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神品!冯承素•《冯师英墓志》:大唐盛世的绝美,莫过于此!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3 10:11 2

摘要:一提冯承素,多数人先想到他摹写的王羲之《兰亭序》,却少有人知道,他写的小楷也厉害得很——这方《冯师英墓志》碑刻,就是最好的证明!

小楷神品!冯承素《冯师英墓志》:大唐盛世的绝美,也莫过于此!

一提冯承素,多数人先想到他摹写的王羲之《兰亭序》,却少有人知道,他写的小楷也厉害得很——这方《冯师英墓志》碑刻,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是他在唐朝贞观十五年(641年)给父亲冯师英写的墓志,字刻在石头上,一存就是上千年,如今看仍能让人感叹:大唐的雅致,全在这小楷里了。

这碑刻的小楷,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又工整又舒服”。

笔画看着简单,其实藏着功夫:横画平得像铺好的木板,起笔收笔都不慌不忙,透着扎实劲儿;

竖画直却不僵硬,中间轻轻提一下,有点弹性,不像有些楷书那么扎眼,倒带着点温柔;特别是捺画和钩画,收尾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去,像古人穿的长袍下摆轻轻扫过,不冒失,特优雅。

这写法跟贞观年间的大唐很像——国家刚稳定下来,不慌不忙地发展,处处透着从容。

字的结构也讲究,方方正正的却不呆板。比如“万”字,里面的空间留得刚好,不挤也不空;“兰”字笔画多,却排得整整齐齐,一点不乱。

但也不是死规矩,偶尔会有点小变化:比如“秀”字的竖钩稍微往左歪一点,“天”字的捺画拉得长一点,一下就活了,不显得死板。这就像大唐的样子,既有规矩章法,又不缺灵动劲儿,比魏晋时的小楷少了点“老气”,多了盛世文人的精致。

更难得的是,这字里能看出冯承素的真心。

毕竟是给父亲写的墓志,他写的时候肯定很恭敬,没有应付事儿的随意。

碑上的字没有急急忙忙的痕迹,每个笔画都稳稳当当,从刻痕里能想象出他当时下笔的认真。

这种平和的感觉,跟贞观年间的社会特别搭——那时候天下太平,人们日子安稳,文人写字也少了焦虑,多了从容,字里行间都透着“舒服”。

现在再看这方碑刻,石头上的刀痕还很清晰,字的模样一点没走样。

它没《兰亭序》名气大,却更实在:大唐的美不只是壁画、唐三彩那种“大气”,也藏在这种小楷里——一笔一划都认真,一收一放都雅致,把那个时代的劲儿全刻进石头里了。

看这字就像能回到唐朝,看见冯承素坐在桌前,一笔一笔写对父亲的心意,也写出了大唐盛世的绝美日常。

千年时光磨不去碑上的字迹,冯承素笔下的小楷,早不是简单的刻石文字,而是把贞观年间的从容气度、盛世雅致,悄悄藏进了横平竖直里。

如今我们再看《冯师英墓志》,不只是赏一方小楷神品,更像触摸到了大唐最细腻的一面——原来盛世的美,从不是只有轰轰烈烈,也能是这般一笔一划的扎实、一收一放的温柔,让人看过便记在心里,久久难忘。

来源:古质今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