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份外流的内部文件显示,娃哈哈即将从2026年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这场品牌更名风波背后,隐藏着民族企业传承与转型的艰难抉择。
> 一份外流的内部文件显示,娃哈哈即将从2026年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这场品牌更名风波背后,隐藏着民族企业传承与转型的艰难抉择。
“作为经销商,我今年还干得下去吗?”今年7月,一位娃哈哈经销商在社交平台上的发声,道出了无数渠道商的忧虑。
如今,他们的担忧可能成为现实。近日,一份《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在网络上流传,文件表明娃哈哈将从2026年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这份简短的通知揭露了残酷现实:宏胜系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合法性上存疑。现行股权架构下,“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
01 品牌更迭:娃哈哈的退与“娃小宗”的进
天眼查信息显示,2025年近期,浙江娃哈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宗庆后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由宗馥莉接任。这标志着娃哈哈正式进入宗馥莉时代。
然而,宗庆后去世后,娃哈哈家族内斗逐渐公开化。宗庆后弟弟宗泽后支持创办的新品牌“宗师傅”AD钙奶由娃哈哈前员工参与,其包装涉嫌模仿娃哈哈。
家族纠纷不断发酵,甚至影响到市场销售。第三方数据显示,娃哈哈家族纠纷事件曝出后,电商平台日销量从1万-1.2万区间下滑至5000-7500区间。
02 改革之路:宗馥莉的激进转型
自接掌娃哈哈以来,宗馥莉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管理架构上,合并或裁撤多个部门,如品牌公关部、第二销售公司,同时替换核心管理层,引入“宏胜系”高管。
薪酬福利体系也迎来巨变。宗馥莉将薪酬体系调整为ABCD四档,与绩效挂钩,取消了资历分红,但销售人员收入增长30%,一线员工薪资也上调23%-31%。
这些改革措施引发了不少震荡。2024年底超1000名员工起诉娃哈哈,宗馥莉陷入将人事、订单转移至宏胜涉嫌“掏空娃哈哈集团”的质疑。
03 “娃小宗”的诞生:并非横空出世
实际上,“娃小宗”并非全新品牌。2025年5月,娃哈哈就在官方账号中曝光了首款无糖茶新品“娃小宗凝香乌龙”。
与娃哈哈此前产品不同,“娃小宗”采用独立品牌名称,圆瓶瓶身配中式水墨画的设计,明显区别于传统方瓶包装。这个品牌并非由娃哈哈集团直接运营,而是通过宏胜饮料集团旗下松裕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推出。
宏胜集团已为“娃小宗”注册了涵盖食品、啤酒饮料、方便食品等多个品类的商标。这表明宗馥莉可能将其作为多品类拓展的重要载体。
04 渠道变革:经销商何去何从?
每年10月对娃哈哈而言是承上启下的月份,是新篇章的开启。这个时候,经销商们要做年度总结,要给娃哈哈打款,11月要开经销商大会。
然而,今年情况特殊。娃哈哈正在逐步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并将部分业务整合并入规模更大的经销商网络——将剩余合同转签至宏胜集团。
这一动作引发经销商集体观望,甚至出现“转投宗师傅品牌”的传闻。有员工直言:“我已经问过经销商了,如果换商标,他就不做了”。
05 市场困局:新品突围艰难
娃哈哈目前正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2025年二季度AD钙奶在华东销售额暴跌37%,曾经占据18%市场份额的纯净水缩水至12%。
宗馥莉迫切需要一个大单品稳住局面,她把筹码押在了冰红茶上。但从实际市场表现来看,一线城市的货架上仍难寻娃哈哈冰红茶的身影。
无糖茶市场同样竞争激烈。农夫山泉在无糖即饮茶市场的份额平均值超过了70%,而娃哈哈并未进入前列,市占率仅在第八名左右徘徊。
06 遗产风波:家族内斗加剧挑战
宗馥莉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市场。2025年8月,三名自称“同父异母弟妹”的原告因DNA鉴定与宗庆后无血缘关系被驳回起诉,但遗产争夺的阴影仍未消散。
香港法院冻结了18亿美元信托资产,杭州法院的股权纠纷案持续发酵。这些纠纷不仅影响企业稳定,也损害品牌形象。“豪门争产”情节天然吸引眼球,公众持续讨论易使焦点偏离产品本身。
数据显示,农夫山泉在无糖即饮茶市场的份额平均值超过70%,而娃哈哈仅排在第八名左右。
如今,宗馥莉带领的娃哈哈正面临品牌更迭的关键时刻。放弃价值900亿元的“娃哈哈”商标无疑是一场豪赌,但这也是摆脱历史包袱、实现品牌新生的机会。
来源:馬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