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多一个自贸区,而是再造一套‘中国经济操作系统’!”今天刷屏的国函〔2025〕86号文,把北京副中心到成渝的10个区域,直接推上“要素特区”的擂台——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技术、能耗、环境、知识产权……8大要素将被松绑,自由流动、自主定价、公开交易。全
要素市场化,本质是把沉睡的资源变成流动的资本
“不是多一个自贸区,而是再造一套‘中国经济操作系统’!”今天刷屏的国函〔2025〕86号文,把北京副中心到成渝的10个区域,直接推上“要素特区”的擂台——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技术、能耗、环境、知识产权……8大要素将被松绑,自由流动、自主定价、公开交易。全国统一的“计划单”从此失效,市场开始“自己点菜”。
一、为什么说这是“第二次南巡”?30年经济循环的破局之战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价格双轨制”,中国迎来要素价格闯关,催生下海潮、房地产元年;30年后,人口负增长、地产熄火、地方财政承压,传统“财政—土地—金融”三角循环难以为继。高层选择用“市场双轨制”再突围——把仍被政府“计划管控”的要素(如土地指标、科研数据、技术专利),一次性放进市场“烤箱”。10个试点=10个“压力锅”,2年内必须“炸出”可复制的“新菜谱”;否则,“低通胀+低增长”的经济困局将长期化。
国务院文件里的原话很直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坚强支撑。”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中央不再给地方发“计划粮”,让市场自己找“新质饲料”。这不是简单政策“撒胡椒面”,而是中国要素配置从“计划主导”向“市场主导”的第二次大跨越。
二、10城怎么选?一张图看懂“国家私心”与区域野心
试点名单绝非随机:北京副中心是“首都功能疏解”的关键棋,苏南是“外资外贸压舱石”,粤港澳是“双循环超级接口”,成渝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引擎”……每一座城市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要素改革使命”。
北京城市副中心: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资产盘活先锋”
作为首都“二次生长”的核心承载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改革聚焦“存量资产市场化”。其核心是将央企、部委闲置的土地、科研设备及国有资源进行标准化定价,通过市场化平台上市交易。这一举措不仅能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存量国有资产”找到高效流转路径,更能为疏解非首都功能腾出物理与经济空间,探索“功能疏解+资产增值”的双向赋能模式。
苏南(苏州、无锡、常州等):外资外贸的“轻资产留客专家”
作为全国外资最密集、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苏南的改革直指“工业用地低效利用”痛点。试点将推行“工业用地年租制”(企业按年缴纳土地租金,降低初始投入)与“产业用地红线退出机制”(淘汰低效产能,释放优质地块),让外企以“轻资产”模式继续扎根中国。此举既是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关键棋”,也是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的“先手招”。
杭甬温(杭州、宁波、温州):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要素引擎”
依托阿里、网易、海康威视等数字经济巨头,杭甬温的改革重点是“数据资产资本化”。试点将推动互联网平台、科研机构的企业数据(如用户行为数据、工业传感器数据)完成合规确权,允许其通过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并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数据作为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一部分)。未来,数据有望与土地并列,成为区域经济的“第二财政”,为数字经济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融资工具。
合肥都市圈:硬核科技的“专利变现场”
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为核心,合肥都市圈的改革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难”。试点将推动中科大、京东方、长鑫存储等高校与企业的专利技术直接作价入股(如一项估值1000万的专利可置换企业10%股权),并配套“技术交易保险”“专利质押融资”等工具。这一模式能缩短“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周期,让“论文里的成果”快速变成“车间里的产能”,激活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引擎”。
福厦泉(福州、厦门、泉州):两岸融合的“要素离岸试验田”
作为对台前沿,福厦泉的改革瞄准“两岸要素自由流动”。试点将探索台湾人才跨境执业(如台湾工程师可直接在大陆认证执业资格)、台币与人民币在特定区域兑换结算、台企碳配额跨区域交易等政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小闭环。这不仅能吸引更多台资企业落地,更能为未来“海峡经济圈”的全面融合积累经验。
郑州:中部崛起的“人力资本市场枢纽”
作为1亿人口大省的省会,郑州的改革围绕“人力资源高效配置”展开。试点将推动农民工社保跨省结转(如在郑州打工的河南籍农民工,社保可直接转移至户籍地)、农村宅基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农民可将闲置宅基地指标挂到郑州交易所,换取资金或城市住房)。这一模式既能释放中部地区的“人口红利”,又能为沿海产业转移提供稳定的劳动力供给,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长株潭:军民融合的“专利池共享平台”
