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网络信息日益泛滥背景下,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被涌进手机里的各类信息所“淹没”,真真假假的信息混在一起难以分辨,看得人让人眼花缭乱,稍不留神啊,就可能掉进谣言的“坑”里。这些满天飞的网络谣言,就像躲在暗处的影子,在虚拟世界里到处乱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在网络信息日益泛滥背景下,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被涌进手机里的各类信息所“淹没”,真真假假的信息混在一起难以分辨,看得人让人眼花缭乱,稍不留神啊,就可能掉进谣言的“坑”里。这些满天飞的网络谣言,就像躲在暗处的影子,在虚拟世界里到处乱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前段时间关于云南德宏的暴雨灾害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视频中所呈现的“云南德宏暴雨成灾,房盖被掀翻,雨水灌入屋内,人们无处躲藏”的一幕情景,让不少网友都为之揪心,会不会像视频中所描述的那样?结果经查实视频里所谓“狂风暴雨成灾”的那些吓人图片,其实是某些自媒体人为了博取眼球东拼西凑来的,有些图片还是套用了其他地区的暴雨导致商场天花板坍塌的画面。
现在不少自媒体人,就靠不经脑子地转发这些没凭没据、咋咋呼呼博眼球的新闻来吸引人气,这都快成他们惯用的招数了,也有不少自媒体却在无意中为谣言的传播做了“推手”,它们总爱把那些“触动了百姓的痛点”“牵动了民意”“将公众的神经都绷的紧紧的”的话题拿出来——暴雨洪灾、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再通过夸张的表述将其包装成谣言,即便人们起初存的几分疑窦,也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就“信以为真”,在无形中就成谣言的传播者了。
不仅如此,就某些谣言的滋生背后还真真切切的能看出一股 “幕后黑手”的操作痕迹。最近微信圈、短视频平台上,刷到好几张聊天截图,说得有鼻子有眼:“当心点吧!深圳地铁里有人拿着个‘迷药’袋子,冲你脸前一晃就能把人整晕!”那描述,活灵活现,仿佛亲眼所见,再附带几张地铁站牌的照片,更是把不少深圳的市民都给吓蒙了!可事实究竟如何,深圳公安的调查却给了我们最直接的答案——全是假的!事实上这些所谓的“迷魂案”背后都有着一股“贪”字的动机,那就是博取眼球和蹭取流量,从而为自己带来广告收益。
网络谣言之所以容易传播的核心原因在于,当前网络平台众多,信息发布的门槛偏低。人人都是自媒体,任何人都能在网上发表言论,也催生了诸多不良的“信息泡沫”,如今许多人都难以对所接触到的信息做出正确的甄别,对所接触到的刺激性、热点的内容都一味地不加分辨就去分享了,尤其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很少有人愿意在繁忙的生活中为一件事情真相进行深入探究。
但更为关键的却是信息的接收者自身对谣言的“辨识力”才是更深层次的根源问题。只有通过主动地提升自己对谣言的识别能力,才能真正地从朋友圈的“虚假信息的海洋”中脱身,避免被那些编造的虚假信息所蒙蔽。遇到类似的信息,我们不妨先别着急转发,先对信息的源头做个“追溯”,这样才能不被“谣言”所误导,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好的避免为“谣言”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后果。对那些以“听说”开头的或仅仅靠“网友爆料”就做出断定的“舆论”,我们就得提高警惕。对于那些过度使用“紧急!速看!”“出大事了”等带有夸张表述、刻意煽动情绪的文章内容,其可靠性往往都值得我们去怀疑、去推敲。这时候只有保持冷静的头脑,等待官方的权威信息,才能真正的避开传闻的误导和虚假信息带来的纷扰。只有“多花点时间”去细细的观察、等待几分钟或几小时的“积累”才能更准确的把握真相。
愿我们都应该成为这片网络的“守护神”,每个人都能主动地用“查源头”“辨别情绪”“等通报”这三把“筛子”对每条信息的反复筛选,就不再是“恐慌”被动的接收者,而能成为净化网络流言的“守门人”。(逛遍临沂)
来源:逛遍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