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ESC/EACTS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重磅发布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4 15:15 1

摘要:2025年8月29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ESC 2025大会上,正式发布了《2025 ESC/EACTS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这是对2021年版指南的重要更新,旨在应对近年来瓣膜性心脏病领域知识的指数

2025年8月29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ESC 2025大会上,正式发布了《2025 ESC/EACTS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这是对2021年版指南的重要更新,旨在应对近年来瓣膜性心脏病领域知识的指数级增长,并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转化为临床实践,以确保全球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最适合的治疗。指南全文已同步刊发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

本次指南由国际专家团队共同制定,共同主席包括瑞士伯尔尼大学医院的介入心脏病学家Fabien Praz教授和德国莱比锡大学心脏外科主任Michael Borger教授。指南的制定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全面审查、分析与权衡,并通过多学科专家共识达成。

瓣膜性心脏病的定义与流行情况

瓣膜性心脏病是指心脏一个或多个瓣膜功能异常,常见症状包括气短、头晕、疲劳、脚踝或足部肿胀或胸痛,部分患者可无症状。在发达国家,主动脉狭窄是最常见接受治疗的瓣膜性心脏病,全球约900万人受累;而二尖瓣反流(包括治疗和未治疗)影响约2400万人。大多数类型的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影响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

核心目标:减少治疗不足,实现诊疗公平

Praz教授指出,当前临床实践中存在显著的治疗不一致性,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未能得到病情所需的适当治疗,即“治疗不足”(under treatment)。这种现象不仅导致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还可能缩短患者寿命。本次指南更新的核心目标之一,便是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确保患者能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正确的治疗。

Borger教授进一步强调,欧洲各地的临床实践存在巨大差异:有些地区临床实践已远超指南推荐,而有些地区患者却未能获得本应受益的基本治疗。这意味着,具有相同医疗需求的患者,仅因居住地不同,可能接受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新指南旨在通过提供基于高质量证据的清晰建议,缩小这一差距,提升诊疗的公平性与质量。

核心更新要点

1. 微创治疗技术的应用:指南重点更新了关于微创治疗技术的应用推荐。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和微创二尖瓣手术等技术的成熟与普及,指南基于最新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明确了这些技术在不同临床场景下的适应证。

2. 强调多学科团队与高容量中心的作用:新指南再次强调了多学科“心脏团队”(Heart Team)在决策中的核心作用。对于病情复杂或需要复杂手术干预的患者,指南强烈推荐由多学科专家团队共同讨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这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共享决策的现代医学理念。此外,指南明确建议,复杂病例应转诊至具备丰富经验和必要专业知识的高手术容量医疗中心。

3. 性别特异性考量:扩展了针对不同性别患者的治疗建议,关注性别差异对疾病表现和治疗反应的影响。

4. 病因与机制评估:强调对所有瓣膜病的病因及病理机制进行准确评估,这是制定恰当治疗策略的基础。

5. 多瓣膜病管理:系统阐述了合并多瓣膜病变患者的诊断流程与管理策略。

6. 先进影像学技术:认可三维超声心动图、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CT)和心脏磁共振(CMR)等先进影像技术在瓣膜病筛查、评估和随访中的关键作用。

结语

《2025 ESC/EACTS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的发布,标志着瓣膜性心脏病诊疗进入一个更加精准、个体化和同质化的新阶段。该指南不仅为全球临床医生提供了权威的决策支持,更有望推动全球范围内瓣膜性心脏病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信源:https://www.escardio.org/The-ESC/Press-Office/Press-releases/New-ESC-EACTS-Guidelines-Guidelines-for-Valvular-Heart-Disease-will-help-prevent-under-treatment-of-patients-and-support

来源:国际循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