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1931年开始到现在的这94年里,如果你穿越到任何一个时间点,随机抽取一个东北人,问他怎么看待张作霖,你大概率会得到一个不太差的评价。大家会说,张作霖虽然是个军阀,但是对老百姓并不坏,我太爷爷或者太姥姥当年的日子还如何如何过得去,甚至有人在帅府当过差。但是如
从1931年开始到现在的这94年里,如果你穿越到任何一个时间点,随机抽取一个东北人,问他怎么看待张作霖,你大概率会得到一个不太差的评价。大家会说,张作霖虽然是个军阀,但是对老百姓并不坏,我太爷爷或者太姥姥当年的日子还如何如何过得去,甚至有人在帅府当过差。但是如果把你这个穿越的时间回拨到1925年,你再采访东北老百姓,那大家对张作霖的评价大概率是毁誉参半,估计得有一半左右的老百姓认为老张干得很一般,政府腐败,土匪横行,能活着就谢天谢地了。那么,短短五年时间,大帅的风评是怎么从褒贬不一快速升高到好评如潮的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张作霖之后,东北人民经历了整整14年极为恐怖压抑的日据时期,也就是所谓的伪满洲国时期。伪满统治下的东北百姓的生活实在太过于生不如死,以致于相比之下,张作霖这个土匪头子出身的大军阀的统治都变得眉清目秀了起来。这期视频我们就讲一讲,从张作霖到日伪,东北这片土地都经历了什么,日本人的统治是怎么做到连一个土匪头子都不如的?
1911年,满清灭亡,经历了短暂的动荡之后,张作霖从1918年开始执掌东北权力,直至1928年被日本关东军刺杀于沈阳皇姑屯。然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续主政东北三年,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东北全境,建立了伪满洲国。
客观评价一下张作霖的执政业绩,应该这么说,放在军阀界绝对算个尖子生,但再不错他也就是个军阀,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上世纪20年代,中国大地军阀混战,中原百姓生灵涂炭,而张作霖治下的东北,除了郭松龄反奉那一次之外,其他时候大伙儿该种地的种地,社会相对安定。东北的普通民众基本都能温饱,甚至能有余粮,生活水平全国一流,生生把白山黑水经营成了乱世桃花源。
不过,这其实很难说都是张作霖的功劳,主要还是得感谢老天爷赏饭吃,因为那个年代的东北,相对于关内而言,确实是easy模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个年代的中国农民,主要面临的是一个人多地少,饭不够吃的问题,学名叫做马尔萨斯陷阱,用时兴的话说就是内卷,每个人每天一睁开眼首先就是要与自己的邻居竞争,争夺耕地,水源,肥料。而那时的东北,恰好就是地广人稀,土地有得是,不需要你跟别人去抢,只要你自己有本事开荒,那开出来就是你的,困难都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是明面上的。咱们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因此那个年代,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成百上千的家庭越过山海关,踏上这一片未知的土地,来博取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东北的黑土地从未辜负勤劳的中国人,在中国人锲而不舍的开荒劳动下,东北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持续大幅增长,大豆产量巅峰时期占据世界的70%,出口量占全国的90%。张作霖为了鼓励开荒,减免了农民的税赋,提出“不抢占土地“政策,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这一政策吸引了大批的闯关东移民。在他的治下,十几年间硬是把东三省人口刷到了三千万。张氏父子还拿出了大量的钱来兴办教育,东北大学的高校规模一度领先全国,教师工资高达每月40块大洋,这远远超过同时期关内大学的教师工资。
