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不仅把大健康产业列入国家战略,并定下明确目标:到2030年达16万亿元。目前约9万亿元规模的大健康产业,远未到天花板。
大健康产业无疑是未来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
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不仅把大健康产业列入国家战略,并定下明确目标:到2030年达16万亿元。目前约9万亿元规模的大健康产业,远未到天花板。
露酒作为酒与药食同源的完美结合,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广阔的消费市场,近年来保持了年均30%左右的高速增长。据中国酒业协会预测,2030年露酒的市场规模可达2000亿元。
火爆背后,亦有隐忧。当前社会已进入行为理性、消费理性、饮酒理性的“三理性时代”。消费层面的变化将持续影响酒饮产业发展。露酒需要有一条宽广的未来之路。
6月19日,以“以标立向 寻露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露酒T6峰会在四川泸州召开,汾酒集团应邀参加,中国酒业协会、五粮液、泸州老窖、劲牌、海南椰岛、古越龙山相关领导出席,共同围绕露酒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未来方向,展开深度探讨。
“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掌握标准的企业是行业的定义者,引领着行业规范化发展。
汾酒集团受邀参与峰会,全力推动标准体系建设,不仅是其行业话语权的生动体现,更是其在露酒领域深厚历史底蕴、雄厚实力与责任担当的有力彰显。
从历史角度看,以汾酒为基酒的竹叶青酒,已传承上千年,最早出现在《晋书》列传第二十五《张载传》,梁简文帝萧纲曾写诗盛赞竹叶青酒“兰羞荐俎,竹酒澄芳”,一代女皇武则天也为竹叶青酒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的瑰丽诗篇……
从典籍记载到文人吟诵,从宫廷雅宴到民间佳酿,竹叶青酒始终散发着独特的迷人光彩。
技艺方面,竹叶青酒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将千年古法与现代工艺精妙融合,不仅铸就了竹叶青酒超凡脱俗的品质,更使其成为露酒传承发展进程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大书法家傅山先生正式改良竹叶青酒配方,将数种中草药融入酒液。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采用“优选法”,对竹叶青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反复试验和优选操作,令品质再次提升。在新时代,科技蓬勃发展,竹叶清酒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实现“高品质、低糖度、精草本”的升级,形成真正“完美缔合度”的酒体。
影响力方面,竹叶青酒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卓越品质,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覆盖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酒文化的亮丽名片。
同时,竹叶青酒还拥有多项行业殊荣。
1949年,竹叶青酒成为第一款登上新中国国宴的露酒。1963年的第二届全国评酒会,竹叶青酒收获露酒产品唯一一枚金奖,获得“中国名酒”称号。随后的第三、第四、第五届评酒会,竹叶青酒继续蝉联“中国名酒”。1998年,竹叶青酒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唯一中国保健名酒。2024年,竹叶青酒荣获“中华老字号”荣誉。
纵观历史与当下,竹叶青酒以千年底蕴为根基,以创新进取为动力,在标准引领、技艺传承、市场开拓中持续突破,已成为引领露酒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露酒的首份国标,要回溯至四年前。2021年,《饮料酒术语和分类》国家标准发布,露酒正式成为与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并列的第四类饮料酒。
新国标虽然把露酒作为单独品类明确,肯定了露酒独特品类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但对于露酒和其他酒的差异,目前仍存在认知不清晰。
摆在露酒行业面前的难题是,亟须把标准进一步清晰化、系统化,并传递给新的消费者,为品类发展带来明确的方向指引。
针对新的发展趋势,汾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武跃飞认为,露酒建立新标准,需从五个维度入手:
品牌端,以思维创新重塑市场认知,立足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的交汇点,构建清晰的价值坐标,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采取差异化策略;
技艺端,以守正创新兼顾传统与现代,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引入现代营养科学、国际风味标准和智能酿造技术,开发出既保留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消费需求的新一代健康露酒;
场景端,以场景创新破解发展困局,从消费者的行为出发,系统性地重构消费场景;
传播端,以传播创新精准触达目标人群,建立精准的消费者画像体系,根据不同群体的媒介接触习惯和信息接收偏好,制定差异化的传播策略;
市场端,要以市场拓展创新实现做优做强,以更大的魄力和决心不断拓展市场。
武跃飞还表示,未来,汾酒将继续以竹叶青酒为战略支点,以“二次创业”的心态,实现竹叶青酒的品牌振兴与价值提升。希望业界同仁携手共进,一同竖起传承历史、传扬文化、传播品质、传递健康的大旗,推动露酒行业形成百花竞放、良性竞争的发展态势,共筑露酒产业发展新格局。
醉美杏花村
来源:一点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