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外,在我国江南一些地区,七月二十二这天还是“蚕花娘娘”(嫘祖或马头娘)的生日。在古代,养蚕的人家会在这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蚕丝丰收。
导语:今日“财神节”,老话“雨打财神节,寡妇要发愁”,有啥预兆?
今天是公历9月13日,农历七月二十二,是民间传统习俗中的“财神节”,尤其是我国山东部分地区会比较重视。
旧时,这天,人们会拜祭财神,还会放鞭炮、吃饺子(寓意“元宝”)、宴请朋友,祈求财运亨通。
另外,在我国江南一些地区,七月二十二这天还是“蚕花娘娘”(嫘祖或马头娘)的生日。在古代,养蚕的人家会在这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蚕丝丰收。
从时节上来看,白露节气已经过半了,很快就要进入秋分时节了,届时将迎来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时节。
按照以往老辈人的经验,这个时候,旱少雨或连绵阴雨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比如,这个时候出现干旱少雨的情况,会使土地太干,不仅收庄稼时机器不好运作,还有种冬播作物时种子也没法发芽。
当然,这里说的“雨”指的是小雨或者阵雨,不是那种下个没完没了的连阴雨。因为,出现连绵阴雨的天气,可能会使没割的庄稼会出现倒伏)甚至发霉、发芽,粮食就毁了。并且,就算割下来,也没法晒干,堆着容易烂,给农人带来较大的损失!
所以,建议农人抢晴天赶紧把成熟的庄稼割下来、运回家中粮食归仓。这样不仅能够避免被突然的霜冻(早霜冻)冻坏,还能也躲过多雨天气带来的霉烂风险。
并且,我们收完地后,要抓紧整地,早点把冬小麦等作物种下去,能趁着秋天还有冬前热量,让种子好好扎根、长苗,为明年高产打下基础。
总得来说,老辈人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出,秋天太旱和太涝,都会耽误秋收秋种。所以,农人要“早动手”,抢着收、及时种,才能少赔钱、多打粮。
今日“财神节”,老话“雨打财神节,寡妇要发愁”,有啥预兆?
农历七月二十二这天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财神节,古人认为,财神节这天如果出现降雨的话,不是好的预兆,往往预示当年的收成可能不好,粮食会减产,导致价格飞涨。
这是因为,农历七月二十二通常处于秋分前后,这个时候降雨天气多,低温寡照,影响作物生长和籽粒饱满程度,还可能造成作物倒伏和霉烂,从而导致减产。
古代时农业生产水平比较地底下,对天气比较依赖,旱了涝了都可能造成减产,即使是财神节也希望能有个晴天。
类似的农谚还有“七月廿二雨不歇,阴阴雨雨四十五”、“雨打财神节,必定是灾年”等,表达的意思相近,也是说,这天如果下雨的话,后续阴雨的天气可能会比较多,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另外,在旧时民间还有“七月秋风雨,八月秋风凉”和“雷打秋,冬半收”等一些说法,意思是说,到了农历七月以后,每下一场秋雨就可能会带来一份寒意。这样一来,到了农历八月,秋风就会变得很凉。
提醒人们,留给农作物生长的时间不多了,如果秋凉来得太早,作物来不及成熟,收成会减半。反映了,古人对异常天气的担忧。
二、七月二十二晴,遍地是黄金
这句农谚也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七月二十二财神节这天是个晴天的话,那么就预示着当年的农作物大概率会获得大丰收。
这是因为,晴天往往预示着后续天气也可能将以晴朗的天气为主,留给农作物生长的时间更多,积累的干物质也就会雪越多籽粒自然就会越饱满,产量也就会更好。
类似的农谚还有“七月二十二日头笑,陈谷烂米没人要”、“不怕七月二十二晴,就怕七月二十二雨”、“七月二十二天气晴,家家都有好收成”、“发不发,就看七月二十二”等,表达的意思相近。
按现在的理解,这句农谚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南方地区的晚稻通常在秋分时节进人抽穗期(决定作物结实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低温对于稻子的开花、受粉都有不利的影响。
按老辈人总结的经验,这个时候就怕阴雨连连。因为,秋天的雨会拉低温度,如果当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小于或等于23℃时,对杂交晚稻抽穗扬花很不利,称为“秋季低温”;当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小于或等于20C时,对晚稻抽穂扬花很不利,影响最终产量。
所以,古人更希望进入秋分前后要多以晴朗的天气,有利于作物获得丰收。并且,晴朗的天气也有利于后续收割、晾晒、整地和播种。
明白上面内容,我们回过头来再看“雨打财神节,寡妇要发愁”这句农谚就非常容易理解了,意思是说,如果财神节(七月二十二)这天下雨的话,往往会对秋收作物生长不利,可能会出现歉收的情况。
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日常生活和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种地。但种地要靠老天赏饭吃,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就可能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这样一来,平常人家都要为接下来的生计发愁,何况是家里失去顶梁柱的寡妇人家就更愁了。因此,有了“雨打财神节,寡妇要发愁”的讲法。
需要明白的是,这本质是古时候,人们对天气影响生计的朴素推测和生存逻辑,而非是对女性的歧视。
今日财神节,我们哈尔滨这边是个阴天,您那边的天气情况如何呢?期待您的分享。同时,我们一起留一句“接财接福”,把财神迎回家吧!
来源:民俗科普知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