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诬陷案二审维持原判:“合理质疑”的代价,是其的两年人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3 02:09 2

摘要:当你在地铁上好心给老人让座,却被两位女生指着鞋子喊“偷拍狂”,要求当众脱鞋自证时,你会选择忍气吞声,还是用两年时间赌上一切,只为讨回一句“我没做”的清白?

当你在地铁上好心给老人让座,却被两位女生指着鞋子喊“偷拍狂”,要求当众脱鞋自证时,你会选择忍气吞声,还是用两年时间赌上一切,只为讨回一句“我没做”的清白?

2025年9月11日下午,成都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的二审判决,给了“追风小叶”何先生一个冰冷的答案——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这个曾经在地铁上被围观的年轻人,攥着判决书的手在发抖,嘴里反复念叨:“我只是想讨个清白……”

时间倒回2023年6月11日晚,成都地铁1号线的车厢里,26岁的何先生刚给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让完座,就被两位穿连衣裙的女生拦住。“你鞋子上的绿光是什么?是不是装了摄像头偷拍我们?”其中一个女生的声音里带着警惕,手指着他的鞋尖。

何先生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那双新买的休闲鞋,鞋面上的金属装饰扣在地铁灯光下反射出一点微光。他赶紧解释:“这是鞋子的装饰,不是摄像头!”可两位女生并不相信,坚持要他脱鞋检查。

车厢里的乘客纷纷看过来,有人掏出手机拍照,有人小声议论:“现在的偷拍者真猖狂,连鞋子都用上了。”何先生的脸涨得通红,手心全是汗。他咬了咬牙,当着众人的面脱下鞋子,露出袜子上的破洞。

警方赶来后,仔细检查了鞋子,确认没有摄像头,这才让两位女生道歉。可她们的道歉很敷衍,只说了一句“不好意思,误会了”,就转身走了。

何先生的网名叫“追风小叶”,因为他喜欢拍视频分享生活里的“风”——比如地铁里吹过的风,街头的树被风吹动的样子,还有清晨的风里带着的早餐香。他之前是一家电商公司的运营,性格较真,从小就被父母教育“做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这次被诬陷,他觉得自己的尊严被踩在了地上。“我没做过的事,为什么要忍?”他说。

于是,他决定起诉。2023年12月,他把两位女生和成都地铁运营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可一审法院的判决让他心寒:“纠纷发生于晚间,行人不多,并未引起围观及讨论,影响范围较小。误会事件被大众知悉,系源于何先生在网络发布信息。”因此,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

何先生没有放弃。2024年5月,他提起上诉,调整了策略——不再追究地铁公司的责任,专注于向两位女生讨说法。他说:“我想回到事情本身,看看法律到底怎么定性‘诬陷’。”

这两年里,何先生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失去了工作——因为维权需要经常请假,公司以“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辞退了他;失去了爱情——女朋友觉得他太较真,“为了一件小事耗两年,值得吗?”然后分手了;还花了4万多的律师费——这是他攒了三年的积蓄。为了维持生活,他开始直播带货,卖一些日用品,比如纸巾、牙膏、洗发水。可这又被一些人质疑:“你是不是借维权炒作?”

追风小叶正在直播带货

网友们的争议很大。有人支持他:“小叶,你是好样的!就算输了,你也为我们普通人维权探了路!”有人质疑:“他直播带货就是借维权炒作,太假了!”还有人讨论:“法院的判决是不是合理?女生的质疑有事实基础吗?”

想起之前的“清华学姐事件”,2020年,清华学姐诬陷学弟偷拍,后来监控证明学弟清白,学姐公开道歉,学弟维权成功。可这次,何先生却没得到支持。有人说:“为什么同样是诬陷,结果不一样?”

清华女学姐道歉

2025年9月8日,二审开庭。两位女生终于露面了,她们坐在被告席上,低着头,不说话。庭审持续了四个小时,何先生的律师重点反驳了一审的“影响范围小”:“地铁是公共场所,就算是晚上,也有很多人。而且,事件通过网络扩散,不是何先生的错,是因为大家关心‘清白’这件事!”

可判决结果还是让他失望。2025年9月11日,二审法院驳回了他的上诉,维持原判。法院认为,两位女生的质疑有一定事实基础——“鞋面上的金属装饰反光,确实容易让人产生怀疑”,并非恶意诽谤,且已经多次道歉,不构成对何先生一般人格权的侵害

何先生说,他现在还没消化这个结果。“一开始我还没看懂判决书,让我先缓一缓。”他摸着自己的鞋子,那是一双和事发时同款的鞋子,鞋面上的金属装饰还在反光。“你们看,这像是摄像头吗?”他问记者。

这两年里,何先生的变化很大。他不再拍“追风”的视频了,取而代之的是直播带货的画面。“我需要钱,维权需要钱,生活也需要钱。”他说。有人质疑他“借维权炒作”,他只是笑:“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把自己的伤口扒开给别人看?”

网友们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说:“小叶,你输了官司,但赢了社会的关注。”有人说:“以后在公共场所质疑别人,一定要先搞清楚,不能随便冤枉人。”还有人说:“法律是不是应该更保护无辜者的清白?”

想起何先生之前说的话:“我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只是想拿回我失去的清白。”可这份清白,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

当我们在公共场所遇到质疑时,该如何保护自己?当清白需要用两年时间来证明,我们该如何相信正义?

追风小叶的两年维权,虽然输了官司,但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对“清白”的重视。就像他说的:“就算输了,我也不后悔。因为我为普通人维权探了路。”

可问题是,这条路,为什么这么难走?

来源:欢快向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