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会呢?原因就在中国人民经历了从1840年到1949年被列强欺负了一百多年的屈辱。西方=先进、中国=落后的观念根植在数代中国人的心里。新中国的成立虽然使中国人在政治上站起来了、法律上站起来了、人格上站起来了,但思想上并没有随之站起来。
新华社重磅发文《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以下简称《思想殖民》),这是在帮助国人认识思想殖民、抵御思想殖民、清除思想殖民。
那么我们的思想被殖民了吗?我的答案是:不同程度地被殖民了。与普通大众相比,部分中国的精英被思想殖民更为严重。
为什么会呢?原因就在中国人民经历了从1840年到1949年被列强欺负了一百多年的屈辱。西方=先进、中国=落后的观念根植在数代中国人的心里。新中国的成立虽然使中国人在政治上站起来了、法律上站起来了、人格上站起来了,但思想上并没有随之站起来。
我这样说,只是在陈述事实,没有埋怨的意思。因为新中国不可能一下子就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又因为人们一般认识先进和落后都是从物资充裕或者贫乏这个角度切入的:富裕=先进,贫穷=落后。所以,在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之前,人们眼里西方=先进,中国=落后的事实没有改变。
既然这样,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认为凡是西方的都是先进的,凡是中国的都是落后的。无条件崇拜西方就成了符合逻辑的自然结果,几经演化无条件服从西方的心理就产生了。当美国成了西方的带头大哥和世界霸主之后,无条件服从美国的心理就产生了。这就是中国人容易被美国政府思想殖民的心理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西方在长期的掠夺史中已经认识到思想殖民比用其他方式殖民成本更低、代价更小。故相对于用武力掠夺,美国政府更喜欢选择思想殖民,即如《思想殖民》一文所言:制造中国人对“美国中心”的心理依附。中国人产生心理依附了,就心甘情愿地被美国政府掠夺了,有的甚至还双手奉上。
美国政府是怎么做的呢?《思想殖民》一文也说得明白:“美国以称霸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为基础,向全球输出意识形态,力图用美式价值观占领各国人民的大脑,重塑各国人民的认知。”对中国而言,美国政府这一套,效果是明显的。所以,美国政府成功地达到了对中国人思想殖民的目的:使中国人对“美国中心”产生了心理依附。再次重复前文:相对而言,在部分中国文化精英的思想上表现得更严重。
我说的更严重,主要依据两个现象:一是学术界,对自己的观点总要找一个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的论断做支撑(有的是做标榜),否则对自己的观点是否有说服力自己心里没底。二是在文学艺术界,认为只有得到西方的大奖(意味着得到西方的肯定)尤其是美国的大奖才算成功,为此不惜投西方所好骂自己的祖宗、同胞或祖国。
与学术界和文学艺术界相比,科学技术界要好一些。好一些的原因是,科技界面对的是具体的物资生产,因此科技界通过虚心学习、模仿制造、再到掌握后的自主制造、创新制造,最后是以一种物化的成果满足人们及市场的需要,即最后的成果是一种物质形态的存在,物质形态的成果不直接对上层建筑进行解读。
而学术界和文学艺术界的路径是先宣介西方的学术产品和文学艺术作品,再帮助国人理解这些产品或作品中承载的西方看待世界的观念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并引导人们用这种观念观察中国,用这种方法改造中国。即其产品或作品要对上层建筑做直接的解读。
中国学术界和文学艺术界又分离出两部分,一部分强调中国实际(中国传统和中国现实),这部分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及现实状态更契合),他们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改造中国(事实证明他们确实改造了中国)。另一部分人不看重甚至否定中国实际,他们选择了与中国实际几乎没有多少契合点的西方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这些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并解读中国历史和现实。由于解读的结果是对中国传统和现实的彻底否定,故他们主张按西方样式改造中国(全盘否定加全盘西化)。
这两者的共同点是,他们的产品或作品直接对上层建筑进行解读。但他们的解读往往是对立的:前者在肯定的基础上批判加改造,后者在否定的基础上批判加改造。前者成功地摆脱了思想殖民,后者至今仍未摆脱甚至还深陷在思想殖民中。
如果仅仅局限在学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其实两者可以共存,后者坚持的东西对丰富中国文化是有益处的。问题在于后者要超越学术或文学艺术作品的范畴,企图推翻前者做出的对中国社会积极改造和重建的成果,坚持要复制西方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而当后者的这种行动力度超越一定范围的时候,就对中国今天的崛起和复兴构成了威胁,不管他们的主观愿望是如何的良好,他们事实上成了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分裂中国、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帮凶。
这才是新华社发文《思想殖民》的原因。如果再不警醒,中国的崛起和复兴都只能停留在梦想之中。
对中国人民而言,这无疑是危险的,它很可能使中国人民重新堕入被帝国主义列强(即如今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欺负的灾难的深渊。
那么,怎样才能去思想殖民呢?《思想殖民》一文给予了我们精准的指导。首先要识别其手段,然后要明白其根源,最后要知道其危害。
只需认真阅读《思想殖民》原文,就不难做到识别、明白和知道,我们头脑里的警戒线就建立起来了。警戒线建立起来了,对网媒上充斥的各种传播思想殖民内容的言论就有了一个自觉的分析和判断过程,就会自觉抵制思想殖民了。
最近,我在看电视剧《生万物》,我看网媒上有人说这剧有美化地主阶级。不管这剧是否真的美化了地主阶级,有网友提出这个观点就是在头脑里建立了一根警戒线的表现。
我一边看剧一边搜它的原著《缱绻与决绝》,我发现电视剧对原著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这说明电视剧的创作班子在头脑里也建立了一根警戒线:谨防这样的作品被用来误导观众质疑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
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完成于1995年。那个时候正是“伤痕文学”盛行的年代。