张作霖对农民的剥削有度,当然不是因为老张心善,而是因为东北确实太富饶了。农民地多,他稍微收点税,农民没觉得咋样,就是挺大一笔钱。东北还有大量的矿产,随便挖挖就又是一大笔钱。张作霖拿着这笔钱兴办工业,建设铁路,部分工业品实现了国产化,还建成了号称亚洲最大的东三省兵工厂,卖军火又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山海关易守难攻,他没什么军事压力,攒一波兵出去浪一圈,赢了就赢了,输了往回一缩,别人也打不到他,要不了两三年他就又能攒一波兵。此外,张作霖还有一部分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日本。
是的,别忘了,张作霖本质上始终是个军阀,军阀那就无论如何都是要卖国的,但是他这个卖国卖的比较别致,甚至可以称为是一种“融资的艺术”。这种艺术的套路是,他先跟日本签署一些卖国条款,出让很多国家主权。日本人看了这些条款信以为真,兴高采烈地给张作霖打钱。张作霖收到钱之后就花了,条约的事情就抛在脑后。
等日本人再来找他的时候,他有一百种方式不认账,因为咱老张是土匪出身,本来就是毫无素质的社会败类,我这种货色您怎么能相信呢?再说了,我连字都不认识,这条约我都看不懂,当时是你们哄着让我签的,现在怎么能作数呢?等日本人恼羞成怒决定要干他的时候,他赶紧赔笑,然后跟日本人签一个更大的卖国密约,再要更大的一笔钱,然后这些卖国条约继续推三阻四地不兑现。就这样,到了最后,张作霖的征信在日本已经连个共享单车都扫不开了。等到日本人终于悟了——他是不是在骗我们?并且决定在皇姑屯把他炸死的时候,已经都过去十年了。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很难评价张作霖的政治立场是什么,他可能是一个政治站队表演艺术家。清朝时吃过皇粮,但他并不是保皇党,因为清朝一完他就拥护共和了。共和时喊过口号,但他也并不真的拥护共和,因为他自始至终也没有过任何的宪法意识,从来就没听从过什么大总统的号令,甚至还吊死了李大钊,可以说是反动至极。那他自己想当皇帝吗?或许心里是想的,但你根本看不到他原以为这个目标付出任何努力,对于天命,合法性这些更是一窍不通。归根结底,张作霖就是一个创业成功的土匪头子,或许我们可以称他为“政府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相对。他承认这个社会需要人来管着,不能放任自流,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也正因为如此,张作霖的政府极为松散,他手下大大小小的军阀也是胸无大志,最多就是捞点钱,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去做社会监控或者基层治理,全靠大东北过于丰饶的物质财富带着他飞。这也就是为什么张作霖时代的东北一直匪患横行,跟那个年代的东北最接近的,就是西进运动时代的美国,但是人家美国人也是喊着“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一路莽过去的。到了张大帅这,什么天命?没听说过。富饶,自由,松散,充满无限的可能,但您要是问有没有长远规划?难说。
正因为如此,张作霖治下的东北百姓对张作霖的评价并不高,活着不?活着。挺好不?凑合。就在这个时候,恶魔降临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奉行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关东军一路猪突猛进,很快占领了东北全境,建立了伪满洲国政权。伪满洲国是日本不折不扣的殖民地,而殖民地的人是没有人权的。日本人的残暴举世皆知,其实不需要我来细讲,但其实,日本在东北的统治绝不仅仅是坏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思路混乱导致的蠢,还有因为穷鬼帝国主义,实力太差而导致的菜。坏,蠢,菜三者,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就已经是王炸了,三者结合,那个抽象程度就更是直接起飞。我这么说吧,日本侵占东北十四年,掠夺了那么多资源,杀了那么多人,最后的总账算下来,日本对东北的统治在会计上居然是赔本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脑回路能把抢劫干赔本?我把日本人做的那些事给你捋捋,你就看懂了。
