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3日,英国伦敦爆发了一场震惊全球的大规模抗议活动。短短一天时间里,超过10万人走上街头,场面混乱到一度被媒体形容为“预演内战”。而更令人吃惊的是,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居然通过视频连线“空降”现场,公开呼吁英国“解散议会”、“更换政府”。
2025年9月13日,英国伦敦爆发了一场震惊全球的大规模抗议活动。短短一天时间里,超过10万人走上街头,场面混乱到一度被媒体形容为“预演内战”。而更令人吃惊的是,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居然通过视频连线“空降”现场,公开呼吁英国“解散议会”、“更换政府”。
一场原本定调为“爱国集会”的示威,最终演变成暴力冲突,造成26名警察受伤,25人被捕,伦敦警察厅紧急调集1600多名警力仍难以完全控制现场局势。
与此同时,马斯克在视频中不断煽动情绪,称“英国正在被大规模移民侵蚀”,“要么反击,要么死亡”,还把矛头直指英国政府,称“英国不能再等四年”。
这场示威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次问题?一个美国富豪为何要高调插手英国内部事务?英国社会是否真的已经濒临失控边缘?马斯克的“喊话”,又会带来怎样的政治地震?
抗议发生的那天,伦敦市中心几乎陷入瘫痪。从白厅到沃特卢车站,大批民众挥舞着英国米字旗和圣乔治十字旗,高呼要“阻止非法移民”,“拯救孩子”,“夺回国家”。这场名为“Unite the Kingdom”的集会,是由极右翼头目汤米·罗宾逊策划的,被宣传为“言论自由节”。
警方原本估计最多一两万人参加,结果现场人数暴涨至11万以上,完全超出预期。与此同时,另有5000名反对种族主义的抗议者也在伦敦发起游行。两拨人马几乎正面相撞,火药味十足,警方夹在中间,也成为受伤最严重的一方。
不少警察在试图分隔对立人群时被殴打甚至被投掷照明弹和酒瓶,场面一度失控。这场抗议并非一时冲动,而是英国社会长期矛盾的集中爆发。
过去几年,非法移民问题在英国越发尖锐。仅2025年前8个月,就有超过28000名偷渡者通过小船横渡英吉利海峡进入英国。这些人一旦踏上英国土地,便自动触发庇护申请机制,政府必须为其提供住宿与基本补贴。
而合法移民则要面对高门槛、高签证费、语言要求和医保附加费,形成强烈反差,引发舆论不满。英国政府在政策上却始终左右摇摆,一方面立法打击非法移民,另一方面对合法移民也加紧限制。这让不少民众感觉政府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是不断“作秀”。
而此次集会的爆点,是马斯克的“惊天发言”。他通过视频连线出现在抗议现场大屏幕上,背景是美国国旗。他没有寒暄寒暄,而是直奔主题:“英国正在被摧毁”,“你们要么站出来反击,要么就会被毁灭”。
他更是直言英国政府“无能”,“议会必须解散”,“必须马上重新选举”。在场示威者听到这番话,情绪瞬间被点燃,欢呼声此起彼伏。一个美国亿万富翁,居然在英国街头掀起政治风暴,实属罕见。
马斯克并不是第一次插手英国政治。他曾多次在社交平台上支持极右翼人物,批评英国的移民政策。他还曾因“美容帮派”问题,怒怼英国政府,甚至与改革党领导人发生过争执。
但这一次,他的介入方式更激进,也更危险。他不仅在言辞上煽动情绪,还将言论自由与“反击暴力”挂钩,给抗议活动披上了“正义斗争”的外衣。
这场活动的组织者汤米·罗宾逊,是英国极右翼圈子里的老面孔。他曾因藐视法庭、跟踪记者等罪名入狱,今年5月才刚刚出狱。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拥有众多忠实支持者。
他的演讲中播放了已被定罪的性侵者画面,随后是白人女性哭泣的镜头。他借此控诉移民对英国社会造成的“威胁”,声称“英国法院给予无证移民的权利,甚至高于英国本地人”。
这种叙事方式极具煽动性,极容易激发民众的愤怒。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集会不仅是英国本土极右翼的集结地,更汇聚了来自多个国家的极右翼代表。法国的泽穆尔、丹麦的梅塞施密特、德国的比斯特伦、波兰的塔琴斯基都现身伦敦。
