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命最初的摇篮里,胎盘就像一位默默奉献的守护者,为胎儿输送营养、排出废物,还能阻挡有害物质。可这位守护者也有 “闹脾气” 的时候 —— 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这些麻烦,很多都和胎盘发育异常有关。
*本文只做阅读笔记分享*
一、胎盘的 “成长烦恼”:为什么我们需要新模型?
在生命最初的摇篮里,胎盘就像一位默默奉献的守护者,为胎儿输送营养、排出废物,还能阻挡有害物质。可这位守护者也有 “闹脾气” 的时候 —— 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这些麻烦,很多都和胎盘发育异常有关。
过去,科学家们想研究胎盘,要么用动物实验,要么依赖 Matrigel 这种动物来源的基质培养细胞。但 Matrigel 就像个 “脾气古怪的合作伙伴”,每次批次都不一样,让实验结果难以重复。而且,传统模型里的胎盘类器官总是 “里外颠倒”,和真实胎盘的结构差太远,根本没法好好研究那些关键的生理过程。
于是,一群科学家决定打造一个 “胎盘微型实验室”—— 用生物打印技术,把滋养层细胞 “种” 在合成的 PEG 基质里,让它们长成和真实胎盘更像的类器官。这个想法就像给细胞搭了个量身定制的 “房子”,既能模拟真实环境,又能精准控制各种条件。
二、搭建 “细胞公寓”:基质的选择是门大学问
要建 “细胞公寓”,首先得选对 “建材”。科学家们测试了三种 PEG 基质:一种是 “毛坯房”(空白基质),一种加了层粘连蛋白肽链(IKVAV 和 YIGSR),还有一种加了胶原肽模拟物(GFOGER)。
结果出乎意料 ——“毛坯房” 里的 ACH-3P 细胞最 “开心”,形成的类器官数量最多(15.7±0.9 个),比另外两种 “精装修” 的多了近一倍。看来,这些细胞更爱自己动手 “装修”,它们会分泌 ECM 成分,把环境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选定了 “毛坯房”,科学家们又比较了生物打印和传统 Matrigel 包埋两种 “建造方式”。两种方法都能让细胞在 3-4 天内长成类器官,但它们的 “长相” 不太一样:Matrigel 里的类器官会伸出很多 “小触角”(伪足),而生物打印的类器官更爱 “抱团”,还会慢慢 “侵入” 周围的基质。它们虽然大小差不多,但 “性格” 迥异 ——Matrigel 里的类器官存活率更高(92.93% vs. 48.00%),但生物打印的类器官代谢活性一点也不差。
三、细胞的 “职业选择”:滋养层的分化之路
在这个 “微型实验室” 里,细胞们会像真实胎盘里那样,选择自己的 “职业道路”—— 有的变成细胞滋养层(CTB),有的变成绒毛外滋养层(EVT),还有的变成合体滋养层(STB)。
科学家们给这些 “职场新人” 做了 “身份认证”:用免疫荧光标记 E - 钙粘蛋白(CTB 的标志)、HLA-G(EVT 的标志)和 β-hCG(STB 的标志)。结果发现,两种模型里都有这三种细胞,但比例大不相同。生物打印的类器官里,EVT 占了 54%,而 Matrigel 里只有 33%;STB 则正好相反,生物打印的只有 3%,Matrigel 里有 22%。这就像两个不同的 “工业园区”,一个盛产 EVT,一个盛产 STB。
更神奇的是,这些细胞还会 “升职加薪”。生物打印的类器官里,有一群 “成熟的 EVT”(EVT_2),它们表达更多 ITGA1 这种 “高级职员” 的标志,它们在伪时间轨迹分析中走得更远,代表着更成熟的状态。而 STB 则会形成像 “小空腔” 一样的结构,就像真实胎盘里的血窦,这在 H&E 染色的切片里看得清清楚楚。
四、“疾病模拟” 实验:当炎症来敲门
胎盘最害怕的 “敌人” 之一就是炎症,子痫前期的妈妈体内,炎症因子 TNF-α 就特别多。科学家们想看看,这个 “微型实验室” 能不能模拟这种情况。
他们往生物打印的类器官里加了 20ng/ml 的 TNF-α,结果发现类器官的 “工作效率”(代谢活性)下降了,STB 的数量也减少了。炎症让这些细胞 “蔫了” 下来。
那常用的药物阿司匹林和二甲双胍能帮忙吗?科学家们试了 0.5mM 的浓度,发现它们虽然能减少一些炎症标志物(比如 CRP),但没法让 STB 恢复活力,也救不了细胞的增殖能力。这说明,对付胎盘炎症,可能还需要更好的办法。
五、给细胞 “换个姿势”:反转的类器官更真实
传统类器官有个大问题 ——STB 都藏在里面,而真实胎盘里,STB 是面朝妈妈血液的。科学家们想了个办法:把 3 天大的类器官捞出来,让它们在悬浮液里 “自由泳”。
没想到,这个方法真管用!悬浮培养的类器官慢慢 “掉了个个儿”,STB 跑到了外面,还形成了像 “小刷子” 一样的微绒毛结构,和真实胎盘的 STB 更像了。它们还会越长越大,偶尔 “拥抱” 融合,就像真实胎盘的生长过程。
六、干细胞的 “新家”:滋养层干细胞也能住进来
科学家们还试了试滋养层干细胞(TSCs),想看看它们在这个 “微型实验室” 里能不能安家。结果发现,TSCs 在 Matrigel 里长得挺好,但在 PEG 基质里就 “水土不服”—— 类器官又小又少。
不过,给 PEG 基质加点 “营养包”(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这些)后,TSCs 就开心多了,类器官数量和大小都明显增加。这说明,不同 “年龄” 的细胞(成熟细胞和干细胞)对 “房子” 的要求不一样,就像小朋友和大人需要不同的家具一样。
七、“微型实验室” 的未来:更多秘密等着被发现
这个生物打印的胎盘类器官模型,就像一个神奇的 “缩小版胎盘”。它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胎盘怎么长大、怎么工作,还能用来测试新药,看看哪些能帮胎盘 “保持健康”。
以后,科学家们还想给这个模型加更多 “居民”—— 比如子宫里的免疫细胞、血管细胞,让它更像真实的母胎界面。他们还想调整基质的 “软硬度”,模拟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胎盘环境。
也许有一天,这个小小的 “实验室” 能帮我们解开更多胎盘的秘密,让妈妈和宝宝都更健康。而这一切,都始于一群细胞在 PEG 基质里的奇妙旅程。
参考文献:
Richards, C., et al. Matrix directs trophoblast differentiation in a bioprinted organoid model of early placental development. Nat Commun 16, 8267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2996-0
来源:知识泥土六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