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如今可以“覆盖全球”的硬实力就是对革命先烈们最好的慰籍,希望在抗战中宁死不屈的英雄们可以含笑九泉了。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如今可以“覆盖全球”的硬实力就是对革命先烈们最好的慰籍,希望在抗战中宁死不屈的英雄们可以含笑九泉了。
为了缅怀先烈,纪念英雄,最近央视八套和一套分别播出了抗战题材剧《归队》和《我们的河山》。
前者讴歌了东北抗联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宁死不屈、誓死归队、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牺牲精神。
后者聚焦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鱼水情,歌颂了沂蒙山老区人民为了抗战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作出的卓越贡献。
如果你看剧仔细,就会发现《我们的河山》从第26集开始就进入到一个艰难时刻,区长庄埼风就连窝窝头也吃不上,只能依靠榆树叶子充饥。
县委书记周密身患重疾,为了节省粮食,把粮食给伤员和群众吃,他在临终之前主动绝食,至死都没有喝上一碗大米粥。
看到这里,我哭了。
一是我小时候吃过榆树叶子,只不过是俺娘把新鲜的榆树叶子和玉米面裹在一起做成窝窝头来吃。
没办法,粮食少,就只能把各种能吃的树叶和野菜掺杂进粮食中充数。
二是感恩周密这样的人,在那个水深火热饿殍遍野的年代里,也只有他们是真的心疼我们穷苦老百姓。
写到这里,就回到了本文主题。
因为,剧中的这一年,就是1942年。
在13年之前,一部高度还原的电影《一九四二》震撼袭来。
不说别的,就说剧中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造型就足以把观众瞬间代入电影之中,并且一路追随脚步来到1942年的河南。
我查了查资料,1942年的河南,天灾加人祸一个接着一个,这一块孕育了伟大中华文明的地界正经历着几千年以来最至暗的时刻。
先是老蒋挖开了花园口,结果没把小鬼子挡住,却害苦了下游的老百姓,几十万人瞬间被淹没,数百万亩良田成了黄泛区。
啥叫黄泛区?就是没过膝盖的烂泥巴夹杂着无数种垃圾,这玩意短期内无法改良成基本农田,也无法通行。
这是人祸,紧接着就是天灾。
从1942年春天开始,河南全省开始大旱,这个旱情一直持续到1943年。
俗话说:“大涝必有疫情,大旱必有蝗灾”。
真是老俗话不俗,这一年的河南全省旱灾接着蝗灾,粮食颗粒无收。
要知道,那时候的老百姓没有存粮,不像现在疫情几年也有饭吃,一是国家富了,二是家家户户有存款可以应急。
因此,从1942年秋天开始,近400万灾民开始踏上了悲凉的逃荒之路。
在路上逃荒也要吃饭,因此能偷就偷,能抢就抢,能卖就卖,这个卖包含很多内容,包括卖孩子,也包括一切能卖的都可以卖,为了一点吃的可以干任何事。
于是,电影中的地主范殿元也被抢了,然后他们一家人也加入到逃荒的洪流之中。
请记住,人在饥饿面前,没有尊严!!
可以说,战乱年代,生如蝼蚁。
人命不值钱,一顿饱饭可以换一个黄花大闺女,一个馍可以让人失去尊严学狗叫。
这些不忍直视的画面,在这一年的河南就真实发生过。
河南的地理位置在“中原”,它东临山东和江苏,南接湖北和安徽,北边和山西、河北搭界,西边挨着陕西。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河南的数百万难民为啥去了陕西而不是山东、河北……呢?
我查了查资料,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山东河北也没有余粮可吃。
从周围几个省的情况看,河北、山东的平原多,优质土地也多,有地就有粮,有了粮就能养活更多的人。
但是,这一年的山东人民也在挨饿,《我们的河山》这部剧就高度还原了当年的历史。
灾民啃树皮
这一年,山东泰安地区和肥城的旱灾最严重,仅肥城一县就饿死了数千人。
山东去不了,能不能去江苏和安徽?
也不行,尽管数百公里的黄泛区挡不住小鬼子的钢铁洪流,但却能挡住衣衫褴褛、步履蹒跚、拖儿带女的穷苦老百姓。
别说黄泛区数百公里,对于食不果腹的灾民来说,哪怕是十公里的黄泛区也过不去。
第二个原因,河南三面被日寇占领。
这个“占领”的含义是,如果日寇占领了一个县城,那么这个县的辖区就算沦陷。
其实,尽管山东、河北全省沦陷,但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河北的冀中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等,仍然有大量的八路军、游击队和抗日群众在活动。
也就是说,如果山东老百姓能吃饱饭,哪怕是沦陷区,也一定会有河南灾民以投亲靠友的名义来到山东,毕竟活下去是刚需。
从地图上看,红色区域是沦陷区,蓝色是部分沦陷区,绿色区域没有小鬼子。
也就是说,河南西边的陕西最安全,当然也可以去四川(重庆属于四川)。
为了躲避日寇的屠杀,进入陕西成了河南灾民的选项之一。
第三个原因:老蒋需要灾民中的年轻人。
当时的老蒋在陪都重庆,中国相对富饶的东北、华北、东南全部沦陷。
因此,老蒋心中的小算盘是巩固西北和西南的半壁江山。
说白了,想巩固半壁江山就需要兵,而灾民这个群体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兵源。
在那个年代,“好汉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俗话流传甚广。
现在好了,你们这群灾民没饭吃,现在谁当国军就管饱饭,就问问你们当不当兵?
刚才说了,饥饿面前,没有尊严。
对于一个即将饿死的人来说,在大饼馒头面前可以任人驱使。别说当国军了,就是当土匪也干。
写到这里,一定有人质疑了,既然这样为啥不让灾民直接去重庆?在重庆直接从灾民中筛选年轻人当兵不是更方便吗?
当时的重庆已经是陪都,它在成为陪都之前只有50多万人口,结果成为陪都之后几年时间就暴增了200多万人口。
毕竟是陪都嘛,各个政府机关、军事单位和学校医院都要迁过来,再加上全国有钱有势的人都削尖脑袋往重庆挤,你说重庆还能不能接纳400万难民?
这可是接纳几百万饥民,接纳之后让这些人吃不饱饭的后果很严重。
因此,老蒋又想要兵源巩固大后方,又不想这些人进入陪都重庆。
于是,就剩下陕西一个选择了,唯一的。
上图就是老蒋给灾民安排的逃荒路线。
为了达成自己的小九九,老蒋专门从河南洛阳、开封开辟了一条前往陕西宝鸡的绿色通道,安排了专列负责运输灾民。
这一年,河南饿死了多少人?我没有查到确切的数据,一般认为是300万,所以说抗战期间的河南是最惨省份,没有之一。
写到这里,想说最后一句话:
老蒋,你真是贼得很啊!
来源:二蛋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