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元一个馒头!罗永浩西贝事件升级,预制菜只是“冰山一角”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3 10:06 1

摘要:一份785元的五人餐、一袋保质9个月的椒麻鸡料包,还有一个售价21元的“古法呛面馒头”,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这场隔空交锋,撕开了餐饮行业追求效率与速度之下隐藏的真相。

一份785元的五人餐、一袋保质9个月的椒麻鸡料包,还有一个售价21元的“古法呛面馒头”,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这场隔空交锋,撕开了餐饮行业追求效率与速度之下隐藏的真相。

“罗永浩,你砸我招牌!我一定要起诉他!”9月11日晚,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在媒体面前情绪激动地宣布。这场风波起源于罗永浩前一天在社交媒体上对西贝的尖锐批评:“几乎全是预制菜,而且还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这场看似简单的消费者投诉迅速升级为一场全民关注的公共论战,预制菜的透明化、餐饮行业的定价逻辑、后厨管理的规范性等问题被推至风口浪尖。

9月10日下午4点55分,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关于西贝用餐体验的博文。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西贝使用的几乎是预制菜,并且价格过高,用“实在是太恶心了”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这条博文迅速引发网友共鸣,形成了不小的舆论浪潮。令人意外的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没有选择常规的危机公关方式,而是在9月11日晚采取了强硬回应策略。

贾国龙站在自家餐厅里对媒体宣称西贝没有一道预制菜,并威胁要起诉罗永浩。他还公布了罗永浩一行人的点菜单细节:五人共点15道菜(含两份双点菜品),总消费785元,人均157元。

贾国龙特别解释了两道未吃完的菜品“葱姜烤鱼”和“嫩烤羊排”,称只是因为上菜速度慢导致顾客已经吃饱。他还暗讽罗永浩人品问题,指出罗永浩离店时对店员表示“挺好的”,回家后却公开发难。

然而,这个回应反而引发了更大的争议。消费者们突然意识到,人均150多元的餐饮消费,可能购买的并不是现做美食

当晚罗永浩迅速回应,直言羊排和烤鱼没吃完是因为“羊排像是隔夜重烤的,味道恶心;烤鱼腥味很重,也是隔夜重烤的味道”,并称面汤“百分之百是隔夜的”。他还解释说,离店时的“挺好的”只是不想难为店员而已。

这场争论已经从单纯的消费者投诉,升级为关于餐饮行业透明度的全民讨论。罗永浩在此次事件中获得了异常高的支持率,他自称这是第一次因为公共事件被90%的网友支持,以往的支持率和反对率通常是五五开。

9月12日晚上,罗永浩在直播中对此事件进行了系统回应,抛出了一系列重磅证据。他明确表示自己不反对预制菜,但坚持认为餐厅有义务告知消费者实际情况,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预制菜到底是什么?” 这可能是许多消费者心中的疑问。简单来说,预制菜是指预先加工好的食材或菜品,只需要简单加热或组合即可食用。在罗永浩的直播中,他展示了西贝后厨使用的椒麻鸡主材料袋,上面清晰标注着保质期9个月,并注明是“堂食袋装”,食用方法为“加热后食用”。

这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提前研制冷冻保质期一年的冻品是否算是预制菜? 从行业实践来看,这确实属于预制菜范畴。这些产品虽然需要后厨最后加热加工,但其核心风味和质地已经由工业化生产决定,餐厅后厨只是完成了最后一步。

更令人担忧的是,罗永浩引用了人民网发布的《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其中明确写着“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这一数据来自权威媒体,彻底实锤了西贝大量使用预制菜的事实。

直播中还提到了一位西贝厨师长的爆料,称西贝确实有一部分菜品是隔夜后还能继续使用的,而且和现煮出来的品质“一模一样”,特别是煮好的羊排,可以使用三餐。

随着各地记者对后厨的深入探访,更多问题被公之于众。海鲈鱼的原材料是提前腌制好的,保质期长达18个月;油炸茄子是速冻的;甚至连鸡汤都是用水和料包勾兑而成,并非现场熬制。

在一个西贝后厨,厨师向记者展示他们给儿童餐使用的是非转基因大豆油,却忽略了桌面上另外两桶转基因大豆油,其中一桶正是用于炸制食品的。这些细节让消费者不禁质疑:我们花高价在餐厅消费,到底得到了什么?

罗永浩在直播中特别提到了西贝的定价问题。他用自己那天的消费举例:5个人吃掉15道菜,说明菜量少;总消费785元,人均157元去吃“预制菜”,他认为这一定价过高。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贝菜单上的“古法呛面馒头”,售价21元一个。馒头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是最经济的主食之一,通常超市售价仅1元左右。西贝通过在名称前加上“古法呛面”四个字,就将价格提高了21倍。

为帮助读者理解这个定价的夸张程度,罗永浩对比了一家米其林两星餐厅的“黑猪肉海参包”,那个包含肉和海参还有米其林认证的包子,也不过卖28元一个。

虽然网友反馈西贝已经下架了这款21元的馒头,但这一定价策略反映出的问题却值得深思。贾国龙在回应中表示,他自己也是消费者,认为西贝的消费“真的不贵”。这种表述凸显出餐饮经营者与普通消费者在价格敏感度上的巨大差异。

月入4000元的普通打工族和月入4万甚至40万的企业高管,对餐饮价格的感知自然不同。但当消费者支付了相对高昂的价格,却获得的是加热的预制菜和勾兑的汤品时,这种定价是否合理?

这实际上反映了整个餐饮行业在规模化扩张中面临的困境:如何在保持效率与速度的同时,不牺牲食品品质与消费者信任?西贝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正是因为它触动了消费者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我们是否正在为工业化餐饮支付现做美食的价格?

西贝与罗永浩的争论尚未落下帷幕,但已经迫使整个行业直面这些问题。

消费者们开始意识到,餐饮行业的竞争不应只是扩张速度与营销手段的竞争,更应该是透明度与诚信的竞争。只有当消费者真正知情,能够明确区分现做菜品与预制产品,市场的选择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这场因一顿785元的餐食引发的争论,最终可能会成为推动行业规范化的重要契机。

参考资料:

正观新闻《西贝,冤不冤?》

界面快讯《罗永浩:西贝称没有预制菜是100%撒谎》

来源:观今言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