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其高产栽培离不开科学施肥。要实现花生优质高产,需根据其生长特性、土壤条件及不同生育期的营养需求,综合运用有机肥与无机肥、基肥与追肥、土壤施肥与叶面补肥相结合的技术体系。以下从肥料选择、施用时机及配套技术三个维度,系统分析提升花
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其高产栽培离不开科学施肥。要实现花生优质高产,需根据其生长特性、土壤条件及不同生育期的营养需求,综合运用有机肥与无机肥、基肥与追肥、土壤施肥与叶面补肥相结合的技术体系。以下从肥料选择、施用时机及配套技术三个维度,系统分析提升花生产量的施肥方案。
一、肥料种类的科学配比
1. 有机肥奠定基础
腐熟农家肥(如畜禽粪肥)每亩施用2-3吨,可显著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保水保肥能力。甘肃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试验数据显示,配合施用腐熟羊粪的花生田,荚果饱满率提升12%-15%。需注意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否则易引发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
2. 氮磷钾的黄金比例
花生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约为1:0.5:1.2。建议基肥选用低氮高钾型复合肥(如15-15-20),每亩40-50公斤。其中磷肥对根瘤菌固氮有促进作用,过磷酸钙作基肥时应与土壤充分混合,避免集中施用造成磷固定。
3. 中微量元素的关键作用
钙肥可预防空荚,建议开花下针期每亩追施石膏粉15-20公斤;硼钼元素通过叶面喷施(0.1%硼砂+0.05%钼酸铵)能提高受精率,山东产区实践表明可使单株结果数增加8-10个。
二、生育期的精准施肥技术
1. 播种前的土壤准备
深耕25-30厘米时施入总肥量的60%,包括全部有机肥、2/3磷钾肥和1/3氮肥。酸性土壤需提前15天亩施生石灰50-80公斤调节pH至6.0-6.5。
2. 苗期的营养调控
出苗后20天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促进幼苗生长,但需控制用量以防徒长。此时根瘤尚未形成,适量氮肥可避免"氮饥饿"现象。
3. 花针期的关键追肥
开花后15天是需肥高峰期,应追施剩余磷钾肥(每亩硫酸钾1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配合中耕培土。此时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1%尿素溶液,间隔10天喷2-3次,可延长叶片功能期。
4. 结荚期的营养维持
饱果期通过滴灌系统追施水溶肥(N:P₂O₅:K₂O=1:2:3),每亩用量3-5公斤。甘肃张掖市农技中心2024年试验表明,该技术可使百果重提高18-22%。
三、配套增产管理措施
1. 根瘤菌接种技术
选用匹配的根瘤菌剂拌种,可使固氮效率提升30%以上。注意避免与杀菌剂同时使用,拌种后需避光晾干。
2. 水肥协同管理
开花下针期保持土壤含水量60%-65%,采用膜下滴灌可节水30%的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暴雨后应及时补施钾肥防止淋溶损失。
3. 土壤改良持续方案
轮作周期中每2-3年种植一季绿肥(如苕子),配合深翻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3-0.5个百分点。长期连作田建议采用生物炭改良,每亩施用500公斤可显著减轻土传病害。
四、常见误区与纠正
1. 过度依赖氮肥
会导致茎叶徒长而结荚减少,实际生产中应控制氮肥总量在纯氮12-15公斤/亩,其中30%作追肥。
2. 忽视钙肥施用
尤其在沙质土壤上,缺钙会造成"泡壳果",建议在结荚初期叶面补充糖醇钙2-3次。
3. 施肥深度不当
基肥应施于15-20厘米耕作层,追肥位置距植株10-15厘米,过浅易诱发地表根系。
通过上述系统施肥方案,配合适期播种(5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合理密植(春播每亩1.8-2万穴)及病虫害综合防治,可使花生亩产突破500公斤。需注意的是,具体施肥量应通过土壤检测确定,尤其在连作地块要特别注意微量元素的动态补充。农业技术部门的最新研究表明,采用智能配肥系统结合叶片营养诊断,可实现施肥精准度提升40%以上,这是未来花生科学施肥的重要发展方向。#花生种植管理技术#
来源:农村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