首先是农业。关于这一点,咱们在之前的节目里已经讲过,日本人在东北的农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因为气候条件相差太多,导致日本人开荒开了个寂寞。所以他们就抢山东、河北闯关东移民的地给日本开拓团来种。抢来之后他们又种不明白东北的地,所以又把那些山东、河北农民重新召回来当佃农。这一番操作下来,再老实的农民也反了。再加上一些不甘心当汉奸的东北军老兵,以及原本就存在的老资格土匪,一时间整个东北爆发了无数支林登万,啸聚山林。除此之外,还有杨靖宇将军等革命前辈领导的有组织的抗日武装,这些抗日武装得到了东北普通百姓的同情和支持,他们的共同抵抗给日本人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他们可以从百姓那里得到情报和生存物资,等到日军来剿的时候,他们又能隐入茫茫的林海雪原,让日本人很难对付。
那么,日本人是怎么应对这个问题的呢?他们强迫分散居住在抗日武装活动地区的农民离开原住地,迁往指定的地方集中居住,建立由军警宪特严密控制的所谓“集团部落“,俗称叫”人圈“,又把原住地村屯烧毁,制造”无人区“。这些人圈大约占地七八十亩,纵横约三百米,里面容纳二三百户,外面筑有土墙、铁丝网、壕沟,四角设有炮楼,其实就是一个大监狱。非常残暴对吧?但我要说的是,日本人这个脑回路的核心问题绝不仅仅是残暴,更重要的是,这完全就是弱智啊。
前面提过,东北跟关内农业的核心区别在于土地的多寡。东北地少人多,一家几十亩地连个中农都算不上,几百亩的也大有人在。大面积播种,广种薄收,是当年东北农业最经济的做法。人家农民为什么住的分散?就是因为人家要种地啊。你把老百姓集中到监狱里面居住,然后你还要求人家种地,你又不给人配车,那人家每天早晨起来出去种地,走到地头天都黑了,这还种个毛线。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大量的优质农田被抛荒,农民无地可种,最后酿成大范围的饥荒。能在东北农村制造出饥荒来,一般的蠢或者坏真的很难做得到。
而且,修监狱这种大工程,那是要花钱的,问题是你日本人有钱吗?他没有,他要有钱他还对外侵略干什么。修了一些之后,日本人发现他们所剩无几的农业经费正在生产出越来越多的抗日武装,于是到了后期,这个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日本人又回到了依靠武力进剿的方式来进行所谓的剿匪,这项工作逐渐成为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事实上,日本在东北的这十四年,自始至终也没有实现对东北基层的真正控制,日本殖民者和东北平民老百姓从本质上讲一直是各过各的,总结起来就是十个字:法度靠屠杀,税收靠抢劫。有一个最经典的例子是日本人禁止中国人吃大米这件事,因为大米要优先保障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军队的供应。针对这件事我曾经采访过我姥姥,她如今已经过世多年。她说是有这么回事,但是老百姓又不是傻子,不会任由日本人宰割。日本人想要禁止种植大米的农民吃大米,你想想这件事从逻辑上讲不可笑吗?
真想做到这一点,那二百万日军也不用到处侵略了,都安在屯子里监视老百姓吧。她的家位于五常县城外七八公里的一处乡村,按说这个位置离县城是非常近的,但即便是这个距离,日本人也仍然很难实现有效的统治。秋收的时候,他们会把粮食偷偷藏起来,日本人过来找是根本找不到的,只要他们一走,家家户户的大米饭照吃不误。日本人很难通过正规的征收途径从老百姓那里获得大米,但是军队的需求又是固定的,那最后就只能靠抢劫。哪里的老百姓藏粮食被日本人发现了,就派兵去大肆搜刮一番,屠戮残害一遍百姓,制造更多的抗日武装和权力真空,然后统治成本越来越高,从百姓那里抢劫来的那点粮食还盖不住他抢劫百姓的成本,是的,抢劫都能抢成赔本生意。
除了粮食靠抢劫之外,人口也要靠抢劫。理论上讲,当时的东北3000万人口,如果是一个正常合法的政府,要干点什么是不会缺人力的。但是因为日本基层控制能力的低下,他们没法把用工压力均摊到每个基层单元上,就只能靠抢,抓到谁倒霉就算谁。日本人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大街上随机抓人,他们叫“抓浮浪“,名义上是不允许人无所事事地流浪,必须要强制劳动,也就是抓到矿上或者野外工地当奴工,也有很多是被抓去了731。但实际上,定义谁是浮浪的权力在日本人手里,有很多路人也就这么被抓走了,他并不会管你是真的流浪汉还是有工作有营生的人,总之他工地缺人,现在就要。
