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罗永浩在直播间展示西贝后厨冷冻鱼包装上的 7 种添加剂时,贾国龙正忙着指挥团队 "科普预制菜定义";与此同时,胖东来的员工正将最后一条可能存在问题的红内裤下架,准备启动第三方检测。这两个几乎同时发生的商业场景,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企业公关策略的认知鸿沟 ——
当罗永浩在直播间展示西贝后厨冷冻鱼包装上的 7 种添加剂时,贾国龙正忙着指挥团队 "科普预制菜定义";与此同时,胖东来的员工正将最后一条可能存在问题的红内裤下架,准备启动第三方检测。这两个几乎同时发生的商业场景,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企业公关策略的认知鸿沟 —— 是把消费者当对手辩论,还是当伙伴解决问题?西贝与胖东来的案例,恰是这场商业价值观较量的鲜活注脚。
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罗永浩最初那条吐槽视频的播放量并未突破百万时,西贝的公关团队已经制定了一套精密的回应方案。他们连夜整理出《中央厨房行业标准白皮书》,准备用专业术语构建防御工事;财务部门加班加点统计出 "785 元套餐成本构成",要向公众证明 "贵有贵的道理";法务团队则在研究 "名誉侵权" 的诉讼要件,认为只要证明 "中央厨房≠预制菜" 就能赢得舆论战。这种理科生式的解题思路,暴露了西贝对公关本质的根本误读。
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贾国龙在行业峰会的发言更显偏执:"我们的羊肉都是现切的!" 他挥舞着手机展示供应链照片,却对消费者追问的 "那为什么羊汤是浓缩液勾兑" 避而不答。在社交媒体时代,这般选择性透明之举,注定会事与愿违。信息传播迅速且广泛,如此操作难以达成预期,反倒易引发诸多问题,最终落得适得其反的结局。
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网友们开始自发 "扒皮" 西贝的预制菜比例,从外卖平台的评价中搜集证据,最终形成一份包含 17 道菜的 "西贝预制菜清单"。当舆论发酵到第五天时,西贝的百度指数暴涨 300%,但 "不诚信"" 价格虚高 " 的关联词搜索量同步激增。
那份引发罗永浩二次开火的 "道歉截图",本质上是西贝战略撤退的信号弹。贾国龙在行业群里写下 "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 时,全国门店的菜单正在紧急重印 —— 增加 "预制菜标识" 的决定终于在舆情压力下落地。但这种迟来的妥协已难挽回信任损耗,某第三方调研显示,事件后西贝的 "愿意推荐" 指标下降 28 个百分点,部分门店客流减少超四成。
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在零售行业里,胖东来处理“红内裤事件”的决策过程可谓声名远扬。此过程凭借其独特性与合理性,在业内广泛流传,成为众多从业者津津乐道的案例。当客服接到第一起掉色投诉电话时,系统自动触发了三级响应机制:门店立即下架同批次商品,质量部门启动 SGS 检测,公关团队开始准备情况说明。这种条件反射式的危机应对,源自于东来定下的铁律:"顾客投诉第一时间解决,不用请示"。
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那份震惊业界的 53 页调查报告,实则是胖东来日常管理体系的自然输出。里面详细记录了从棉花采购到染色工艺的全流程,甚至附上了生产车间的监控录像片段。更关键的是 "3+X" 补偿方案 —— 除了 500 元投诉奖金,还提供三甲医院皮肤科专家咨询服务。这种超出预期的解决方案,让原本愤怒的消费者最终变成品牌拥护者,在社交媒体主动为胖东来辩护。
两位创始人的社交风格更凸显这种认知差。贾国龙的朋友圈充斥着行业峰会演讲和企业荣誉,而于东来的微博里满是员工食堂的饭菜照片和顾客的表扬信。预制菜争议正酣之际,于东来悄然删除力挺西贝的微博。这并非出于对舆论的忌惮,而是他清醒地意识到,自身品牌所积累的信任,不应为任何有争议之事背书。这种对信任资产的敬畏,正是西贝最缺乏的品质。
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西贝与胖东来的公关差异,本质上是两种商业文明的碰撞:一种试图用技巧控制舆论,一种相信真诚本身就是商业力量。当预制菜的争议尘埃落定,留给行业的终极命题或许是:在效率至上的时代,我们是否还愿意为信任支付溢价?
来源:上进的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