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营销的本质,是品牌与用户建立持续连接的过程。但在今天,这个 “连接” 的逻辑正在被彻底重构 ——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且高度碎片化的时代:用户注意力被切割成无数个 “微瞬间”,流量型营销靠 “短期爆点、即时转化” 的逻辑,已经越来越难沉淀品牌的长期价值。
营销的本质,是品牌与用户建立持续连接的过程。但在今天,这个 “连接” 的逻辑正在被彻底重构 ——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且高度碎片化的时代:用户注意力被切割成无数个 “微瞬间”,流量型营销靠 “短期爆点、即时转化” 的逻辑,已经越来越难沉淀品牌的长期价值。
欧赛斯认为“品牌的终极竞争,不是流量的竞争,而是资产的竞争”。
当我们说 “营销有两种,一种叫流量型营销,一种叫资产性营销” 时,本质是在区分 “短期套利” 与 “长期筑基” 的两种战略选择。什么是资产性营销?它不是简单的 “内容留存”,而是品牌基于战略定位,将每一次营销动作都转化为 “可复用、可增值、可传承” 的内容资产 —— 今天你创作的一个品牌故事、一套 IP 形象、一份技术白皮书,1 年后能成为新用户了解品牌的入口,3 年后能支撑新品推广的信任基础,10 年后甚至能成为行业内的 “品牌符号”,持续为品牌输送流量与信任。
这背后的核心逻辑,是 “内容即品牌,资产即护城河”。
越在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越要做资产性营销 —— 因为碎片化意味着用户记忆成本极高,只有持续沉淀 “有价值、有辨识度、有情感共鸣” 的内容资产,才能让品牌在海量信息中 “立住脚”。
你会发现,那些能穿越周期的品牌,无一不是 “内容资产的富矿”:可口可乐的红色瓶身与 “快乐分享” 故事,沉淀了 130 多年仍在产生价值;故宫文创从 “文物展览” 到 “文化 IP”,靠的是将 600 年历史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的内容资产;华为的 “技术创新” 白皮书,每一篇都在为 “中国科技” 的品牌认知添砖加瓦。这些资产,不是 “一次性用完即弃的流量素材”,而是品牌最硬的 “底气”。
因为在产品同质化、渠道透明化的今天,用户选择一个品牌,本质是选择品牌背后的 “内容价值”—— 是价值观的认同,是情感的共鸣,是问题的解决。
内容不再是 “营销的附属品”,而是 “品牌的核心载体”:你的产品故事,是内容;你的用户案例,是内容;你的品牌理念,也是内容。这些内容沉淀下来,就成了品牌最宝贵的资产之一 —— 它比厂房、设备更具生命力,比短期流量更具复利效应。
而要做好资产性营销,关键在于 “从品牌战略定位出发,构建品牌内容战略”。很多品牌做内容,陷入 “想到哪做到哪” 的误区,今天追热点,明天拍短片,看似热闹,却无法形成 “资产合力”。
欧赛斯一直倡导 “战略先行,内容落地”:品牌首先要明确 “我是谁(核心定位)、我为谁(目标用户)、我能带来什么价值(核心差异)”,然后将这个定位转化为 “一系列可落地、可传播、可沉淀的内容体系”—— 不是零散的素材,而是以 “Campaign 为单元” 的系统性分发。
比如,一个主打 “健康饮食” 的品牌,其战略定位是 “为都市年轻人提供便捷的营养解决方案”,那么它的内容战略就该围绕 “用户的健康痛点” 展开:可以是 “3 分钟营养早餐指南” 系列短视频(解决 “没时间吃早餐” 的痛点),可以是 “食材营养搭配” 知识手册(解决 “不会吃” 的痛点),可以是 “用户真实减脂故事” 专栏(解决 “不信任” 的痛点)。这些内容以 “健康生活” 为核心,通过短视频平台、公众号、线下门店等渠道分发,每一次传播都在强化 “健康、便捷” 的品牌认知,最终沉淀为 “健康饮食内容库” 这一核心资产。当品牌推出新品时,这些资产可以直接复用 —— 用 “早餐指南” 带新品三明治,用 “用户故事” 带减脂套餐;当品牌拓展新市场时,这些资产可以快速让新用户理解品牌价值。
这里的关键,是 “内容分发能力成为品牌的核心能力”。
好的内容资产,需要 “精准触达、有效转化” 的分发体系:自有渠道(官网、APP、私域)是 “资产仓库”,确保资产所有权在自己手中;合作渠道(短视频平台、内容社区、线下场景)是 “传播放大器”,让资产触达更多潜在用户;用户自发传播是 “裂变引擎”,让资产产生 “二次、三次价值”。比如网易云音乐的 “评论文化”,先是在自有 APP 沉淀(仓库),再通过 “评论截图分享” 扩散到社交平台(放大器),最后用户自发创作 “评论故事”(裂变),形成了 “评论内容资产” 的良性循环 —— 这个资产不仅带来了流量,更成了网易云音乐 “情感共鸣” 品牌定位的核心标志。
最后要强调的是,品牌内容资产沉淀得越厚,品牌的后劲就越足。
流量型营销是 “今天有,明天可能没有” 的 “露水生意”,而资产性营销是 “今天做,明天、后天持续受益” 的 “长期投资”。
当你的品牌有了 “1个战略符号、1个战略色彩、1个战略IP、一个战略纹样、一个战略口号构成的品牌认知焦点,但后面有1000 个用户故事、100个用户场景、10000 篇知识内容” 时,你会发现:新用户来了,有内容可看;新品推广了,有资产可借;市场竞争了,有壁垒可守。这就是资产性营销的终极价值 —— 它让品牌从 “依赖流量输血”,变成 “自己造血”,最终实现 “穿越周期,持续增长”。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所有品牌都面临一个选择:是追求 “短期流量的狂欢”,还是打造 “长期资产的护城河”?答案其实很明确 —— 只有那些把每一次营销都变成 “资产积累” 的品牌,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真正 “立得住、走得远”。
来源:峻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