显然,不论是掠夺粮食还是掠夺人口,长期依靠这种方式去征收,最终的经济账都一定是算不来的,一定是越抢劫越赔本。最后,日本人在东亚侵略的失败就是注定的,战争只是加速了它灭亡的进程。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赢的事情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所有人都输可以说是更难实现,日本人对东北的统治就是其中的典型。日本人侵略东北的本意是什么?没错,掠夺东北资源,缓解国内压力。这就需要把东北的资源运出去,把日本的人运进来。对于前者,日本人实际上做得非常糟糕,因为工业化是一个自我循环的过程,要想采矿首先你得有工业,而要想有工业你首先又得有矿,日本偏偏他就没钱,所以最后掠夺东北资源这个事就落实到了残害东北人民身上。几乎所有的东北矿产和大型工程旁边,不管是抚顺,鹤岗,还是丰满,旁边几乎都是万人坑,那里面埋的都是中国劳工的尸体。
依靠奴工进行矿业开采和工业生产,不仅极为残忍,而且效率极低。忍饥挨饿的工人很难有什么工作效率可言,质量更是不可能保障,日本工程师和监工的全部精力都要用在看守中国劳工上,动不动还要被反杀,这就更加不可能有什么效率如此恶性循环,使得日本人对东北的资源掠夺效率很低,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滚蛋回国,大多数的伪满工程都未兴建完成,自然也就无法对日本的战争工业起到什么贡献。
其实,日本人对东北的了解不可谓不深。从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俄国,夺取了南满铁路之后,日本人就开始以满铁为依托,对东北持续进行了几十年细致入微的调查,称为《满铁调查》。满铁调查的规模堪比一座博物馆,内容涉及东北的自然地理、资源、风俗等等,连最不起眼的小村子也有,其中很多资料时至今日仍未过时,我们还在使用。然而日本人的民族特性也恰恰体现在了这里,他们做了几百吨重的满铁调查,但所有的调查都停留在表面,完全忽视了人类社会这个动态变化的有机体,更忽视了中国人坚韧不屈的性格,拿着这茫茫多的资料,最后连县一级的基层组织都做不明白,经济上的失败当然可想而知。
要说日本统治者摸不透中国人的脾性,导致掠夺碰壁还算能理解,那么不了解日本人的性格导致的殖民失败就更是离离原上谱了。可能跟岛国文化有关,日本人的精神内核就像有一个千年老坛酸菜缸,极其封闭保守,极其的市民,而且是最抠搜最内卷最缩头缩脑,最典中典的那种小市民。按理说,日本的殖民侵略战争,获益最大的就是他们这些所谓的中产,市民阶层。
因为上层统治者拥有超然地位,侵略不侵略反正他们都是人上人,骑在日本社会头顶。而底层呢,则要付出巨大的风险,只有这些所谓的中产,获得了很大的阶级上升的机会,可是日本自有国情在此,这群小市民偏偏是对出去最不感冒的。你不要看日本侵略者貌似非常张狂残暴,但他们内心深处对于踏上另一片土地没有丝毫的兴趣,满心想的都是回他们那个县他们那个町去衣锦还乡。这就使得日本政府不管怎么宣传,拿出多少物质激励去忽悠日本人移民中国东北,响应者仍然寥寥无几。你问为什么?不为什么,反正哪儿也没有我家这一分三厘地好,这就叫「宁要东京一张床,不要满洲十套房」。
在建筑设计行业,同等水平的建筑师,在长春也就是所谓的新京,能够拿到东京几十倍的经费,而且还有更松的审核和管制,可以让建筑师自由挥洒才华。但是即便如此,东京的建筑师根本没有几个响应号召去伪满的,而且还对那些愿意去伪满的建筑师冷嘲热讽。宁可挤在鸽子笼里画图纸,也要嘲讽跑去东北盖楼的同行是「乡巴佬暴发户」。理解不了这种心态吧?理解不了就对了,我很庆幸咱们中国人的性格更加开放包容,理解不了这种极端狭隘的小市民思想。
到最后,是个什么宣传起了效果,让日本的城市中产开始逐渐接受了往伪满的移民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这是真的,那就是奉天的学区房。没错,就是学区房。日本政府的宣传中,日本的小孩去伪满上学,在考大学上有优待,可以以更低的分数考回日本的大学。这里插一句,因为伪满实行愚民教育,所以整个伪满的大学都被压缩到了三年制,内容以实践为主,缺乏理论教育,本质上相当于专科,所以想上大学都得去日本上。诶,你别说,本来不管怎么威逼利诱大家都不搬家,这个宣传一出,本着将来把孩子送回日本可以读更好的大学的目的,日本很多城市中产纷纷举家迁往奉天,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高考移民,你就说典不典吧!
咱说白了,就这种民族性格,就别搞什么对外侵略了。不是殖民玩不起,而是窝在岛上内卷对你们更有性价比。
当然,等日本政府研究明白这一步,已经是1937年之后的事情了。全面侵华一开始,日本的覆灭也就走上了倒计时。什么学区房不学区房,已经改变不了日本殖民失败的命运。
点赞关注不迷路,跟着曹工看历史,咱们下期见。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