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主题,照亮了医者坚守的初心。在广西,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以行动书写“德技双修”的时代答卷——有人荣膺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的2025年“最美医生”;有人获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卫生
视频来源: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主题,照亮了医者坚守的初心。在广西,有这样一群白衣天使,他们以行动书写“德技双修”的时代答卷——有人荣膺中央宣传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的2025年“最美医生”;有人获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中医药局、自治区疾控局联合选树的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他们以仁爱之心、专业之长,生动诠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绘就了八桂大地卫生健康事业的壮丽画卷。他们是全区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更是全区50多万医务工作者的生动缩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新时代的最美医务工作者,学习先进典型,感受平凡中的不凡,致敬每一位用专业和爱心守护生命之光的人。本期介绍《“疾控尖兵”筑牢群众健康屏障——记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刘银品》。
20位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集中展示来啦
↓↓↓
“疾控尖兵”筑牢群众健康屏障
——记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刘银品
“疫情不熄,我们不歇!流调本上的每一个风险点,都是与病毒赛跑的坐标。大街小巷的每一轮排查,都是对公众健康的守护。疾控人不是超人,但我们愿做挡在群众身前的那堵墙,把危险拦在身后!”
——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副主任医师刘银品
第二届广西最美医务工作者发布仪式现场。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供图
“我市出现某乙类传染病疫情,目前传播来源未查明……”
8月的一天,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一地市疾控中心发来的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刘银品带领着工作人员火速出发,赶往事发地处置。
疫情的传染源在哪?还有没有其他被感染的患者?为尽快摸清该病例的感染来源、阻断疾病传播链,刘银品与其他工作人员一道,通过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疑似病例搜索、采集样本进行病原体分子生物学溯源等,最终,明确该起传染病疫情为输入病例导致,疫情波及范围有限。通过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该起疫情被顺利控制。
对刘银品来说,这些正是一位疾控人再平常不过的日常。
刘银品(右)在参加应急演练。受访者供图
鏖战一线 精准出击
在疾控系统工作10年,刘银品先后从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以及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他在工作中始终恪守的准则。
在疾控中心工作,需要专业和胆量,也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在刘银品的职业经历中,一起中毒事件让他记忆犹新。一位摊主由于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将路边捡到的不明油料用于烹饪火腿肠售卖,结果导致多人出现头晕、呕吐、腹痛、抽搐、昏迷等症状。
“会不会是肠道传染病?”在研讨该事件的病因时,刘银品却敏锐地关注到,这些患者的发病时间短、呕吐剧烈,与普通肠道传染病症状不同。于是,他提出了化学性中毒的方向。经逐一走访患者、核实食材来源,最终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认,这是一起氟乙酰胺中毒事件。刘银品提出的调查方向,提高了快速处置该事件的效率,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动态监测 护佑安康
进入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后,刘银品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各种传染病防控上。该所承担着包括流感、新冠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登革热在内的20多种法定传染病的监测和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作为所内的技术骨干,刘银品需要负责组织团队搜集国内外各类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数据,动态开展分析,及时发现可能导致公共卫生危害的异常信号并开展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向上级部门提出下一步防控建议,这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对政策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025年3月和6月,广西相继报告首例境外输入的寨卡以及Ib型猴痘病例,刘银品第一时间与当地疾控中心联动,指导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密切接触者排查管理,通过快速检测、精准流调溯源、科学分类管理,未造成疫情的进一步传播扩散,为广大群众的安康筑牢屏障。8月,某地暴发蚊媒传染病疫情,刘银品同志也是第一时间赶赴当地,通过组织对病例首发症状的统计分析,发现了医疗机构在疫情监测中存在不足并开展纠正工作,减少了传染病病例漏诊的发生,有效降低了疫情进一步扩散风险,此外他通过开展病例分布热力图变化趋势分析、人-蚊传播模型预测等方式,科学推算出疫情发生发展趋势,并据此指导属地落实分级管控和重点区域蚊媒消杀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防控成本以及疫情对当地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负面影响。
科普宣教 赋能健康
做好群众疾病防控知识的科普宣教,也是刘银品日常工作里面一项重要内容。
“疾控工作人员不仅要深谙疾病防控之道,还要懂得如何用通俗的语言为群众披上健康的无形铠甲”,刘银品说道。“在撰写科普文章的时候,内容里面的措辞都要一字一句进行斟酌,确保群众能够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面对不同受众人群,科普宣传的内容风格也要进行优化调整,比如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家长都是80-90后,这些群体对真诚、有趣、有梗的内容接受度极高,因此采用幽默、网感强的沟通方式是非常精准和高效的。”
目前刘银品及其团队在各类新闻媒体、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健康科普文章超过60篇,累计阅读量超过100万人次,有力的搭建了疾控知识与公众之间的传递桥梁,提升了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来源:健康八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