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学欺负,不如欺负同学”为什么我不建议你用丛林法则教孩子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08:04 1

摘要:这位爸爸说,你没理解到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想强化下孩子在这方面的认识,这么说吧,我觉得人这辈子,要么当羊,要么当狼,我不想让自己孩子当羊,我就希望他成为环境中的强者,哪怕欺负同学,也比被同学欺负好,说得直白点就是,我宁愿我家孩子是霸凌者,也不愿他是被霸凌者。

大家好,我是千妈。

今天本来要分享《乐高男孩》,但一次咨询让我临时改变计划,决定结合跟一位爸爸的交流,聊聊萨士比亚的《麦克白》。

这位爸爸提出的话题是,要不要教儿子丛林法则。

我说,丛林法则不用教,只要是正常人,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就能感受到。

这位爸爸说,你没理解到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想强化下孩子在这方面的认识,这么说吧,我觉得人这辈子,要么当羊,要么当狼,我不想让自己孩子当羊,我就希望他成为环境中的强者,哪怕欺负同学,也比被同学欺负好,说得直白点就是,我宁愿我家孩子是霸凌者,也不愿他是被霸凌者。

说完这句,他自己大概也觉得不妥,迟疑地向我确认:

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教育观念有点极端?

我说,你的观念谈不上极端,其他家长也有类似想法,只是不会像你这样直接讲出来。

谁愿意自家孩子被欺负呢?欺负别人,虽然从道德层面讲不对,还可能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但在家长看来,总归比被人欺负好。

虽然没有否定这位爸爸的说法,但我还是觉察到了观念背后的心理隐患,于是决定聊得稍微深入点,希望能帮他拨开一些迷雾,不要让自己走偏的心态,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让孩子的人生路走窄。

很多人都会像这位爸爸一样,根据自己有限的人生阅历,总结出人这辈子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当羊,要么当狼,与其在一个环境中,被别人欺负、剥削,还不如狠一点,自私一点,让自己成为那个欺负、剥削别人的人。

甚至把这视同为强者思维,所谓强者,就是要够狠,要奉行绝对的“丛林法则”,才能顺利、快捷地实现自己的目的,保证自身的利益。

这个想法对不对呢,有一部分对,“丛林法则”的确是自然界运行规律的一个底层逻辑,哪怕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社会中也依然随处可见“丛林法则”的影子,学校里有些孩子很坏很蛮横,跟他共处的小孩都觉得特别不舒服,但他就是能到处虐别人,职场中有些人没有底线,媚上欺下、不择手段,但他就是比有底线的人爬得快赚得多。

看多了这些现象,人难免会产生动摇,觉得自己遵循了一辈子的道德、规则都是狗屁,于是生出绝不让孩子重蹈覆辙的想法。

我很理解这样的感受,但还是不得不讲点事实。

实际上,这些现象都只是一个个切面,我们之所以会动摇,一方面还是欲望作祟,为自己谋取功名利禄的迫切找一个合理解释,你看,不是我不择手段,是大家都这么做,我不这么做就会落后挨打,这个社会就是弱肉强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一方面是视野狭隘,普通人的视野大多都很狭隘,我们很难看到一个人发展的全周期,无底线的人,短期内是可能获利更快,但透视其整个人生周期的综合得利,不见得高多少,可人们受限于视野,往往只会关注这个人的巅峰时刻,而不会去看,也没有机会看对方下坠、痛苦的时刻。

为什么说奉行“丛林法则”只有一部分对,是因为自然界运行规律中,不仅包含“丛林法则”,还有“生态圈法则”。

电影《狮子王》里有句经典台词:

木法沙告诉辛巴:“我们死了以后,尸体就会变成青草,羚羊就会来吃青草,我们就是这样互相连接,共同存在于这个巨大的生命轮回之中的。”

狼和羊,是显而易见的强者和弱者,按照“丛林法则”,强者消灭弱者是天经地义,那狼完全可以把羊群捕杀吃光。

但如果狼真把羊吃光,狼自己也就走上了绝路,羊死光那天,就是狼灭亡的开始。

因为狼一旦把羊吃光,就等于切断了自己的食物来源,最终导致自身饥饿和种群衰落,不仅如此,还会引发一连串的生态灾难:

没有了羊群的啃食,植被群落会从多样化走向单一化,整个生态系统都会受到严重破坏。

这就是狼不能吃光羊的原因,其背后是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相互制约机制在起作用。

人类社会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我们绝大部分普通人,顶多只是环境中的相对优势者,你是可以奉行“丛林法则”,毫无顾忌地损害他人、剥削他人,以换取自身利益,刚开始大概率也能获得一些“丛林法则”的奖励,但再往后,就会遇到“生态圈法则”带来的困境。

