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3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在武汉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广电视听行业的代表、头部网络平台负责人、相关专家学者及视听创作者等300余人齐聚江城,共话长江文化传承与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本次“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将持续至10月底,通过多
9月13日,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在武汉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广电视听行业的代表、头部网络平台负责人、相关专家学者及视听创作者等300余人齐聚江城,共话长江文化传承与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本次“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将持续至10月底,通过多元活动搭建长江文化传播新平台,让新时代的长江故事以更鲜活的姿态走向大众。
“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岛外的长江!”“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启动式现场,86岁高龄的著名主持人陈铎先生用一句经典解说,搭配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熟悉的片头旋律,瞬间将在场观众的记忆拉回到四十余年前。
1983年,《话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首播,该片第一次用电视的形式向观众展示长江流域魅力的风光,并以40%的收视率创下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收视奇迹,成为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长江记忆”。
时隔二十一年,200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再说长江》,创作视角从单纯“拍景观”转向“见物更见人”,从而揭示出一个在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文化等方面多元发展的新长江。
启动式现场,《话说长江》主持解说陈铎与《再说长江》总编导李近朱先后登台,回顾两部作品的创作历程,分享老一辈创作者深入长江沿线采风、克服艰苦条件记录长江的经历,并寄语新时代视听创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既要传承“扎根长江、记录真实”的创作初心,也要创新表达方式,让长江故事更贴合当下观众的审美与需求。
《话说长江》主持解说陈铎登台分享。(主办方供图)
《再说长江》总编导李近朱登台分享。(主办方供图)
随后,来自长江流域七省市的新时代视听创作者接力登场,他们分别以藏羌文化、巴蜀文化、滇黔文化、荆楚文化、湖湘文化、赣皖文化、吴越文化为主题,分享各区域的文化视听作品。七位创作者用丰富的案例与生动的讲述,展现出长江文化“各竞其秀、灿若星辰”的多彩图谱,也让现场观众感受到新时代长江文化传播的活力与魅力。
热门IP精彩亮相,创作者分享“IP出圈记”。(主办方供图)
今年夏天,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刷新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票房纪录。“这部作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值得不断挖掘、反复品读。而当我们用现代的方式去创新表达,也会为大家带来更多共鸣。”主创团队代表介绍。
以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虎座鸟架鼓上的凤鸟为原型打造的AI数字人“楚音”,通过AIGC生成,融合三维建模、骨骼绑定、动作捕捉与多模态交互技术,不仅能实现语音、表情、动作的实时同步,还支持情感识别、手势识别等多模态交互方式,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感受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人形机器人“光子”的登台同样惊艳全场,它现场表演起太极招式,动作精准流畅。据研发团队介绍,“光子”不仅能通过动作与表情重现长江沿岸的历史故事与民俗艺术,还可作为“新型讲述者”,用独特的角度讲解长江的生态、地理与文化,让观众“零距离”感受长江之美。
此外,网络动画《灵笼》中的角色冉冰、“AI豚宝”、楚文化特色玩偶“小剑剑”也纷纷亮相。知名coser现场还原的“冉冰”形象,唤起众多观众对《灵笼》的记忆——这部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创作的动画,在剧情中融入大量中国元素,借助先进的动画技术打造逼真怪兽与震撼场景,传递出“守护家园”的深刻理念;以长江珍稀动物江豚为灵感设计的“AI豚宝”,线上可通过AIGC等方式生动开展长江科普,线下可通过“AI豚宝”玩偶,用科技传递温暖;玩偶“小剑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青铜器越王勾践剑,湖北省博物馆推出的《穿越青铜纪》VR体验项目,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感受古老青铜文明的魅力,助力楚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启动式现场,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七批推荐剧目,《去桃花盛开的地方2》《真探·一九三八》等94部微短剧脱颖而出。随后,湖北省广播电视局也公布了首届“视听长江”微短剧剧本大赛优秀剧本,《万家灯火彻夜明》《错过你的两千年》等50部作品入选。
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七批推荐剧目。(主办方供图)
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对话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冷凇从“长江文明的世界表达”出发,提出要挖掘长江文化的国际共性价值,用全球化视角讲好长江故事;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晖聚焦“非遗微视听创作”,建议通过短视频、微短剧等形式,让长江流域的非遗技艺走进大众视野;湖北省社科院教授刘玉堂深入解读楚文化的当代价值,强调要从楚文化中汲取创新灵感;武汉艺画开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阮瑞则分享了技术赋能动画创作的经验,提出用前沿技术提升长江题材作品的表现力。此外,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程樯、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等嘉宾围绕“微短剧何以赋能长江文化”议题展开圆桌对话,为长江文化题材视听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提供前瞻思考与路径探索。
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对话“圆桌对话”环节。(主办方供图)
本次“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期间,视听创作采风行、优秀视频作品展播展映、“何以中国·家住长江边”网络主题宣传暨全国新媒体总编辑湖北行等系列活动也将陆续展开。9月13日至16日,70余位视听创作者、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采风团队将分为两路,深入武汉、宜昌、荆州、天门、云梦等地,实地探访、体验并记录长江流域的历史底蕴、生态成就与发展活力。活动期间,一批优秀长江主题视听作品将在长江沿线省市重点网络视听平台、湖北IPTV及有线电视开设专区展播,同时走进武汉高校、社区、江滩开展线下展映,让更多人通过视听作品感受长江文化的魅力。
从三代创作者的薪火相传,到长江文化IP的创新表达,再到多元活动的联动赋能,“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正以丰富的形式、鲜活的内容,为新时代长江文化传播注入新动能,让长江故事在视听艺术的演绎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作者:本刊见习记者 刘淇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融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