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动脉硬化还能活过80岁的人,大多60岁就不做这5件事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2 17:58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90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叔今年83岁,查出动脉粥样硬化已经8年了,却一直没有出现心梗脑梗等严重并发症。这让不少邻居都惊讶:明明是个“血管老化”的人,怎么还能这么精神?

医生说:“不是他血管好,是他生活方式对。”

的确,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动脉硬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纵容它。实际上,大量高龄却没有重症的老人,往往早在60岁左右,就悄悄改掉了这5个习惯。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发表一项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导的研究,追踪了超过2.3万名中老年人长达20年,发现:

80%以上的动脉硬化,与后天生活方式高度相关。

也就是说,不是年龄让血管变硬,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坏习惯”,让血管提前老去。

而研究中那些即使有动脉硬化依然健康长寿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60岁之后,开始有意识地“戒掉”了一些伤血管的事。

“我只抽几根,不碍事吧?”这是很多老年烟民的心态。

但现实是,哪怕每天只抽1根烟,也会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指出,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会导致血管收缩、内皮损伤,促使低密度胆固醇沉积,加速斑块形成。

而一旦斑块破裂,极易引发心梗脑梗,这不是“抽几根”的问题,是“赌命”的问题。

情绪易怒

你可能没想到,脾气不好也能伤血管。

《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2022年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处于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中,会显著增加动脉硬化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这是因为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被激活,导致血压升高、血管收缩,长期下来,血管壁就像被反复“打铁”的橡皮筋,越来越脆弱。

所以,管住情绪,就是在保住血管。

晚饭太晚、太油

“退休了,晚饭吃得晚点无所谓。”其实大错特错。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晚餐应安排在睡前3小时之前,且尽量清淡。因为晚饭吃得太晚、太油腻,不但影响睡眠,还会让夜间的血脂升高,血管在你熟睡时“硬化升级”。

特别是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下降,晚餐摄入过多脂肪和热量,极易导致血脂异常,诱发粥样斑块形成。

久坐不动

“我腿脚不好,不爱运动。”但你要知道,血液流不动,斑块才更容易沉积。

动脉就像一条河流,流动越慢,越容易淤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健康老年人生活方式指南》明确指出:

每天至少活动30分钟,哪怕是慢走、拉伸,都是在“清洗”血管。

而那些久坐不动、不爱走路的老人,血管就像一条没有水流的沟渠,早晚都会“堵”。

自行停药

“我现在不头晕了,就不吃药了。”——这是最危险的误区。

动脉硬化是慢性病,不是靠“感觉”能判断轻重的。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一旦自行停药,血压和血脂波动,就可能导致血管斑块破裂,分分钟送进ICU。

三甲医院心内科专家提醒:只要医生没说停药,就不能自己擅自停药。

哪怕觉得身体“挺好”,也要按时复诊、按时服药。

每年体检一次,重点查血脂、血压、颈动脉

很多老人以为体检是年轻人的事,其实相反,60岁以后,每年一次体检,是对自己最起码的负责。

特别是要关注血脂水平血压数值颈动脉超声,这三项是监测动脉硬化风险的重要指标。

医生往往就是靠这三项,判断是否需要干预斑块,预防大病发生。

每天动一动,不求快,只求稳

不是一定要跑步,跳操。哪怕就是早晚出去走走,做做广播操,甚至在室内做简单的抬腿、转肩动作,只要动,就比不动强。

研究发现,每天坚持3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的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久坐者低约30%。

饮食少油少盐,适当补充好脂肪

不是不吃油,而是吃“对的油”。

建议减少红肉摄入,适当增加深海鱼核桃亚麻籽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这些“好脂肪”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改善血管弹性。

同时,也要限制食盐摄入在每日5克以内,避免水钠潴留,诱发高血压。

动脉硬化,从不会突然出现,而是你每天的生活方式,一点一点“喂养”出来的。

如果你已经过了60岁,与其担心血管堵不堵,不如从今天起,改掉那5个伤血管的习惯。动脉硬化不是不可逆的,很多研究也已证实,通过生活干预,斑块是可以稳定甚至减小的。

养血管,从来都不是医生的事,而是你自己每天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老年人生活方式指南》2023版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
[3]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2021年
[4] 《柳叶刀·精神病学》, 2022年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夜柒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