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卜杜勒·拉赫曼提议建立一套征税机制,要求新加坡雇主每雇用一名马来西亚医护人员,就需根据其合同与薪资,按月或按年向马来西亚支付赔偿金。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阿卜杜勒·拉赫曼提议建立一套征税机制,要求新加坡雇主每雇用一名马来西亚医护人员,就需根据其合同与薪资,按月或按年向马来西亚支付赔偿金。
新加坡正面临一个难题,而马来西亚也是如此。
这座城市国家急需更多医生和护士,而其北方的邻国马来西亚,却正目睹着本国培养的医护人才不断流失。
近日,一位来自沙巴州(Sabah)的马来西亚前部长公开呼吁,要求新加坡为此作出赔偿。
曾于2016年至2018年担任经济规划部长的拿督斯里·阿卜杜勒·拉赫曼·达兰(Datuk Seri Abdul Rahman Dahlan)本周在社交媒体脸书(Facebook)上发文,对新加坡“积极挖角”马来西亚培养的医护人员表达了不满。
马来西亚培养的医生和护士大量外流至新加坡等国,已在该国国内引发了广泛的焦虑与争论。
一组数据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新加坡仅在2024年就招聘了3800名新护士,并在过去十年间将本土护士的年招聘量提高了20%。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却在不断流失那些自己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培养的专业医护人才。
这位曾担任国民阵线(Barisan Nasional)战略传播部主任的前部长对此直言不讳。
他承认,马来西亚医生短缺有其“自身造成”的原因,但他同时将矛头直指新加坡,认为其蓄意的招聘策略加剧了这一问题。
为何是新加坡?阿卜杜勒·拉赫曼的解释很简单:地理位置,地理位置,还是地理位置。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地理位置毗邻,人员往来十分便利。再加上文化、语言和时区上的相似性,阿卜杜勒·拉赫曼认为,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新加坡成为马来西亚医护人员外流的“首选之地”。
不过,这并不仅仅是便利性的问题。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一直在积极扩张,其卫生部不仅在认可的学位名单中新增了九所外国医学院,还将医科学生的招生名额从2014年的约440人增加到了2024年的550人。
那么,阿卜杜勒·拉赫曼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答案是:让新加坡为其所需的人才付费。
这位前部长提议建立一种征税机制,即新加坡雇主每雇用一名马来西亚医护专业人员,都必须向马来西亚政府支付一笔补偿金。他认为,既然新加坡正在积极招募,那么除了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感等少数因素外,还有什么能阻止马来西亚的医生、护士和医疗技术人员前往新加坡呢?
这笔费用的具体金额可以根据劳动合同与薪资水平,按月或按年计算。
阿卜杜勒·拉赫曼认为,此举可以实现双赢:新加坡能获得所需的人才,而马来西亚也能收回部分用于培养这些专业人士的投入。
这位前哥打勿鲁(Kota Belud)国会议员也承认,他的想法“史无前例”,将面临“诸多技术和法律难题”。但他强调,提出这一构想并非为了限制人才流动,而是出于公平的考量。
他在文中写道:“不应该禁止马来西亚的医护专业人员移居或前往新加坡工作,因为他们决定自己未来的权利必须得到尊重。”
身为巫统(UMNO)最高理事会成员的阿卜杜勒·拉赫曼承认,新加坡并非马来西亚医护人才的唯一去向,欧洲和中东国家同样在招揽人才。然而,他指出,新加坡凭借其地理上的邻近和文化上的相似性,使其成为许多人的首选目的地。
这场关于人才外流的争论,也触及了区域合作、教育投资的公平回报,以及专业人士寻求更优发展机会的权利等更广泛的议题。阿卜杜勒·拉赫曼在脸书上发表的这篇帖子将这些问题推到了公众讨论的风口浪尖,但他的补偿方案能否获得支持,仍有待观察。
新加坡方面未直接回应阿卜杜勒·拉赫曼的补偿建议,但其卫生部(MOH)在招聘需求与相关举措方面一直保持透明。
新加坡卫生部曾在今年3月表示,为了满足民众的医疗需求,新加坡需要“通过本国公民和在海外受训的外国专才,来补充本土培养的医生队伍”。
同时,新加坡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提升医疗行业的职业吸引力。例如,政府宣布自7月1日起,为约63000名公共医疗机构的员工加薪最高达7%。此外,据统计,如今每20名新加坡人中,就有一人选择投身护理专业。
新加坡还推出了新的职业发展路径,例如允许登记护士(Enrolled Nurses)通过在职培训计划获得文凭,从而晋升为注册护士(Registered Nurses)。
目前,在马来西亚接受培训的医生和护士仍然可以自由选择执业地点,许多人最终将目光投向了新加坡。
至于这一设想是否会带来实际的“代价”,最终将取决于两国政府如何看待和处理阿卜杜勒·拉赫曼这项非同寻常的建议。
作者:方超雄2025 年 9 月 15 日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