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网友留言说:“农民就是好吃懒做的懒汉,要是好好读书,不就可以离开农村 不当农民了,自己不努力还想让国家养着”。
原创 开心的大婉 对白日记 四川
有网友留言说:“农民就是好吃懒做的懒汉,要是好好读书,不就可以离开农村 不当农民了,自己不努力还想让国家养着”。
当时看了挺震惊,很多事情自己没有经历过,果然很难共情。
关于懒:
我想不只是农村,城市里也有懒汉,到处都有想着不劳而获的人,但这毕竟是少数,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的农民。
尤其是40、50年代的人,这些人能吃的苦,和吃过的苦,不是你我能想象到的,也不是你我能承受的,他们所做的贡献不比我们少。
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过去,更何况,他们并没让谁来养,依然坚守在农村,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养活自己。
在农村,除非真的瘫了动不了,80多岁还在种地的老人很常见。而这部分老人又是极其节俭,比如你们说的机械化,这些都是要钱的好吧,不想花钱怎么办?只能出卖自己的体力。
再说读书问题:
我想不只是我老家,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是2000年以后才逐渐摆脱了温饱问题。
早期为了活命,这一批人啃过树皮,吃过草根,甚至饿慌了,抓起泥巴就往下咽。试想一下,在这种饥寒交迫的环境下,谈读书是不是奢望?读书不仅意味着花钱,还意味着家里丧失一个劳动力。
而这些年代的老人又是交公粮最多的,只要是农村户口,哪怕你不种地也要交,没有粮食就交钱,不然,城里人吃啥?现在看起来或许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可那时候确实是压在每一个农民头上的一座大山。
有网友说:“农民进城打工还给买社保,退休后回农村,有田有地有宅基地,每月领着养老金,生活不要太滋润”。
可恰恰又是这批老人赶上社保制度不健全的时代,外出打工干着最累,最苦,最脏的活,却并没有社保。只能靠自己买农村养老,因此现在退休只能领到不足200元的退休金。
我文中写的是40后、50后、60后一部分农村老人的真实现状,有人却偏要拿70年代后期,80后,90后的农民来怼。当然,农村也有富人,也有过得很潇洒的农民,就跟城里一样嘛,我们不能说,城里富人多,就否定城里没有困难群众。
确实,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出生的这批农民,即使小时候没有条件读很多书,但外出打工基本都能混上社保。尤其现在,大城市的很多底层岗位,都要给买社保了。
所以目前来看,将来退休回农村,确实会比现在40后,50后的老人好过一些。
还有网友说:“70多岁可以进城打工的呀,自己非要在老家种地有什么办法呢”?
70多岁进城还可以干的工作有哪些?哪些老板愿意担责任 愿意要?除了捡垃圾,我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合适的工种。当然,肯定有,但个例无法代表所有。
就算能找到工作,每月拿着2千多元的工资,在城里要吃饭,租房,交通费......这一笔笔的账算下来,一年也剩不下几个钱,还不如在农村种地。
毕竟,家里需要人打理,自己身体大不如从前,老伴身体不好的需要陪伴,年迈的亲人需要看望和照顾,子孙们回家能喝上一口热水......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身不由己,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责任和担当。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底层,大家都不容易,希望彼此多一点理解和包容吧~
点理解和包容吧~
对白日记
一个爱写日记的女子~
来源:草根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