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家用新能源SUV,先看这些实在需求:捷途山海L7 PLUS体验拆解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1 18:20 1

摘要:不少家庭选新能源 SUV 时,总会卡在几个实际问题上:平时带老人孩子出门,空间够不够灵活?日常通勤不用天天充电,长途自驾不用频繁补能,能不能做到?开车时的智能配置好不好用,不用总低头操作?安全方面有没有实实在在的防护,不是只堆配置列表?2025 年 8 月 2

不少家庭选新能源 SUV 时,总会卡在几个实际问题上:平时带老人孩子出门,空间够不够灵活?日常通勤不用天天充电,长途自驾不用频繁补能,能不能做到?开车时的智能配置好不好用,不用总低头操作?安全方面有没有实实在在的防护,不是只堆配置列表?2025 年 8 月 26 日上市的捷途山海 L7 PLUS,起售价 11.99 万元,上市时推出了六项专属权益,还搭载了 32 项针对性配置,上市当天订单就超过 2.7 万辆,在 2025 年的 SUV 市场里关注度不低。这款车基于昆仑超级混动平台打造,是中型 SUV 定位,搭了鲲鹏超能混动 C-DM 系统,纯电续航 220 公里,还有 “魔方电动七座” 的空间设计,刚好对着家庭用户的这些需求。下面就从家庭用车的实际场景出发,把 2025 款 220km 五座豪华版(指导价 15.59 万元)的核心特点拆解开,看看它能不能解决这些选车时的纠结。

家庭选车,外观不用 “多惊艳”,但要 “看着舒服、有辨识度”,开出去不会觉得没面子,也不会太张扬。捷途山海 L7 PLUS 的外观设计,刚好符合这种 “低调实用” 的风格。

前脸设计能让人快速记住,不是那种看过就忘的款式:

日行灯是家族式的一字型,两侧延伸出 “J” 形的线条,刚好呼应捷途 LOGO 里的 “JT” 中的 “J”,把车标元素融入灯组,比单纯贴个车标更有设计感;大灯用了双竖置透镜设计,中间还加了辅助驾驶提升灯,照明范围够大,晚上开车的时候看得更清楚,安全性也高;进气口部分,车灯下方和前包围都有多个进气口,梯形的进气格栅搭配导流槽,让车头看起来有层次感,不会显得单调,还带点运动气息,不那么 “家用沉闷”。

车身侧面线条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大面积的平整钣金面显得很硬朗,有中型 SUV 的 “稳重感”:

门把手是半隐藏式设计,平时收在车身里,开门的时候会弹出来,既符合空气动力学(能稍微降低风阻),看着也比传统门把手利落;轮圈有 19 英寸和 20 英寸两种选择,喜欢大气点的选 20 英寸,注重实用性的选 19 英寸,能满足不同家庭的审美需求;车身高度 1705mm,配合 2820mm 的轴距,从侧面看不会显得 “头重脚轻”,比例很协调,开在路上也稳。

尾部设计和车头呼应,重点在辨识度和实用性:

贯穿式的尾灯,晚上亮起来的时候很明显,后面的车容易注意到,设计上参考了捷途 LOGO 里的 “T” 字造型,和车头的 “J” 形日行灯形成呼应,整体感强;后扰流板线条很灵动,让尾部看起来不那么笨重,多了点活力;后保险杠做了抬高设计,让尾部姿态更稳重,走烂路的时候也能减少磕碰;后备厢支持脚踢自动感应开启,手里拎着东西的时候,轻轻踩一下车尾的投影标识,尾门就会自动打开,不用放下东西再手动开,很方便。

整体来看,这款车的外观没有太多花哨的设计,走的是 “稳重实用” 路线,不管是在市区通勤,还是去郊外露营,都不会显得突兀,符合家庭用车的定位。

家庭用 SUV,空间的核心不是 “看着大”,而是 “用着方便”。先看基础尺寸:车长 4810mm、宽 1930mm、高 1705mm,轴距 2820mm,这个尺寸在中型 SUV 里属于常规偏上水平,为内部空间打下了基础。它有五座和七座两种版本,不管是三口之家还是多人口家庭,都能找到对应的选择。

重点说说空间的灵活性,这是它比较贴近家庭需求的地方。全车座椅支持 32 种组合方式,还有 4 种 “大床模式”,不同场景下都能调整:

