效率提升得多恐怖?

当时国内还有个共识:中国家电出海只能打低端市场。而库卡在欧洲高端制造业的品牌和渠道,恰好可以帮美的打破这个魔咒。这就像给自己的产品贴了一张"德国品质"的标签,谁不爱呢?

收购库卡可不是甩钱那么简单。你以为是"有钱任性"?实际上是步步惊心的政治博弈。

当美的提出收购意向后,德国政府立马紧张了,试图将美的的持股比例限制在49%以内。欧盟官员更是公开表达担忧:中国企业会不会"拿走技术就跑"?当时欧洲媒体几乎一边倒地反对这笔交易。

美的做了什么?他们承诺"保持库卡的独立性",不干预日常经营,不转移核心技术。这个策略非常聪明,既让德国政府放心,又保留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说到钱,就更刺激了。2017年,美的以每股115欧元的价格收购库卡,市盈率高达48倍,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但美的采取了分阶段操作:2016年先收购94.55%的股权,2021年又以每股80.77欧元完成剩余5.45%的私有化,总计花费约302.5亿元人民币。

这种操作规避了后期的政策风险,也显示出美的在资本运作上的老道。

收购完成后,美的面临一个大难题:怎么既能保持库卡的独立性(毕竟是对德国政府的承诺),又能实现技术和市场的协同?

他们的做法很精明。首先,签署了技术隔离协议,保护库卡的知识产权,核心数据存储在欧洲服务器,甚至禁止中方访问敏感信息。这一招让德国人安心。

同时,他们大力推进库卡在中国的本土化生产。到2023年,库卡在中国的供应链本土化率达到了80%,上海甚至成为了库卡移动机器人的全球总部。库卡设定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中国区收入要占到全球的30%以上。

在管理上,美的基本保留了德国的原管理团队,只通过董事会对战略方向施加影响。这避免了常见的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冲突问题。

有趣的是,库卡的德国员工最初对中国老板充满疑虑,但几年后,当他们发现公司变得更加国际化、更有活力时,态度明显转变了。

说实话,收购后的头几年,美的的财报看上去并不漂亮。2017-2020年,库卡的营收连年下滑,2020年甚至亏损了1亿欧元,拖累了美的整体的机器人业务营收。

如果是短视的管理层,可能这时候就急着"甩包袱"了。但美的坚持了下来,因为他们看到了长期价值。

这个坚持得到了回报。2021年,库卡的营收增长了30.9%,中国区的收入同比增长更是惊人的97.2%。到2023年,库卡的营收达到了373亿元,在国内机器人市场排名第一。

更重要的是反哺效应。2024年,美的的总营收达到4090亿元,净利润38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机器人业务对这个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显著。美的通过库卡吸收了重负载机器人技术,这种技术连F35战斗机的装配线都在用。以前这个领域是日系企业和瑞士ABB的天下,现在美的也能玩得转了。

市场份额的变化也很能说明问题。库卡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5%提升到了15%,跻身全球前四大工业机器人企业。就连日系品牌在中国的霸主地位都被动摇了(目前日系品牌占中国市场约50%)。

美的收购库卡的案例,其实揭示了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的一条重要路径:用资本换取时间,用金钱缩短技术差距。

如果把美的的案例和其他中企的跨国并购比较,能看到一些共同点。

海尔收购GE家电主要是为了整合市场渠道,吉利收购沃尔沃则是为了提升品牌溢价。它们都遵循了"资本换技术+本土化改造"的路径。

库卡技术在中国的本土化,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进程。汽车行业、3C(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行业的机器人采购成本降低了,这直接冲击了日系品牌在华的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美的通过掌握库卡的技术,有可能在未来主导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标准的制定,比如接口协议、安全规范等。这意味着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领跑"。

回顾这个案例,我们能看到表面上是一笔商业交易,实质上是中国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选择。当然,这种模式也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复制的,它需要充足的资金、精准的战略眼光和长期的耐心。

当我们看到美的高管当年顶着巨大压力,坚持这笔"溢价过高"的交易时,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远见。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美的的案例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全球化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要敢于用资本获取技术和市场,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但又大有可为的道路。

来源:百科密码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