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在作中遇到这种情况,患者描述自己能听到声音,却不能听清和理解声音,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困难极大。面对此种情况,听神经病的概念首先涌入心头。摘要:您是否在作中遇到这种情况,患者描述自己能听到声音,却不能听清和理解声音,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困难极大。面对此种情况,听神经病的概念首先涌入心头。
1
什么是听神经病?
听神经病是一种以内毛细胞、突触、螺旋神经节细胞和/或听神经本身功能不良所导致的听觉信息处理障碍性疾病。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
● 正常的听觉系统:像一个高效的快递网络。耳蜗(内毛细胞)是仓库,负责打包声音信号;听神经是高速公路,负责将包裹快速无误地送达大脑。
● 听神经病:仓库(内毛细胞)可能能正常收货,但要么打包环节(突触) 出了问题,包裹乱七八糟;要么高速公路(听神经) 严重拥堵,信号传输不同步、丢包。结果就是,大脑收到的信号是混乱、失真和无法解读的。
2
有什么临床表现?
1. “听得到”但“听不清”:患者可以察觉到声音的存在(听力阈值可能正常或轻度异常),但言语分辨能力极差,完全听不懂内容,就像收音机收不到清晰的电台,全是杂音。
2. 在嘈杂环境中听力明显下降:这是最典型的特征。在安静环境下可能交流尚可,但一到餐馆、商场等嘈杂地方,理解能力就急剧下降,因为背景噪声会进一步干扰本已混乱的神经信号。
3. 听力波动大:患者的听力表现可能一天好一天坏,非常不稳定。
4. 客观检查结果矛盾:
· 耳声发射(OAE)正常:这说明外毛细胞功能是好的,能正常产生并记录到声音。
· 听觉脑干反应(ABR)异常或引不出:这说明从内毛细胞到脑干的神经通路出现了问题,电信号无法同步传输。
3
病因有哪些?
环境因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缺氧或窒息、感染、药物、噪声等是听神经病发病的主要环境病因。遗传因素:如OTOF、PJVK、OPA1基因突变。4
如何治疗和干预?
听神经病的干预及处理面临巨大的临床实践挑战,需要多学科团队联合协作,需要个体化干预。
助听器验配● 作用:对于部分患者,放大声音可能有助于刺激神经,改善信号同步性。
● 局限性:对很多患者效果不佳,甚至在嘈杂环境中放大所有声音,反而让情况更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验配。
2. 人工耳蜗植入
● 原理:它相当于绕开了出问题的“内毛细胞”和“突触”,直接用电流刺激听神经,相当于给神经换了一条全新的“光纤”,能够提供更同步、更清晰的电信号。但是听神经病患者耳蜗植入前详细的MRI和CT检查非常必要,已确定是否存在听神经发育不良和耳蜗神经缺如的情况,从而判断术后效果。
3. 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4. 药物治疗
● 目前尚无特效药,药物干预效果有限。
来源: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