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这行字,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来了!这几年看美国在芯片领域对咱们层层加码,从卡高端AI芯片到逼盟友一起制裁,咱们一直没怎么硬气还手,这次总算拿出了真动作。
9月13日晚,我国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这一招,标志着中美芯片战进入新阶段:中国从被动防守,转向了主动出击。
看到“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这行字,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来了!这几年看美国在芯片领域对咱们层层加码,从卡高端AI芯片到逼盟友一起制裁,咱们一直没怎么硬气还手,这次总算拿出了真动作。
但更让我在意的不是“反制”本身,而是这步棋选的时机、找的靶点,全是“精准打击”,没跟美国在高端芯片上硬碰硬,反而盯着他们的“钱袋子”下手,这背后的门道,比单纯的“反击”有意思多了。
先得跟大家说清楚,这次反倾销不是瞎闹,是有实打实的证据撑着的。
商务部给的数据特别直观:2022到2024这两年,咱们从美国买的模拟芯片,数量涨了37%,但价格直接跌了52%。
这是什么概念?就好比楼下水果店,以前苹果卖10块一斤,现在突然降到5块,还拼命给你塞货,目的很明显,先用低价把小区里其他水果店挤垮,等只剩它一家了,再把价格涨回20块。
美国玩这套不是第一次了,早几十年在家电、光伏领域就这么干过,现在轮到芯片,还是老套路。
但这次不一样,咱们不是以前那个“只能被动挨揍”的样子了。
我记得2021年那会,新能源汽车缺芯缺得有多惨?有个车企的朋友跟我吐槽,以前一个汽车用的模拟芯片,成本也就几百块,那时候被炒到几千块,还得托关系找渠道,生产线都快停了。
那时候咱们40nm以上的模拟芯片,基本全靠美国德州仪器、亚德诺这些公司,人家说涨价就涨价,说断货就断货,咱们一点脾气没有。
但这几年不一样了,国内企业憋着劲研发,现在28nm以上的成熟模拟芯片,咱们不仅能自己造,还能往美国出口。
这就是咱们敢反倾销的“底气”,要是自己还造不出来,哪敢跟美国叫板?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不直接反制美国的高端芯片?比如AI芯片、CPU那些,那样不是更解气?”
其实这里面全是门道。你想啊,高端芯片咱们现在还得用人家的,比如做AI训练、大数据运算,暂时离不了。真要是反制了,咱们自己的科技企业先受影响,这不叫反击,这叫“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模拟芯片不一样,这东西不是最先进的,但用量特别大。
空调、冰箱、手机充电头,还有汽车的控制系统里,全是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大得很,而且咱们自己已经能搞定了。
美国那边呢?模拟芯片可是他们半导体企业的“摇钱树”。
德州仪器去年光靠模拟芯片就赚了上百亿美元,亚德诺的营收里70%都是模拟芯片贡献的。他们以前靠垄断咱们市场,躺着赚钱,现在咱们自己能造了,他们就急了,开始用低价倾销,想把咱们刚起来的企业打死。
就拿汽车模拟芯片来说,去年咱们国内企业的产品已经能达到国际水平了,结果美国那边马上降价30%,不少车企因为成本问题,又回头买美国的。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
所以这次商务部出手,本质上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且选的时机特别巧。
就在咱们宣布反倾销的前几个小时,美国刚把32家中国实体列入贸易限制清单,其中23家是芯片相关企业,明摆着是想在第四次中美贸易谈判前“压价”,逼咱们让步。
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可能只会抗议,但这次不一样,直接拿出反倾销调查的实招。你在高端芯片上卡我,我就在你赚钱的模拟芯片市场上让你疼,这就像悬在美方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谈判桌上咱们终于有了硬筹码。
反倾销调查看着是“法律程序”,其实是“战略信号”。
按照WTO的规则,咱们得收集证据、听证、裁定,整个过程可能要一年半载,但这期间,美国的芯片企业肯定会慌。
也就是说,他们不敢再随便低价卖了,否则会被认定为“倾销”,以后再想进中国市场就难了。而且这也给国内的模拟芯片企业争取了时间,不用再跟美国企业打“价格战”,可以安心搞研发、扩产能。
更重要的是,这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的耐心是有限的,你敢无底线打压,我就敢用规则反击。
可能有人会觉得,就一个反倾销调查,能改变中美芯片战的格局吗?
说实话,现在还不能说咱们已经占了优势,但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以前咱们是“被动防守”,美国打哪咱们防哪;现在是“主动出击”,咱们选在哪打、怎么打,全看自己的节奏。
这几年咱们在芯片领域的积累,不是白给的:28nm芯片量产、长江存储突破NAND闪存、麒麟芯片回归,这些都是“卧薪尝胆”的结果。
这次反倾销,就是把这些积累的“底气”,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反击能力”。
总之,这次反倾销调查,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来源:互联鱼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