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贾国龙的反应出人意料地激烈,第二天晚上,这位一向温和的企业家直接威胁要起诉罗永浩,声称其言论已对西贝品牌造成极大伤害,但老罗也不是好惹的,立马回怼:好,来吧!",还悬赏10万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这场由一条微博引爆的餐饮业风暴,让西贝莫名其妙成了众矢之的,也让无数中产宝妈们第一次真正看清了那些"精致"儿童套餐的真面目。
当保质期比孩子年龄还大的冷冻西兰花被端上桌时,这不只是一场关于预制菜的争论,更是一次对消费信任的重新洗牌。
9月10日,罗永浩的一条随手发出的微博,像投入餐饮业的深水炸弹。
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这句看似普通的消费者吐槽,却狠狠戳中了西贝的痛点。
贾国龙的反应出人意料地激烈,第二天晚上,这位一向温和的企业家直接威胁要起诉罗永浩,声称其言论已对西贝品牌造成极大伤害,但老罗也不是好惹的,立马回怼:好,来吧!",还悬赏10万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这一来一回的隔空喊话,瞬间把一个本该在私下解决的商业纠纷,变成了全民围观的网络大戏,罗永浩直播间里谈预制菜,西贝开放后厨让媒体参观,甚至推出"老罗套餐",这波操作下来,热搜榜上连挂好几天。
然而,戏剧性的转折出现在9月13日,率先发难的罗永浩选择主动熄火,发微博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并表示要忙正事了,这个结局让很多吃瓜群众感到意外,明明占上风的一方,为什么突然撤退?
西贝为了证明清白,史无前例地向媒体全面开放了后厨,全国多个城市的记者涌进西贝厨房,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制作环节,这本是一次危机公关的经典操作,却意外变成了一次"自我解剖"。
媒体的镜头确实让消费者看到了西贝后厨的运作流程,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让人意外的细节,保质期18个月的腌制海鲈鱼、没有鸡肉的鸡汤、存在隔夜菜的情况,这些平时消费者看不到的"幕后真相",第一次如此直观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儿童套餐中使用的冷冻西兰花。当媒体发现这种西兰花的保质期长达两年时,网友们炸了锅。
我儿子去吃西贝的儿童套餐,结果你告诉我那西兰花比我儿子都大两个月,这条网友评论迅速传遍全网,成为这场争议中最具冲击力的一句话。
西贝一直以来的品牌定位很明确,中产家庭的餐饮首选,家有宝贝,就吃西贝这句口号,精准击中了中产父母对孩子饮食安全的关注,据公开数据显示,西贝服务家庭超过2亿人次,专业儿童套餐累计销售超4000万份。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中产家庭的信任,他们愿意为一顿均价近84元的西北菜买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品牌的信赖,既然打着"专业儿童餐"的旗号,食材应该更新鲜、更安全才对。
但这次争议彻底打破了这种信任。当那些平时精心为孩子挑选有机蔬菜的宝妈们,发现自己花高价买到的"专业儿童餐"竟然用的是保质期两年的冷冻西蓝花时,心理落差可想而知,这不只是关于食品安全,更触及了中产育儿的核心痛点,花了钱却没买到预期的品质。
西贝门店店长的解释是,冷冻西兰花经过专业检测,符合有机标准,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有机"和"新鲜"显然不是一回事,这种解释不仅没有平息争议,反而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
据媒体报道,争议爆发后,西贝部分门店出现客流下降的情况。
贾国龙透露,仅9月10日、11日就损失了各100万元,9月12日预计损失200万至300万元,这些数字虽然对西贝这样的大企业来说不算致命,但品牌信任度的损失却是难以估量的。
这场争议最终以罗永浩的主动熄火而结束,但留下的思考却远未结束,对西贝来说,这次危机虽然带来了短期的经营损失,但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审视自身的机会。
对整个餐饮行业来说,这场争议凸显了透明化经营的重要性,消费者有权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企业也有义务如实告知。
预制菜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效率与品质,如何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找到平衡点。
随着相关国家标准的即将出台,这个万亿级市场终将走向规范化,而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信源:
新浪财经2025-09-14 热搜!西贝员工回应儿童餐西兰花保质期两年
广州日报2025-09-14 罗永浩: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
来源:聆听娱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