这显示出英国的极右翼运动已不再是孤立现象,而是欧洲极右翼网络的一部分。他们的言论中充斥着“民族危机”、“文化被替代”、“移民入侵”等论调,形成高度统一的舆论攻势。
集会当天,现场还播放了美国右翼活动人士查理·柯克的画像,并为其默哀。柯克在上周被刺杀,成为美国政治暴力的最新受害者。马斯克也借此控诉“左派是庆祝谋杀的政党”,进一步制造对立。这把美国国内的政治仇恨引入英国,令场面更为复杂。
英国政府对此次事件的回应显得有些被动。首相斯塔默在次日发表声明,谴责暴力行为,强调“英国国旗代表的是多元与尊重,而不是分裂”。
但他的发言未能平息民众怒火。工党的移民政策立场一度偏宽松,如今却不得不转向收紧。5月起,英政府已宣布将永久居留年限从5年提高到10年,取消部分签证类型,提高语言和薪资门槛。
这些调整虽在法律上加强了管理,但在民众看来远远不够。抗议发生的背景,还叠加了英国政坛的多重危机。副首相辞职、内阁改组、驻美大使被免职,加上即将到访的特朗普,形势变得更加敏感。
而马斯克选择在这个时间点高调登场,不禁令人怀疑其背后是否隐藏更深的战略意图。英国媒体和政界对马斯克的言论反应不一。自由民主党领袖批评他“只在乎自己和虚荣心”,商业大臣直言“完全不合适”。但与此同时,马斯克的发言却获得了大量抗议者的支持。
这说明英国社会的信任体系已经出现裂缝,普通人宁愿相信一个美国富豪,也不相信本国政府。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伦敦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本应是多元文化的典范。但如今却成为最激烈的对抗场所。很多人对非法移民的不满,也渐渐蔓延到对所有外来者的敌视。
这种情绪的蔓延极容易被利用,成为极端主义的温床。伦敦警方表示,已拘捕25人,并将持续追查潜在违法者。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十万人参与的示威,已经说明这不再是少数人的声音。
它代表着英国主流社会中越来越多人对现状的不满。而抗议发生的同一天,中英、美英的经贸合作却在悄然展开。中国宣布将扩大自英进口,鼓励企业投资英国,美国也承诺将向英国金融市场注入超12亿英镑资金。
经济层面的利好,并没有缓解社会层面的焦虑。这也说明,仅靠外部投资无法解决英国内部的结构性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移民问题已被炒作成政治筹码。法国黄背心、德国反移民游行、荷兰农民抗议,无一不是同一根导火索点燃的。而英国脱欧后,社会矛盾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凸显。
这场抗议背后,是对制度失灵、治理无力的深刻不满。示威者不再满足于喊口号,而是要求“换政府”、“夺回国家”。他们的愤怒不仅指向移民,也指向整个政治体系。
9月13日的伦敦,不只是一次抗议,而是一次社会撕裂的公开展示。马斯克的“显灵”,只不过是这场大戏中最抓眼球的一幕。真正的问题,是英国还能否修补已经撕裂的社会信任,是否还具备恢复秩序与共识的能力。
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共处、合作共赢,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极右翼崛起和政治极化,中国的稳定与理性更显可贵。在全球动荡中,中国的发展模式和治理能力,或许正是其他国家值得思考的方向。
信息来源:
【1】英媒:超10万人参加伦敦右翼反移民抗议活动,马斯克通过视频连线“意外现身”
2025-09-14 10:58·环球时报
【2】斯塔默就反移民示威发声:永远不会把国旗交给那些利用国旗掩盖暴力、散布恐惧的人
2025-09-15 11:28·观察者网
【3】“连线”伦敦右翼集会,马斯克放言“要么反击、要么死亡”,鼓动“解散英国议会,重新大选”
2025-09-14 19:40·华尔街见闻
来源:博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