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宣赫老师解读 “鼠尿病”:中医视角下的健康防护之道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2 22:49 2

摘要:近期,“鼠尿病” 相关话题引发关注,马来西亚一男子因饮用未清洗的罐装饮料感染致病离世的消息,让不少人对这种疾病产生担忧。“鼠尿病” 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是人畜共患病,常通过受污染的鼠尿等途径传播,恰逢近期多地降雨频繁,增加了接触污染环境的风险,需格外重视。

近期,“鼠尿病” 相关话题引发关注,马来西亚一男子因饮用未清洗的罐装饮料感染致病离世的消息,让不少人对这种疾病产生担忧。“鼠尿病” 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是人畜共患病,常通过受污染的鼠尿等途径传播,恰逢近期多地降雨频繁,增加了接触污染环境的风险,需格外重视。今天,施宣赫老师从中医角度,为大家分析 “鼠尿病” 的相关健康知识及防护方法。

一、中医视角下 “鼠尿病” 的致病逻辑:湿邪与外邪侵袭

从现代医学来看,“鼠尿病” 的病原体主要通过鼠、猪等动物的尿液污染环境,再经人体皮肤破损处或黏膜侵入体内;而在中医理论中,这类疾病的发生多与 “湿邪” 及 “外邪” 侵袭相关。

施宣赫老师解释:“近期雨水较多,环境中‘湿邪’偏盛 —— 湿邪的特点是黏腻重浊,容易阻碍人体阳气运行,导致身体的防御能力下降;此时若接触到外界致病因素(如受污染的水、环境),相当于‘外邪’趁虚而入,湿邪与外邪相互作用,就可能引发身体不适。尤其本身脾胃功能偏弱、阳气不足的人群,身体调节能力较差,更易受到这类因素影响。这就像一间通风不佳、潮气较重的房间,更容易滋生问题,外部干扰也更易产生影响。”

二、“鼠尿病” 常见症状与中医辨证:身体的失衡信号

“鼠尿病” 早期常出现高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等症状,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这些表现多与 “外感” 相关。施宣赫老师分析:“高热通常是身体应对外邪的反应,是正气与外邪相互作用的表现;全身酸痛多因湿邪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结膜充血则可能是外邪影响局部气血,导致眼部脉络气血壅滞所致。”

若病情发展,出现黄疸、出血倾向等情况,施老师进一步说明:“这可能意味着身体失衡状态加重,影响到脏腑功能与气血运行。比如黄疸,中医认为多与湿邪影响肝胆功能、胆汁代谢失常相关;出血则可能与外邪损伤脉络、气血运行失序有关,此时需高度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三、中医健康防护建议:扶正固本,规避风险

施宣赫老师强调,从中医健康理念出发,针对这类疾病的防护核心在于 “增强自身调节能力(扶正)” 与 “减少外界风险接触(避邪)”,具体可从以下 3 个方面入手:

1. 饮食调理:健脾祛湿,养护身体基础

“脾胃是身体运化湿邪的关键,脾胃功能良好,有助于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 施老师推荐两款适合日常的饮食搭配:

薏仁芡实粥:薏仁有助于促进水湿代谢,搭配芡实(有助于健脾固摄)、白扁豆(有助于健脾化湿),一同煮成粥品,口感温和,适合日常食用,帮助身体维持水湿平衡;

山药冬瓜汤:山药有助于养护脾胃,冬瓜性质清淡,有助于清热利水,两者同煮成汤,不油腻,适合雨季食用,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帮助身体调节。

“饮食调理的核心是通过温和的食材,帮助身体维持正常功能,就像为身体打下稳固的基础,更好地应对外界环境变化。” 施老师补充道。

2. 穴位保健:温通经络,助力身体调节

中医认为,适当的穴位保健有助于温通经络、调节身体状态。施老师推荐 3 个常用保健穴位,可通过温和按摩(避免烫伤)的方式进行护理: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是常用的保健穴位,适当按摩有助于调节脾胃功能,维持身体整体状态;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适当按摩有助于养护身体基础,为身体提供支持;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适当按摩有助于促进脾胃运化,帮助身体更好地代谢。

“穴位保健需长期坚持,每次按摩以身体感觉舒适、微微发热为宜,避免过度用力,注重温和调理的效果。” 施老师提醒。

3. 生活防护:规避风险,减少接触机会

避免接触污染环境:雨天尽量避开路边、墙角等积水区域,若需接触水或潮湿环境,建议穿雨靴、戴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受污染的物质;

做好个人清洁:从户外回家后,及时清洗手脚,可使用温和的温水清洁,必要时更换衣物,减少外界因素残留;

保持环境干燥:家中潮湿区域(如卫生间、阳台)可通过开窗通风、使用除湿工具等方式减少潮气,每天开窗通风 2-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改善室内环境。

重要提醒:及时就医,遵循专业指导

施宣赫老师特别强调:“‘鼠尿病’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若出现高热不退、全身酸痛、结膜充血、黄疸、出血等症状,务必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院就诊,遵循现代医学诊疗规范进行检查和治疗,不可仅依赖日常调理。中医的饮食、穴位保健等方法,主要用于日常健康防护、增强身体调节能力,降低患病风险,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

大家若有关于雨季健康防护的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共同学习健康知识,守护自身与家人的健康!

来源:悬壶煮茶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