要是选五座版,日常通勤或购物时,后备箱空间本身就够装几个行李箱;如果需要装婴儿床、折叠自行车这类大件,把二排座椅放倒,能形成一个规整的大空间,不用纠结 “哪个东西塞不下”。选七座版的话,“居家大床房” 模式很实用。把二排和三排座椅一键放倒,连同一后备箱能形成一个约 3 米 ×1.5 米的纯平空间,铺上露营垫就能当 “移动床”。周末带家人去郊外露营,不用搭帐篷也能躺下来休息,比在车里蜷着舒服多了。还有个 “驾享小床模式”,适合长途驾驶。把副驾驶的头枕取下来,靠背向后折叠,能和第二排座椅无缝衔接,形成一个临时的午休区。要是开长途累了,找个安全的地方停下,就能躺下来歇会儿,不用再在服务区找休息区挤着。

七座第三排

除了大空间,细节储物设计也够实用,全车有 43 处储物格,平时的小物件都能找到地方放:

中央扶手箱容积有 8 升,能装下好几瓶矿泉水、孩子的绘本,还有充电器这类随身物品,不用堆在座椅上乱糟糟的。车门板的储物槽够深,放一瓶 1.5 升的大瓶矿泉水也不会晃,旁边还能塞下折叠伞或车载吸尘器,拿取很方便。中央通道分上下两层,下层是开放式储物区,能放钱包、钥匙;上层有两个杯架,还带无线充电面板,手机放上去就能充电,不用再插线,保持车内整洁。

五座行李舱

七座行李箱

五座版的后备箱也很规整,家庭出游时,几个行李箱、孩子的玩具箱、购物袋都能轻松装下;要是二排座椅放倒,容积还能再扩大,装婴儿车、折叠桌椅这类大件完全没问题。

家庭用车对动力的要求,不是 “越快越好”,而是 “够用且平顺”。先看动力配置:2025 款 220km 五座豪华版搭了 1.5TGDI 混动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 115 千瓦(相当于 156 马力),最大扭矩 220 牛・米,热效率能到 44.5%。热效率高的好处是,烧同样多的油能转化更多动力,不会出现 “费油却没劲儿” 的情况。再加上 P1+P3 双电机组成的混动系统,整车综合功率 265 千瓦,综合峰值扭矩 530 牛・米,这个动力储备应对家庭用车场景完全够:

市区通勤用纯电模式,起步很平顺,不会有燃油车那种 “顿挫感”。遇到红绿灯起步,或者在拥堵路段跟车,动力响应很快,轻踩油门就能走,不用 “深踩半天没反应”;就算需要超车,稍微给点油就能提速,不用提前预判很久。跑高速的时候,动力表现也稳。车速到 120km/h 时,再加速超车依然有劲儿,不会觉得 “踩油门没反馈”;就算车速提到 180km/h,车身还是很稳,不会有飘的感觉,带家人跑长途时,心里更有底。要是去郊区或者山路,切换到混动模式,应对爬坡也没问题。就算车上坐满 5 个人,还装着露营装备,爬坡时不用一直把油门踩到底,动力输出很平顺,不会有 “断断续续” 的情况。

续航方面,完全能解决家庭的 “充电焦虑”:

日常通勤看纯电续航:CLTC 标准下纯电续航 220 公里,要是每天上下班往返 40 公里,再加上偶尔去超市、接孩子兴趣班的路程,一周充一次电就够了,不用像有些纯电车那样 “三天一充”,省了不少麻烦。而且它支持能量回收,刹车或滑行时能回收电能,实际纯电续航还能再多点。长途自驾看综合续航:满油满电状态下,CLTC 综合续航 1700 公里。比如从北京到上海大概 1200 公里,中途只需要补能一次,不用频繁进服务区,减少家人等待的时间。充电便利性也够:支持 75 千瓦快充,20 分钟就能把电量从 30% 充到 80%,差不多就是在服务区吃顿饭、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补够下一段 2-3 小时路程的电;要是用家用充电桩,6-8 小时能充满,晚上睡前插上电,早上起来就是满电,完全不影响白天用车。

对家庭用户来说,智能辅助驾驶不是 “噱头”,而是 “实用工具”—— 跑长途时能少费点劲,停车时能少点麻烦,开车时不用总低头按屏幕。捷途山海 L7 PLUS 的智能配置,刚好朝着这些实用场景设计。

它搭载的是猎鹰 500 辅助驾驶平台,靠视觉识别技术工作,核心功能都围绕 “减轻驾驶负担” 展开:

