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脑机接口首进美国,让帕金森告别“一刀切”刺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6 11:00 1

摘要:2025年9月15日,西班牙企业InBrain Neuroelectronics宣布与美国Mayo Clinic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加速其基于石墨烯的精确脑机接口平台(BCI-Tx)的临床验证与商业化。作为全球领先的临床机构,Mayo Clinic 的加入不仅为

上海活动报名:

2025年9月15日,西班牙企业InBrain Neuroelectronics宣布与美国Mayo Clinic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加速其基于石墨烯的精确脑机接口平台(BCI-Tx)的临床验证与商业化。作为全球领先的临床机构,Mayo Clinic 的加入不仅为 InBrain 提供关键的临床 know-how,也意味着该公司正加快进入美国市场的步伐。与此同时,InBrain 还计划在美国设立子公司和试验中心,进一步推进其全球扩张战略。

一、合作内容与意义

根据公告,InBrain 与 Mayo Clinic 将开展非独家技术合作,在经伦理审查(IRB)批准的环境下,对 InBrain 的 BCI-Tx 平台进行实际评估。双方的目标包括:

验证平台在真实临床场景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生成高质量证据;

结合 Mayo Clinic 的临床经验与 InBrain 的石墨烯+AI 技术,探索如何更高效地解码和调控神经活动;

推动 BCI 平台向患者治疗应用转化,尤其是在帕金森病等未满足需求较大的神经疾病领域。

InBrain CEO Carolina Aguilar 表示,公司希望将石墨烯和人工智能的性能优势转化为临床获益,而 Mayo Clinic 的加入将有助于提升平台在真实工作流程中的验证速度。

二、产品结构、功能与技术特点|各地区进展

产品结构与核心功能(BCI-Tx 平台)

InBrain 石墨烯皮层接口原型近景,柔性电极阵列示意

石墨烯脑表接口(cortical interface):采用超薄柔性石墨烯电极阵列(厚度约 10 μm,薄于人类发丝),用于高分辨率记录与刺激;石墨烯兼具导电性、柔韧性与机械稳定性,有利于贴合皮层并获得更高信噪比。

高密度接触点:平台最多可支持至 1,024 个接触点的高分辨率接口布局(不同原型的通道规模会有差异)。

“记录—解码—调控”的闭环思路:通过机器学习/智能计算解码特定治疗生物标志物,并进行微米级定点电刺激/调制,目标是对异常神经网络进行“再平衡”。

系统形态:InBrain 将其称为“精准 BCI-Tx 平台”,属于把材料(石墨烯)+算法(解码/自适应刺激)结合的治疗型 BCI,而不仅是纯解码接口。

技术特点与已披露数据

InBrain BCI-Tx 平台皮层接口 vs. 皮下接口及信号流程示意图

监管通道:2023 年获得 FDA 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针对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路径),为后续注册沟通提供“快速通道”。

临床起步与安全性:

首例人体植入于 英国曼彻斯特 Salford Royal Hospital 完成(2024 年 9 月),被称为“全球首例石墨烯基础的 BCI 人体手术”。

2025 年 7 月中期分析:在“颅内肿瘤切除术”场景下评估石墨烯电极的安全性与功能表现,中期结果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该研究由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 Centre for Clinical Neurosciences 主导。需要强调:此研究重在器械特性验证,与帕金森病治疗场景不同。

在西班牙与其他地区的推进

西班牙本土(总部/R&D):公司总部与研发在巴塞罗那,源自 ICN2/ICREA/IMB-CNM-CSIC 等研究机构的技术转化;2025 年获 西班牙 PERTE Chip 计划资助(约 400 万欧元),支持其石墨烯 BCI 可扩展制造与产业化推进。

英国:上述首例人体与中期分析研究均在英国开展,是其早期临床验证的重要阵地。

美国(最新):

与 Mayo Clinic 达成非独家 know-how 合作,目标是加速证据生成与“真实工作流程”验证;

成立美国子公司,首个办公室落地 波士顿,定位为美国临床试验枢纽,并计划在西海岸设点;

明确提出将把 BCI-Tx 的治疗版图扩展至帕金森之外的适应症,并推进可规模化制造以支撑更广泛的临床/商业应用。

融资与国际资源:截至 2025 年累计融资约1.24 亿美元(含 2024 年约 5000 万美元 B 轮),背后有 imec.xpand、EIC Fund、Merck KGaA 等产业/科研资本资源,欧洲政策侧也给予较强支持。

三、行业比较与临床应用路径

与传统金属电极的差异

目前主流的侵入式脑机接口电极多采用铂金、钛或合金电极。这些材料稳定但相对刚硬,信号分辨率有限,长期植入可能引起组织炎症或疤痕形成。

石墨烯的优势在于柔性贴合、高导电性和高信噪比,有助于在更小的电极面积下捕捉更多有效信号。

若能实现长期稳定植入,石墨烯阵列有望突破传统电极在分辨率与耐久性上的限制。

与深部脑刺激(DBS)的比较

DBS已在帕金森病、癫痫等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原理是深部电极长期刺激。

InBrain 的 BCI-Tx属于皮层接口,结合 AI 算法进行闭环神经调控。其思路更接近“个体化、动态调整”的神经调控,而非传统 DBS 的“固定参数”刺激。

如果临床证据能证实疗效和耐受性,BCI-Tx 有机会成为 DBS 的补充方案,甚至在部分人群中替代 DBS。

应用前景

帕金森病:作为突破性器械指定的核心适应症,是 InBrain 的起点。

中风康复与癫痫:均存在庞大的未满足需求,BCI 与康复训练或神经调控结合有望改善疗效。

神经精神疾病(抑郁、强迫症等):虽处于早期探索,但石墨烯高分辨率接口若能解码相关生物标志物,未来可能切入这一领域。

四、思宇MedTech观察

InBrain 的案例揭示了治疗型脑机接口正在进入“临床验证+商业化前夜”:

路径清晰化

与 Mayo Clinic 等顶尖临床机构合作,意味着公司已不再停留在“技术展示”阶段,而是进入了真实世界临床评估。

这类合作有助于缩短证据生成周期,提升监管与支付体系认可度。

差异化竞争力

石墨烯材料+AI算法是其差异化标签,若能真正实现高信噪比和长期稳定性,将在 BCI 行业中具备独特壁垒。

与 Neuralink 等“读写型”BCI 不同,InBrain 的定位是“精准治疗型 BCI”,更接近医疗器械的监管和临床价值逻辑。

挑战依旧严峻

证据积累不足:目前披露的人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性,疗效证据仍需等待。

商业化难题:即便未来获批,支付体系是否认可、患者群体能否承担成本,都直接决定市场空间。

全球竞争压力:美国、中国的多家企业正在加速布局,InBrain 的欧洲起步虽有特色,但能否守住技术领先,需要持续投入。

结论:InBrain 正在通过“石墨烯+AI”打造一条与传统 BCI 不同的道路。其与 Mayo Clinic 的合作,为其打开了美国临床与市场的大门。但能否在真正的临床疗效和商业化落地上站稳,还需要至少 3–5 年的观察。

# 思宇MedTech推荐文章合集

医疗器械市场动态

▌技术前沿与创新趋势

心血管 →

脑血管 →

骨科 →

眼科 →

神经系统 →

内分泌系统 →

消化系统 →

呼吸系统 →

▌企业融资与战略收购

▌人事变动与业务调整

▌国内外企业IPO境况

行业趋势分析

| |

思宇年度活动回顾:| | | ||

来源:娱乐小姐姐fu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