伤痕文学作品反映建国后前三十年由于我们的一些政策失误导致一些人受到不应该的心理和生理的伤害,伤痕文学致力于通过作品对错误的政策进行深刻的反思,希望中国尽快走出错误的政策导致的误区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如果,伤痕文学仅止于此无疑是积极的。但那个时候正是西方对中国实行思想殖民最疯狂的年代,前文说的“后者”那部分人中的一部分主动或被动的成了西方渗透势力的帮凶。渗透的结果就产生了我前面所说的那两种现象。伤痕文学也渐渐变味,超越了伤痕文学本身的范畴,它们借用所谓现代艺术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大做文章,把攻击的矛头直指共产党和新生的人民政权。
当然,客观上讲,前三十年,我们的文学艺界深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人物概念化、脸谱化,这种现象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应该改变。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艺术作品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以表现人性为借口,把代表地主、资产阶级人物塑造成品德高尚、心地善良、仪表堂堂的形象,把底层老百姓塑造成矮小、猥琐、流氓的形象,把共产党的干部塑造成粗鄙、凶残、贪婪的形象。
这些作品公然引导民众质疑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质疑和否定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质疑和否定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合法性。
当然,我不能说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就是奔着这个目的写的,但它至少给西方渗透势力提供了借口。我想这就是《生万物》的创作者们大幅度改编原著的原因。在人民普遍觉悟,走出思想殖民桎梏的今天,按原著编写电视剧,广大观众会受不了。
前三十年,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脸谱化,实际上是犯了哲学上的形而上学的错误,不是联系地、辩证地、变化地看待事物,而是孤立地、机械地、不变地看待事物。把地主资产阶级阶级的概念和具体的地主和资本家混为一谈。他们忘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许多革命者都来自地主和资本家家庭,因为这部分人才更有条件读书、留学成为高级知识分子,才更有条件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思想,他们最先觉悟,再想法向广大工人和农民宣传先进思想,引导民众团结起来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我们说的消灭地主资产阶级阶级,不是指从肉体上消灭地主和资本家,而是推翻他们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和官僚资本主义制度。当然消灭地主资产阶级的时候,必然要惩办哪些顽固维护旧制度并残酷压榨老百姓的恶霸地主和残酷剥削无产阶级的资本家。但这种人为数不多,地主、资本家中的大多数是可以教育好的,是可以让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一点,我们的有些政策的确没有把握好,扩大了打击面,伤害了不少人。这才有后来的全面平反,有的还给予了经济补偿。
改编后的电视剧《生万物》或许还不尽人意,但至少它表现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榨下中国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的真实场景,比如大量的灾民和饿死的村民,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
在人物塑造上,打破了地主家的人就坏,农民家的人就好的固定模式;也纠正了地主家的人就好,农民家的人就坏的这种错误倾向。一个人的好与坏和阶级本身并没有直接固定的联系,因为塑造人的品行的一是天赋垫底、二是文化熏染、三是利益异化。人一般都介于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之间的某个位置上,有时善念与恶念就在一念之间。
为什么新华社要在这个时候发表《思想殖民》呢?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出来了,我们的老百姓正在享受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红利。中华民族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过,新中国才用了短短的七十年,还不够美国的三分之一呢!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掠夺任何人,没有侵略任何国家,我们是靠自己的诚实劳动致富的。
当然,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远远没有成熟,它还在初级阶段,它的优越性只发挥了一点点。怎么才能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呢?首先我们得对它有信心,我们取得的成就就是信心的底气。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彻底去殖民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优化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克服初级阶段还存在的贫富悬殊,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也就是说,思想殖民化成了我们继续优化社会主义制度的障碍,成了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的障碍,是彻底清除思想殖民的时候了!
我们不仅要追求自己的共同富裕,还要有全球世界和大国担当,要带领所有国家一道去思想殖民化,帮助全世界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正如《思想殖民》一文结尾所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势不可当。当思想殖民的枷锁彻底粉碎,文明互鉴的星火燎原成炬,一个多元共生的世界文明新形态,必将破茧而出!一个全人类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必将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来源:小模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