依托湘电、中航发动机等军工企业,长株潭的改革聚焦“军工技术民用化”。试点将推动军工专利“脱密拆分”(将非核心技术的使用权、收益权剥离出来),通过“专利池”平台向民用企业开放竞价购买。例如,某军用雷达的散热技术经脱密后,可用于民用5G基站散热设备研发。这一举措能打破“军转民”的技术壁垒,让国防科技与民用产业“双向反哺”。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国际资本的“要素超级接口”
作为“双循环”战略链接,粤港澳的改革瞄准“全球要素集聚”。试点将推动股票、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碳期货、数字人民币等多元金融工具同步开放,允许境外资本通过“一站式平台”投资大湾区的工业用地、数据资产、绿色技术等要素。例如,境外机构可通过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直接参与广州数据交易所的交易,或用人民币购买深圳的碳配额。这一模式将大幅提升大湾区的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巩固其“全球资本枢纽”地位。
重庆:西部开放的“碳汇交易先锋”
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重庆的改革聚焦“生态价值变现”。试点将依托长江三峡的森林碳汇资源,开发标准化的“碳汇期货合约”,并通过广州期货交易所对接国际市场(如欧盟CBAM碳关税机制)。未来,重庆的森林碳汇可直接“打包”卖给需要抵消碳排放的欧洲企业,实现“绿水青山”向“绿钞”的转化。这一探索不仅能为西部生态省份提供“生态变现”模板,更能助力“双碳”目标的全球落地。
成都: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定价样本”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的改革围绕“生态资源资本化”展开。试点将探索“雪山可见天数”“川西林盘”等生态指标的量化定价,通过ABS(资产支持证券)模式打包上市。例如,某景区的“四季雪山观景权”可被拆分为10万份证券,投资者通过购买证券获得景区观景权益或分红。这一模式能让生态保护从“成本项”变为“收益项”,为全国同类城市提供“生态价值转化”的可复制路径。
一句话:10城=10条“要素赛道”,国家在发“新牌照”——谁能在2年内把“要素交易额”做到GDP的30%,谁就能像深圳1987年“土地第一槌”那样,提前锁定30年发展红利。
三、普通人钱包的5大冲击波:你的资产、工资、碳账户都要变
这场改革不是“文件游戏”,而是直接改写普通人的生活:
1. 房价逻辑彻底颠覆
北京副中心若放开央企闲置用地交易,相当于向市场“投放大批北京新供地”,三环内老破小的“稀缺性”将被稀释;全国学区房信仰再遭冲击——当教育资源通过要素流动均衡配置,“学区房=教育特权”的逻辑可能崩塌。
2. 工资由“老板定”变“市场定”
郑州试点“农村劳动力跨区域社保结转”,1亿河南人可“带着社保进厂”,沿海工厂不再“用工荒”,普工“普涨时代”结束,技能溢价时代开启:会操作精密机床的技术工,工资可能是普通装配工的2倍。
3. 股市惊现“要素ETF”
数据、碳汇、知识产权都能打包上市。深交所已储备“粤港澳大湾区要素100指数”,买一股ETF=同时持有数据资产+碳排放配额+工业用地使用权,杠杆直接拉满。
4. 个人“碳账户”=第二张“信用卡”
重庆若试点森林碳汇交易,市民“步行减碳”“少开一天车”的行为可直接变现;支付宝“蚂蚁森林”积分未来或能抵房贷利息——你的“绿色行为”开始值钱了。
5. “技术打工人”变“包租公”
合肥的程序员若把写的算法申请为专利,可直接入股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数据经合规处理后,能拿到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知识、技术、数据从“免费资源”变成“可交易资产”,“靠代码收租”不再是梦。
四、地方政府的“生死时速”:从“经营企业”到“经营要素”
过去30年,地方政府的KPI是“GDP增速+财政收入”;未来2年,他们的核心任务变成“经营要素”——中央不给钱、不给地、不给债,只给政策。谁能在2年内把“要素交易额”做到GDP的30%,谁就能拿到“国家中心城市”入场券;做不成,就可能像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陷入“人口+资本双流出”的恶性循环。
于是我们看到:
苏州连夜成立“工业用地交易所”,把每亩年租起拍价降到3万元,只为留住三星、苹果的链主企业;
成都高新区推出“数据贷”,企业凭1TB脱敏数据可贷500万元,利率低至2.8%,政府兜底50%坏账;
重庆联合广州期货交易所,今年12月试点“中西部碳期货”,个人开户门槛仅1万元,想复制2016年“螺纹钢期货”的疯狂。
五、风险与红线:国务院的“三把刀”为改革系上“安全绳”
要素市场化不是“无底线放开”,国务院用“三把刀”守住风险:
1. 法律“暂停键”:试点若突破《土地管理法》《证券法》,必须“先授权、后实施”,防止2015年“熔断机制”式的冒进;
2. 部门“会签制”:所有要素交易平台需“部省联审”(发改委、央行、证监会、自然资源部四家同时盖章),避免“蒜你狠”“姜你军”式炒作;
3. 干部“终身追责”:文件罕见强调“及时请示报告”,要素交易若引发系统性风险,省委省政府“一把手”将被终身追责——用政治红线给市场“狂飙”踩刹车。
结语:要素市场化,是给每个普通人“改写命运”的机会
1978年,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包产到户”红手印,改写了亿万农民的命运;1988年,深圳敲响“土地第一槌”,改写了城市发展的逻辑;今天,10城启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或许将改写每个普通人的资产结构、职业选择、生活方式。
这不是“少数人的游戏”,而是中国经济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必经之路。正如一位经济学家所言:“要素市场化,本质是把‘沉睡的资源’变成‘流动的资本’,把‘计划的权利’交给‘市场的手’。”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