高速和城市快速路辅助:在高速上开的时候,能辅助跟车、辅助变道,还能辅助过匝道。比如跟车时,前车减速它也会跟着减速,前车加速它也会慢慢跟上,不用一直脚踩油门和刹车;需要变道时,打转向灯后,系统会观察侧后方车况,要是安全就会自动变道,不用手动操作;过匝道时,能顺着匝道的弯道走,不用一直调整方向盘,跑长途时能省不少力。城市道路功能升级:目前已经规划通过 OTA 升级开放城区 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以后在城市里开,也能跟着导航自动走,应对红绿灯、路口转弯这些场景,对不熟悉的路段更友好。泊车辅助很实用:支持跨层记忆泊车,能存储 20 条长度约 2 公里的路线。比如家附近的商场地下车库,或者公司的停车场,只要之前开过一次,系统就能记住路线,下次再去的时候,能自己找到车位,就算是多层的地下车库也没问题;还支持遥控泊车,要是车位太窄,下车后能用手机遥控车辆停进去,手里拎着东西的时候特别方便。

还有几个细节设计,能提升日常驾驶的便利性:

红绿灯识别与响应:遇到红绿灯时,系统能自动识别红灯,然后停车等待;绿灯亮了之后会自动起步,不用一直盯着红绿灯,也避免了起步时溜车的风险,对新手司机很友好。辅助驾驶提示:进入辅助驾驶模式后,车内会有 “小蓝灯” 提醒,知道现在是辅助驾驶状态;同时还有盲区提示和变道辅助,侧后方有车的时候,后视镜会亮灯,方向盘还会轻微震动,提醒注意安全。车机交互:虽然没重点提车机,但从日常使用来看,基本的导航、音乐播放都能通过语音控制,不用低头按屏幕,开车时更安全,比如说 “打开导航到 XX 公园”“播放儿童歌曲”,系统都能快速响应,带孩子的时候不用分心操作。

对家庭来说,安全是 “底线需求”—— 不管空间多灵活、动力多平顺,要是安全没保障,一切都白搭。捷途山海 L7 PLUS 在安全方面,做了不少实在的防护设计,不是只堆配置名称。

首先是车身结构,够硬够结实:

用了全域盾甲安全架构和笼式车身结构,86% 的钢材都是高强度钢,其中 21% 是热成型钢,强度能到 1500 兆帕。1500 兆帕是什么概念?大概是每平方厘米能承受 15 吨的重量,相当于 15 头大象站在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这种强度在碰撞时能有效减少车身变形;车身扭转刚度达到 25000 牛・米 / 度,扭转刚度高的好处是,走颠簸路或者遇到轻微碰撞时,车身不容易变形,能给车里的人留更多安全空间;细节防护也到位:用了一体式热成型双门环、四门热成型防撞钢板,还有后排高强度座椅靠背钢板,不管是侧面碰撞还是追尾,都能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对车内人员的伤害。

电池安全是新能源车型的重点,这款车也做了多层防护:

电池有 20 吨的超强抗压结构,还有专门的 1300 兆帕防护钢板,能抵御外部撞击;配备了碰撞毫秒级断电装置,万一发生碰撞,能在几毫秒内切断电池电源,避免出现漏电、起火等危险;电池达到 IP68 级防水标准,还有耐高温保护和高热阻设计,不管是下雨天涉水,还是夏天高温暴晒,电池都能稳定运行,不用担心里程衰减或安全问题。

主动和被动安全配置也很全面:

主动安全方面,有辅助紧急制动、前后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ESP 车身稳定系统。比如遇到突发情况,辅助紧急制动能辅助刹车,减少碰撞风险;车道偏离预警能在车辆偏离车道时提醒,避免走神导致的危险;被动安全方面,标配了前排安全气囊、侧气帘,还有儿童座椅接口。气囊和气帘能在碰撞时全方位保护前排和后排人员,儿童座椅接口则能确保孩子的安全座椅安装牢固,给孩子足够的保护。要是家里人口多(三口以上,甚至有老人一起住),需要一辆能同时载多人,还能装下随身物品的 SUV,它的五座 / 七座布局、32 种座椅组合能满足;要是喜欢周末带家人露营,需要 “移动休息空间”,它的 “大床模式”、对外放电功能(虽然原文没提,但结合同系列车型推测,露营场景下大概率支持)能派上用场;要是日常通勤距离适中,偶尔需要长途自驾,它的 220 公里纯电续航、1700 公里综合续航,能解决充电和补能焦虑;要是看重驾驶便利性,不想跑长途太累、停车太麻烦,它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能减轻负担;要是把安全和使用成本放在首位,它的车身防护、电池安全设计,还有低电费、低保养费的特点,能让人放心。

当然,选车还是要 “亲身试”—— 去 4S 店的时候,不妨让全家人都坐进去感受下空间,开一段路体验下动力平顺性,试试智能辅助驾驶好不好用。如果这些体验都符合家里的需求,那么这款 15 万级的家用新能源 SUV,确实值得纳入考虑清单。

来源:车行天下牛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