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跨境电商“出海四小龙”之一,TikTok Shop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迅速在巨头林立的市场抢占一席之地。以东南亚市场为例,墨腾创投《2024年东南亚电商报告》显示,TikTok Shop(与Tokopedia合并后)的市场份额达到28.4%,排名第二,仅次
作者|柠檬
编辑|Shadow
作为跨境电商“出海四小龙”之一,TikTok Shop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迅速在巨头林立的市场抢占一席之地。以东南亚市场为例,墨腾创投《2024年东南亚电商报告》显示,TikTok Shop(与Tokopedia合并后)的市场份额达到28.4%,排名第二,仅次于老牌跨境电商平台Shopee(48%),将Lazada(16.4%)远远甩在身后。
在TikTok Shop狂飙的同时,国内商家大量涌入这个蓝海平台。然而,对卖家而言,布局新平台时通常会面临这几个核心问题:选择哪个市场、售卖什么产品、怎么运营。9月5日,派代在深圳举办的“派代TikTok增长峰会”就解答了这些问题。会上,多位嘉宾从自身经验出发,分享了大量干货内容。派代跨境将会陆续奉上。
在TikTok所有海外站点中,体量最大的就是美区。今年上半年,美区的交易额已接近55亿美金,增长109%,在所有国家站点中排名第一。对于想要做大做强的跨境电商卖家来说,美区无疑是绕不开的关键市场。
作为TikTok美区亿级卖家、箱包类目第一,同时也是WooKoo中国区CEO的吞吞,和其他以短视频带货为主的卖家不同,他的直播带货成绩也十分亮眼。
吞吞将TikTok常规带货渠道比作四种交通方式:
商品卡相当于“公交车”。其特点是“存在但不主流”。商品卡的优势是“保底”,能让卖家有基础流量,但劣势是“没惊喜”,因为它的流量入口太少了:第一个入口是商城,但正常人打开TikTok不会专门划到商城页面刷两小时,就像没人会打开抖音刷两小时商城一样;第二个入口是短视频链接的“相似产品推荐”,用户点进短视频里的商品链接后,往下滑会看到相似产品,这种流量是非主动触达的,效率不高。
吞吞直言:“商品卡是所有商家都可以做的基础项,但别指望它能帮你做成头部,它只能让你有口饭吃,却吃不饱。”
自营短视频,相当于“出租车”。出租车的好处是随处可见,就像自营短视频人人都能做,但核心问题是需要时找不到。卖家急着要流量的时候,可能怎么拍都出不了爆款。
达人建联,相当于网约车。网约车是现在主流的出行方式,就像达人带货是目前很多商家的主力渠道。它的优势是选择多,便宜的、贵的达人都有,覆盖的城市(市场)也广,但劣势也越来越明显:高峰期“打不到车”(好的达人排不上队)。好的达人资源基本被头部商家垄断,中小商家很难触达。
直播,相当于“私家车”。私家车的好处是可控性强,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核心问题是门槛高:卖家得先买车(投入设备、团队、资金),而且车买回来就掉价(前期投入大概率会亏损)。
具体选择哪个渠道要看卖家的产品是否匹配。吞吞表示,卖家是否适合一个渠道,是靠“算账”算出来的,而不是凭感觉。例如,卖家A卖牛仔裤,卖家B卖沙发,目的国都是美国,A送一条牛仔裤给达人,加上尾程运费,总成本是6美元,而卖家B的总成本则要32~35美元(沙发属于大件,尾程运费要10~12 美金)。这种情况下,如果大人要1000件样品,卖家A可以跟,卖家B则跟不了,因为成本太高了。
那么,直播适合哪些卖家?在吞吞看来,直播主要适合四类人:
第一类是有预算的品牌方。如果是品牌方,手里有足够的预算,想通过直播建立品牌认知、拓展市场,可以做。
第二类是TikTok成熟卖家。所谓“成熟卖家”就是在TikTok上每天的订单量能稳定在50~100单。因为直播可以看作是TikTok场域里的“小独立站”,它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流量和订单池”。如果没有基础订单,平台给的初始流量接不住,直播很难做起来。
第三类是在国内做过直播的商家。因为有过国内直播经验的商家,对直播的“节奏和成本” 有认知,不会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做海外直播时也能更快适应。
第四类是客单价高、送不起达人样的商家。现在达人带货的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客单价高的商家根本“送不起样”。这种情况下,直播反而更合适。因为直播不需要大量送样,只要把产品卖点讲清楚,就能直接转化,客单价越高,直播的“投入产出比”可能越高。
除此之外,判断卖家是否适合做直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成本核算”。吞吞坦言:“很多电商人有一个误区,觉得别人能做直播,我也能做,甚至觉得我做不好就是因为没找到好主播、没选好产品,但实际上,直播的投产比需要精准核算,不是靠运气就能做好。”
那么做一个直播间需要多少钱?
吞吞以其目前正在运营的直播间为案例进行拆解。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日常成本。其中,相机、灯光、电脑等一系列直播所需的物料为一次性投入的固定成本,这部分大概需要6000美元。加上主播薪资、场控薪资、房租、网费这些每月都需要支出的费用,一个直播间运营三个月的总成本为36000美元(约为27万元人民币)。
当然,如果将配置降低,例如不用专业相机,不租专门的场地,主播自己一个人直接在家里用手机完成直播,这样一个直播间运用三个月的总成本可以降至16000美元(约为10万元人民币)。
从两种配置的成本差距能明显看出,人员数量和分工是影响直播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也意味着在不同运营阶段,需要对应调整人员配置策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做直播要分阶段配人,不要一开始就铺大团队。”吞吞建议,新手期(0-3个月)配置1~2人已足够,甚至老板加一个主播就可以,“初期重点是试错,不是搞排场,一上来就按国内的标准配人,大概率是要亏钱的。”
成熟期则配置6~8个人,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主播,“美国主播通常一天只愿意播2小时,超过2小时就觉得是在虐待他”。
在明确了成本和人员配置之后,卖家在推进TikTok美区直播落地时,还会面临一个选择:“我的直播间该放在中国还是美国”。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地的直播间优劣对比得出答案。
中国直播间优势主要是成本低、人员充足、灵活性强,但劣势也十分明显,尤其是不稳定、天花板低、主播难找这三方面尤为突出。
“中国直播间天生就有流量上限,比如前期直播GMV都能从100美金涨到2000美金,但之后美国的直播间还能继续往上突破,中国的直播间就会卡在2000美金左右,除非有平台扶持、大力优惠活动,否则很难再增长。”说到天花板问题时,吞吞如是说。
美国直播间优势则主要体现在IP稳定、人员本土化、客户信任度高、天花板高,劣势就是成本高、难管理、难招人。
吞吞认为,如果,IP稳定、有良好的平台关系、有稳定且高质量的团队,卖家将直播间放在国内并没有什么问题,如若不然,还是需要到当地,即便初期在国内,到中期也最好搬到当地。
来源:派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