以破坏生态圈为代价的野蛮生长,必然招致生态圈破坏的反噬。

你将逐渐失去环境中的支持,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此起彼伏或消极或主动的反抗使你应接不暇,你会发现,获取利益变得越来越难,维系成本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在达到纳什均衡临界点后开始走向下滑。

这只是规律在现实中的表现,我还没讲过程中个体的心理损失。

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因为欲望,成为“丛林法则”忠实信徒的人,会经历怎样的心理扭曲,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麦克白》是很好的参考,不妨与孩子共读。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适读年龄:10岁+

麦克白是苏格兰的一名大将,因为权力欲,杀死了温厚的国王邓肯,自己登上王位。

夺权之前,麦克白觉得,当了王他才会活得更好,活得更有价值,所以他不择手段要登上王位,也找了很多理由来说服自己,他告诉自己,既然要实现野心,就不要害怕做这些奸恶之事,社会本来就是弱肉强食,弱者被消灭,强者才能获得更多。

那夺权之后,麦克白是不是像当初设想那样,活得很开心很幸福很有价值感呢?并没有。

相反,他陷入了强烈的不安感里,因为一个人,你只要突破了底线,就必然要面临一个问题:

你如何相信别人会坚守底线?

在麦克白的概念里,道德是失序的,整个世界是混乱的,其它人是随时可能用同样手段对付他的。

“他知道,从这以后他连觉都睡不好了,一直非常煎熬,用这种不择手段的方式夺得王位以后,他一天好日子都没过过,因为他知道:如果我能干这样的事,我眼前所有的大臣都可以干,每个将士都可能过来把我杀掉。”

后面,麦克白只能通过不断杀人来获取安全感,这种不安感、孤独感是我们普通人很难想象的,他怀疑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处在焦虑中,甚至羡慕被他杀死的邓肯,“邓肯多幸福啊!他被我杀了,现在那么安静地躺在地上休息,我却处在各种阴谋、焦虑、混乱、威胁当中,真是生不如死!”

麦克白最后还有一大段台词,非常著名,他说“人生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他得到了权力,却不知道,不择手段获得的权力最终指向是一片虚无。

如果你想做“丛林法则”的信徒,或者你想让自己孩子走这条路,那你就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当我们因为私欲“杀掉”他人,也是在“杀掉”秩序,“杀掉”人心,“杀掉”信任,“杀掉”自己的快乐和安全感。

这一切,仅仅为了在当下环境中取得一个暂时性的胜利,付出如此大代价,你要想想值不值得。

有人或许还会问,那如果我是环境中的绝对优势者,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呢?

这个问题有点像我大学时思考过的一个问题,当时老师讲到政府债务,我就想,政府作为一个强力机构,拥有绝对的管理权,为什么不能印钱还债,还会被债务搞得喘不过气来呢。

后来我知道了,其实偷偷印钱还债这事,各国政府也干,但都极其谨慎,十分克制,绝不敢干过分。

因为只要你一旦开始无锚印钞,首先,处于最上层的精英人群嗅到味道,就会尽快把手里的钱换成资产,或者干脆转移海外,机构也会为了防止自己投资的钱大幅贬值,开始撤离。

然后,老百姓嗅到味道,会迅速把存储的钱取出来,换成实物,或者黄金之类能长期保值的东西。

再接着,就是谣言四起,抛售本币,抢购商品的行为会此起彼伏,用不了多久,储蓄的钱倾泄到市场上,迅速就会引爆恶性通货膨胀,工资购买力会急剧下降。

摧毁信用的,甚至都不是印钞这个行为本身,而是市场认为你会印钞这个预期。

而这时候,政府就只能继续印钞,陷入恶性循环,稍微理智点的政府,都不会干这种蠢事。

你看,即便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强权政府,也不敢随意破坏生态。

越强,越要对规则理解透彻,不是你强,就可以随意玩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为什么强还要遵守规则,因为规则是约束也是保护,遵守规则,维护生态圈,就是在维护你自己,竭泽而渔,没了生态圈,自己也将随之崩溃。

这也是我欣赏谷歌“不作恶原则”的理由,很多人觉得“不作恶”很简单,但你想想,像谷歌这样的市场体量,“不作恶”其实是不容易的,这是一种智慧,是对“生态圈法则”的深度理解。

最后,我想跟这位爸爸说,人生其实并非只有两种选择,在“狼”和“羊”之外,不管我们,还是我们的孩子,都存在更多选择。

为什么不试试做强大却不主动伤害其它动物的大象,傻傻不会飞却是鸟类中最长寿的鸮鹦鹉,通过建立社交关系合作捕猎获取资源的大猩猩......视野打开,你会发现,这世界充满了可能性,而我们,完全没必要自己把自己的人生路走窄。

文章封面:AI制作

文章配图: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何用AI高效助力数学学习...周三上午8:30,小半爸和逃妈在直播间一一讲解!

来源:互联网幼儿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