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胃食管反流病到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4 00:05 2

摘要:在医学实践中,我们常遇到一些患者:他们反复咳嗽、声音嘶哑,甚至夜间憋醒,却长期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或“哮喘”。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位“伪装大师”---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GARD)。

从GERD到GARD

---隐匿的反流,不限于胃与食管

胃食管反流病

在医学实践中,我们常遇到一些患者:他们反复咳嗽、声音嘶哑,甚至夜间憋醒,却长期被误诊为“慢性咽炎”或“哮喘”。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位“伪装大师”---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GARD)。

胃食管反流病

一、什么是GARD?

GARD(Gastroesophageal Airway Reflux Disease)即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咽喉、气道等部位,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疾病谱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GARD可以理解为是GERD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更强调了反流物对食管外系统,特别是呼吸气道的损害。

与典型GERD(以烧心、反酸为主要表现)不同,GARD的症状更隐匿、更广泛,常涉及呼吸系统和耳鼻喉领域,因此极易被忽视或误诊。

与传统的GERD(胃食管反流病)相比,GARD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2)反流范围更广,可到达咽喉、声门、气管等部位;

(3)临床表现更加多样,涉及消化、呼吸、耳鼻喉多个系统。

胃食管反流病

二、为什么会发生GARD?

1.抗反流屏障减弱: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食管蠕动功能下降,导致胃内容物突破食管上括约肌,向上反流。

2.反流物成分的刺激: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可直接损伤咽喉和气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

3.神经反射机制: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痉挛或咳嗽。

4.风险因素:肥胖、吸烟、饮酒、高脂饮食、妊娠、食管裂孔疝等均可增加GARD风险。

胃食管反流病

三、GARD的表现:超越消化系统的“跨界症状”

GARD的症状多样,可分为以下几类。

典型症状:

食管症状: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

呼吸道:慢性咳嗽、哮喘样发作、反复肺炎。

胃食管反流病

气道与肺部慢性咳嗽(尤其夜间)、哮喘样症状、反复肺炎、支气管扩张、甚至肺纤维化鼻与耳鼻后滴漏、慢性鼻炎、中耳炎非典型症状胸痛、牙侵蚀、口臭、睡眠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约30%的GARD患者完全没有典型烧心反酸症状(称为“沉默性反流”),这也增加了诊断难度。

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

四、如何诊断GARD?

GARD的诊断需结合症状、器械检查和治疗反应:

1.症状评估:使用反流症状指数(RSI)和反流体征评分(RFS)量表初步筛查。

2.喉镜检查:可见喉部黏膜红斑、水肿、肥厚(后壁喉炎典型表现)。

3.24小时喉咽pH监测或阻抗-pH监测:是诊断GARD的“金标准”,可检测非酸反流。

4.食管胃镜检查:评估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

5.治疗试验:高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性治疗2-3个月,观察症状是否缓解。

反流性食管炎

五、治疗与管理:分层与个体化

GARD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愈合黏膜、预防并发症。

1.生活方式干预(基础)

(1)抬高床头15-20厘米

(2)避免高脂、辛辣、酸性食物及巧克力、咖啡、酒精

(3)戒烟、控制体重

(4)避免睡前3小时内进食

2.药物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标准剂量,每日2次(餐前30分钟),疗程至少3-6个月。

(2)H2受体拮抗剂:夜间反流控制辅助。

(3)藻酸盐制剂:形成物理屏障,保护黏膜。

(4)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改善食管蠕动和胃排空。

3.外科治疗

对于药物无效或依赖、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可考虑胃底折叠术。

一般治疗

六、医生提醒:关注GARD的“跨界危害”

GARD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与慢性咳嗽、哮喘控制不佳、特发性肺纤维化、喉癌前病变等密切相关。早期识别和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从GERD到GARD,是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的转变。如果您或您的患者存在难以解释的慢性咳嗽、喉部症状或呼吸道问题,不妨多问一句:是否与反流有关?

胃食管反流病

七、从GERD到GARD

GARD概念的提出代表了认识论的飞跃——从单一器官视角到多系统整合视角的转变。

胃食管反流不仅仅是消化系统的问题,而是一个可能影响多个器官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对于临床医生而言,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以更开阔的视角看待反流相关疾病;对于患者而言,这解释了为什么看似不相关的症状可能源于同一个病因。

正如现代医学逐渐认识到的那样,人体不是各个器官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复杂网络。GARD概念正是这种整体医学观在消化疾病领域的具体体现,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也更精准地帮助患者。

胃食管反流病

GARD是一位“跨界侵袭者”,它模糊了消化、呼吸与耳鼻喉科的界限。作为医生,我们应保持跨学科思维,捕捉那些隐匿的反流信号,为患者揭开真相的面纱 —— 因为每一次反流,都不止于胃。

谢谢

来源:固本健康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