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2025华语辩论世界杯名校邀请赛半决赛围绕“三亚提升国际竞争力,应优先‘本土文化的国际表达’还是‘国际需求的精准适配’”展开激烈辩论。赛场内外,西安交通大学与清华大学辩手结合三亚发展实际,分别阐述观点与思考,为三亚发展提供多元视角。
9月12日,2025华语辩论世界杯名校邀请赛半决赛围绕“三亚提升国际竞争力,应优先‘本土文化的国际表达’还是‘国际需求的精准适配’”展开激烈辩论。赛场内外,西安交通大学与清华大学辩手结合三亚发展实际,分别阐述观点与思考,为三亚发展提供多元视角。
9月12日,西安交通大学辩手与清华大学辩手展开激烈辩论。记者 刘琪成 摄
■西安交大:
以“本土文化国际表达”破局,塑造差异化竞争力
西安交大辩手宗浩铭已是第二次来三亚,此次带着“三亚应优先‘本土文化的国际表达’”的辩题参赛,对三亚有了更深度认知。他提到,三亚海岛旅游设施完备,潜水、冲浪等项目优势显著,且文化建设投入增多,如他此次入住的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椰林酒店,楼下的三亚文化特色区域,涵盖特色饭店与体验项目,文化呈现更丰富。
他认为,三亚是旅游与科研并行的滨海城市,“本土文化国际表达”并非局限单一文化,而是推动特色文化“百花齐放”——例如三亚·亚特兰蒂斯能满足度假与新兴娱乐需求,通过多元文化对接不同人群需求。
在宗浩铭看来,三亚核心文化符号具有多元性。针对“平衡文化原汁原味与国际易懂性”,他认为关键是保留文化内核,灵活调整传播方式,比如增加多语言导游、升级景点多语言标识,助力国际游客理解黎族苗族文化,通过节庆日开放吸引游客主动分享,形成“做好文化——吸引游客——口碑传播”正向循环。
从辩论核心观点来看,“本土文化的国际表达”能提升三亚文化影响力,创造独特旅游卖点。当前三亚旅游硬件成熟,高级酒店、免税店、多语种服务等可满足基础需求,关键是让游客“愿意再来”,而地域独有的黎族、疍家风情、中医康养文化是核心吸引力。黎锦创新服饰时尚秀解构“大力神纹”“蛙纹”,海南聆听合唱团用新方式演绎民歌,都是文化国际表达的实践,能打造“人无我有”的卖点。
同时,三亚依托区位发展南繁种业等未来产业,这种自主造优势的文化本身就是“三亚名片”。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则让三亚从避寒胜地升级为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新高地,实现“换道超车”,避免陷入海岛同质化竞争。宗浩铭认为,政府需制定政策、搭建平台,企业要调整策略融入本土文化,市民主动传播三亚文化,三方协同才能推动“本土文化国际表达”落地。
■清华大学:
以“国际需求精准适配”为钥,构建多元开放格局
清华大学辩手刘孟坦此次也是第二次来三亚,两次间隔较短,三亚宜人的气候、热带风情的椰子树,以及与青岛不同的海滩、街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刘孟坦观察到,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与封关运作背景下,三亚正从单一旅游城市向综合性贸易大都市转型:免税店商品种类丰富、外国游客增多;语言服务覆盖广,出租车有双语提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标识含多国语言;酒店饮食兼顾中西,既有椰子鸡、糟粕醋火锅等本土美食,也供应西餐。企业层面,已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首次入驻,证明三亚能同时满足国际游客与企业需求。
从辩论核心观点来看,“国际需求的精准适配”能从硬实力与软实力两个层面提升三亚竞争力。硬实力上,三亚凭自贸港政策与稳定的投资环境,以零关税、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等吸引国际资本;通过85国人员入境免签、240小时过境免签、35条国际及地区航线便利国际游客;以跨境科研资金流动便利、科研合作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支持国际科创项目,再加上完善的交通、支付、多语种标识,今年前5个月,三亚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9.59万人次,同比增长47.12%。
软实力上,单一“本土文化国际表达”易流于表面。例如,贵州六盘水鞭陀博物馆虽讲彝族故事却难以吸引国际游客,而三亚采取“先吸引,再传播”策略,通过电音啤酒节、华语辩论世界杯等活动,让游客自然参与中,触达并体验文化价值。刘孟坦特别提到,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三亚从“中转地”变为“核心目的地”,进一步带动住宿、餐饮、免税购物等消费场景扩张——国际游客有更多国际酒店可选,免税店有多重优惠且支持海外运输,细节彰显城市包容性。
面对“如何保留三亚印记”,刘孟坦表示,三亚有不可复制的优势:国内海岛旅游“不二之选”的定位、自贸港政策支持、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航线网络,且“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是关键——黎族文化、本土美食是天然符号,对本土文化的自信能让多元文化融入时更凸显三亚特色。对比马尔代夫、东南亚岛国,三亚在基础设施、安全指数、文化魅力上优势显著,他还建议三亚激活夜经济吸引年轻群体、细化国际服务、改良餐饮适配国际口味、深化文化渗透,进一步强化城市记忆点。
来源:三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