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万物皆可邪修”的梗席卷各大网络平台。从谐音梗学单词到微波炉炼猪油,“邪修”可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当青年不再渴望通过无意义内卷成为斜杠青年,低耗能高回报的“邪修”风潮书写出Z时代青年的幽默哲学。
潮新闻客户端 潮新闻赛选手 王雨凡
近日,“万物皆可邪修”的梗席卷各大网络平台。从谐音梗学单词到微波炉炼猪油,“邪修”可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当青年不再渴望通过无意义内卷成为斜杠青年,低耗能高回报的“邪修”风潮书写出Z时代青年的幽默哲学。
“邪修”原指武侠小说中通过非正统形式修炼武功,在当下则被重新释义为“放弃传统经验,利用意料之外的方法解决问题”。相比较于“邪修”,“斜杠青年”俨然是一位老前辈。它出自2007出版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多职业的跨界青年群体。
无论是大学的综测评分,还是工作中的年度报告,无一不指向“斜杠青年”的发展趋势,要求青年人掌握多方面的技能,试图以此激发创新与创造力。然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优绩主义式的定量分析不断压榨尚处在人生探索期的青年,社会所期盼的创新发展并未完全实现,个人内心的痛苦挣扎却悄然落地生根。面对此景,有的人选择躺平,有的人选择卷“生”卷“死”,而也有的人选择“45度躺平”,即卷一会儿再躺平一会儿。
“邪修”梗的快速传播恰恰诠释了“45度躺平”,即“我需要完成任务,但不一定需要百分百完美完成”的思维方式。这体现了当代青年在高压环境下对于寻找松弛与高效之间平衡态的渴望,这或许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邪修”梗构成了当代青年对于生活百态的幽默哲学:以略带戏谑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以此跳脱出社媒平台打造的“景观社会”,减少个人的焦虑与不安。
“邪修”梗的有趣之处在于,它并非是对传统经验的完全否定,而是不再困囿于传统规则,肯定每一次个人实现的跳出。集体性的赞美使得每一个个体获得更高的“配得感”,从而激励更多人投身于思维与实践的创新,让“邪修”营造更为松弛的社会氛围。
当青年从“斜杠”走向“邪修”,抛弃的是功利社会所强加的个人标签与价值,不变的是面对生活现实的勇气。少年人的心气是不可再生之物,“邪修”梗是当代青年与现实猛烈碰撞后,依旧热爱生活的最佳体现之一。
潮评别光吃瓜,输出高见;青评出击,不平就鸣。潮评大奖等你来拿。去圈子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