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深度交叉的新兴专业,融合了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通过理论、计算、实验与数据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加速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以满足高科技产业和前沿领域对新型材料的迫切需求。
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深度交叉的新兴专业,融合了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通过理论、计算、实验与数据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加速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以满足高科技产业和前沿领域对新型材料的迫切需求。
专业概述
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是在材料科学快速发展,尤其是新材料不断涌现、制备技术持续进步和应用领域日益拓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其核心目标是“设计”而非“发现”材料:即通过理解材料的成分、结构、工艺、性能与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构效关系),利用计算模拟、数据挖掘和先进实验手段,定向地设计并制备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
这与传统材料专业的主要区别在于,更侧重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传统材料科学更注重材料的制备、加工、表征和性能测试,而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则更强通过理论计算、模拟和数据驱动的方法,在材料制备之前预测其性能,实现逆向设计。高度交叉性,深度融合了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科学,需要运用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等手段处理材料大数据。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具备扎实数理基础、材料科学专业知识、创新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能够:掌握材料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材料制备、性能测试及失效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和手段。运用计算工具(如Python、MATLAB及多种专业软件)进行材料模拟、数据挖掘和性能预测。在能源、信息、生物、环保等诸多领域从事新材料的设计、研发、制备、分析和管理工作。
课程体系
数理基础课程:工科数学分析、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高级计算机语言,构建坚实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基础,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根基。
学科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基因概论、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计算材料学原理、材料数据挖掘、数学物理方法、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物理化学,传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核心理论和知识,并引入材料基因、数据挖掘等前沿概念和方法。
专业方向课程:材料设计原理、材料计算方法、材料性能分析与测试技术、材料失效分析、新材料设计与开发,深入学习材料设计的专门知识和技术。
前沿与特色课程: 功能材料、材料设计研究前沿,介绍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方向和最新进展。
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
1. 就业领域
新能源领域:如动力电池材料、光伏材料等。
信息与半导体领域:芯片制造所需的各类关键材料。
航空航天:耐高温复合材料、轻量化结构材料等。
生物医用:人工关节、血管支架等生物相容性材料。
其他领域:如环保材料、智能材料(如可折叠屏幕用的柔性显示材料)等。
2. 职业岗位
材料研发工程师:从事新材料的开发、性能优化与测试。
材料设计工程师:利用计算手段进行材料设计与模拟。
材料分析师(失效分析、性能测试):对材料进行表征、测试和分析,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
工艺工程师:优化材料的生产制备工艺。
技术支持与销售:为材料产品或设备提供专业支持。
哪些人适合
学科基础:物理(尤其是力学、电磁学)、化学(物质结构、物理化学)、数学三科基础扎实,对计算机编程和数据感兴趣者更佳。
能力特质: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耐心(能承受反复的实验或计算尝试)和创新意识。
职业期望:希望从事前沿科技研发工作,投身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院校情况
顶尖院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综合实力强,科研水平顶尖,在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特色鲜明
特色院校:中南大学、东华大学
中南大学在粉末冶金、东华大学在纤维材料方向有显著特色
来源:德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