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被香港娱乐圈判了“死缓”的女明星,怎么就在内地直播间里“复活”了?这事儿挺有意思。当年的“玉女掌门人”,经历过几乎能摧毁任何艺人的舆论雪崩,事业冰封,婚姻破裂,甚至被贴上“票房毒药”的标签,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直播带货界无法忽视的头部玩家,单场销售额动不动就破
一个被香港娱乐圈判了“死缓”的女明星,怎么就在内地直播间里“复活”了?这事儿挺有意思。当年的“玉女掌门人”,经历过几乎能摧毁任何艺人的舆论雪崩,事业冰封,婚姻破裂,甚至被贴上“票房毒药”的标签,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直播带货界无法忽视的头部玩家,单场销售额动不动就破亿。这种转变,绝不是一句“浪子回头”或者“涅槃重生”就能简单概括的。
故事的开端很梦幻,张柏芝出道就是巅峰,那张脸几乎就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后的惊叹号,给她攒下了厚实的国民好感度。然而零八年的那场风暴,把她从云端直接拽了下来,清纯人设彻底崩塌,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蛰伏与挣扎。离婚后她独自带着两个儿子,这个单亲妈妈的身份在当时看是雪上加霜,现在回头品品,反倒是她切割过往,重塑个人形象的唯一机会。之后那几年她很迷茫,想重回大银幕却发现市场早已不认她,频繁上综艺又因为说话不着边际消耗了最后一点路人缘。
真正的转折点,可能就是她决定参加那档女团选秀节目。节目里她的唱跳能力几乎垫底,可偏偏是那种“我不行,但我无所谓”的坦然,配上那张依然能打的脸,反而让她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喜爱。她压根没想赢,她只是在用一种最低成本的方式,试探市场现在到底还认不认她这张脸,认不认她这个人。结果让她很满意。于是她做出了最关键的决定,放弃在传统影视圈的挣扎,精准迁徙到了短视频和直播这片新大陆。这里不看你的演技,不纠结你的过去,只看你能不能直接调动观众的情绪,让他们愿意为你买单。
网上很多人在吵,说她的“松弛感”到底是真是假,是独立女性的胜利还是颜值红利的延续。要我说,争论她真不真诚,这事儿本身就有点天真了。对于一个在镜头下活了二十多年的顶流明星,她展现的任何一种“真实”,都必然是经过选择和包装的。背后顶级的运营团队,早就把“松弛感”这三个字研究透了,知道这恰恰是当下观众最渴求的东西。她直播时发呆,补妆,跟助理闲聊,这些在别的直播间里算是播出事故的片段,在她这里全成了“没有脚本”的证据。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运营,让你感觉是在和她家的客厅直接连线。
我更不觉得应该把“独立女性”和“颜值红利”对立起来看。为什么利用自己的天赋美貌赚钱,就显得不如靠别的本事高级?她的厉害之处,恰恰是清醒认识到自己最强大的武器依然是这张脸和伴随这张脸的全部故事,然后找到了一个能让这件武器效用最大化的战场。她不再提自己想当个好演员,也不再纠结于那些演艺圈的旧规则,这是何等的商业头脑。她甚至能通过主动暴露自己“算不清数”的笨拙,来悄悄化解掉过去“爱撒谎”的负面印象,这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
我判断,张柏芝这条路会走得越来越稳。她绝不会再回头去拍戏了,因为那个叫“演员张柏芝”的品牌已经正式宣告破产,而“主播张柏芝”这个新品牌正值巅峰。那个关于第三个孩子生父的谜团,她可能永远不会揭开,因为这种神秘感是维持她话题度的重要资产。最近工作室发律师函,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这个新品牌做大做强后,必然要做的形象清理和资产维护。她已经成功地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不完美、甚至自己的谜团,全部打包成了一个叫做“张柏芝”的超级产品。这个产品最核心的卖点,就是让你相信它不是一个产品。
来源:荒野里寻觅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