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脓毒症日丨识破 “沉默杀手”,筑牢生命防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4 00:53 2

摘要:2025年9月13日是第14个“世界脓毒症日”,今年的主题是5Facts × 5Actions(5大事实×5大行动)。作为全球感染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症常从普通感染悄然升级,却因早期症状隐匿、进展迅猛,让不少人错失救治良机。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加深、慢性病患

2025年9月13日是第14个“世界脓毒症日”,今年的主题是5Facts × 5Actions(5大事实×5大行动)。作为全球感染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症常从普通感染悄然升级,却因早期症状隐匿、进展迅猛,让不少人错失救治良机。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加深、慢性病患者增多的当下,读懂脓毒症、防范脓毒症,已成为守护家庭健康的重要一课。

什么是脓毒症?

脓毒症是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核心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控,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

正常情况下,身体受感染时免疫系统会精准防御病原体,但在脓毒症中,免疫反应彻底失控,如同 “内战”—— 免疫细胞清剿病原体时,会无差别误伤自身组织器官,造成器官功能受损甚至衰竭。它多从肺炎、尿路感染等局部感染开始,若未及时控制,病原体扩散至血液,便会触发全身性炎症反应,此时身体不仅难对抗病原体,还会因免疫过度激活出现血压下降、组织水肿。

脓毒症分为脓毒症、脓毒症休克两个阶段,后者是最严重阶段,伴持续低血压与多器官功能障碍。因其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忽视,病情恶化后果严重,故被称为 “沉默的杀手”。

脓毒症的高危人群

脓毒症之所以高发,其本质是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薄弱或存在感染诱因。以下四类人群风险则更高:

一是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自然衰退,对感染的反应能力减弱;且多数老年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进一步削弱身体防御,轻微感染也可能发展为脓毒症。

二是免疫功能低下者。像化疗期癌症患者、器官移植后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等,免疫系统被抑制或受损,不仅易受感染侵袭,感染后还难以控制,更易进展为脓毒症。

三是婴幼儿及新生儿。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差,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皮肤黏膜屏障也更脆弱,感染风险远高于成人。

四是术后及重症患者。术后恢复期免疫力暂时下降,伤口或留置器械易引发感染;长期住院的重症患者,频繁接触呼吸机、导尿管等设备,感染概率高,进而可能诱发脓毒症。

脓毒症患者的常见表现

脓毒症会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常见表现可按系统分类,均为病情进展的重要警示,具体如下:

循环系统:心动过速(心率明显加快),且伴随血压偏低,提示全身血液循环灌注不足,是脓毒症早期关键信号;

呼吸系统:严重呼吸困难,常表现为呼吸急促、憋气,甚至无法正常平卧,因炎症损伤肺部、影响气体交换所致;

泌尿系统:出现无尿,多因肾脏受炎症冲击,滤过功能下降引发;

神经系统:嗜睡、反应迟钝,或躁动不安、意识混乱不清,严重时可能昏迷,与脑部供血供氧异常相关;

全身症状:极度寒战,同时伴随严重肌肉酸痛、全身乏力不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或体温过低;

皮肤表现:皮肤苍白发青,或出现不规则斑驳变色,是皮肤微循环障碍的直观体现。

脓毒症的日常预防

脓毒症虽然凶险,但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及时治疗感染:切勿忽视小伤口、尿路感染等轻微感染,务必遵循医嘱规范治疗,防止感染扩散恶化。

接种疫苗:按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增强对常见病原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注重手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病菌传播。

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戒烟限酒,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抵御病原体入侵。

高危人群定期体检:糖尿病、癌症患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降低感染风险。

脓毒症虽凶险,但可防可控。高危人群做好感染预防,普通人学会识别危险信号,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就医,就能有效降低风险。守护健康从来不是 “临时应对”,而是从读懂疾病开始,用科学的认知,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来源:健康养生大帮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