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民族历来尊师重教,这一传统美德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尊师"即是对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师长怀抱崇高敬意,"重教"则是强调对真理、道德和学问的极致追求。这一理念体现了对知识传承与道德修养的双重尊重,古人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将尊师重道视为国家兴
中华民族历来尊师重教,这一传统美德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尊师"即是对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师长怀抱崇高敬意,"重教"则是强调对真理、道德和学问的极致追求。这一理念体现了对知识传承与道德修养的双重尊重,古人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将尊师重道视为国家兴旺的基石。从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到"程门立雪"等千古佳话,无不彰显中华民族对师者的感恩与对学问的虔诚。这一传统历经千年传承,已成为凝聚民族精神、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提灯前行
文/王杰云(云南)
或许,粉笔会染白双鬓
师者如水,润物无声
无悔耕耘岁月里
梦想成真
或许,蜡炬会成灰泪干
师者如光,虽微致远
一生提灯引路中
光焰无比
或许,第四十一个教师节
在历史的长河中
是浪花一朵,是涟漪一个
但是,终有一天
浪花也会成为海的音符
涟漪也会成为海的旋律
追逐光,成为光
提灯前行
待看桃李芬芳时
山河葳蕤
致老师
文/卢思宏(云南)
如果不是您播种下知识的种子
或许小树终究还是小树
倘若没有知识的灌溉
沃土也会变得 荒芜
明媚的花朵再娇艳
如果没有
清晨露水的滋养
黯然失色的枯萎
必定也是掩盖不了的结局
一只粉笔上 跃然跳动的文字
谁说它不是最好看的音符
当阳光折射 穿过教室的黑板
那满屏的鲜活
就好比一个个生命萌芽时
破茧而出的翅膀!
七绝.尊师重教
文/李春(云南彝族)
尊师重教计千年,文脉薪传仰圣贤。
化雨春风滋沃土,神州万里续鸿篇。
浣溪沙·忆华年感师恩(韩偓体)(中华新韵)
文/李春(云南彝族)
半世光阴去未停,魂牵母校几回行,
青葱岁月总频萦。
授业师恩如岳重,结缘窗谊似醇浓,
耳边犹荡读书声。
七律.教师颂
文/晚耕(贵州)
肩霜越海赴山乡,数载同心育嫩篁。
爱作春风苏冻草,情燃灯火照书堂。
台前三尺催花绽,鬓畔四时凝露香。
莫道追光行路远,自身已是满庭光。
沁园春·师道吟(苏轼体)
文/潘法顺(云南)
粉笔凝霜,讲台承月,烛影摇红。恰春蚕吐絮,心连寰宇;园丁溉露,志贯长虹。墨海扬帆,书山引路,绛帐青衿晓夜同。凝眸处,看新苗破土,翠染苍穹。 千秋德业谦恭。秉烛者、襟怀云水融。念传经授业,经纶满腹;崇真向善,仁爱盈胸。绛蜡燃情,素心雕玉,桃李芳菲雨露中。抬望眼,正鹏程万里,翮振秋风。
沁园春·绛帐薪传(苏轼体)
——祝第四十一个教师节快乐
文/朱开发(上海)
绛帐春深,薪火灯明,风雨砚耕。
立杏坛三尺,连通今古;灵犀一点,唤醒鲲鹏。
露润新苗,舟航学海,万仞宫墙漫引登。
凝眸处,看千枝桃李,皆向阳生。
堪夸妙手经营。化钧力、匠心塑魄形。
更经仪人表,德风兼济;友亲严亲,温厉相承。
探赜穷微,启关解惑,天地纵横任啸鸣。
逢佳节,愿松筠长茂,月朗星恒。
七律.教师节
文/冷月寒霜(四川)
今逢教学尊师节,众墨佳文敬礼来。
四季辛勤传子识,三朝慷慨育儿才。
终生善得真情至,全付优良智慧开。
输导耕云圆梦想,受恩明记永怀摧。
感念学琴师恩
文/李丽(云南)
世事同行似累枝,不过其内一人师。
东门吹醒百年木,桃李春风自带诗。
诚挚信任胜惜眼,解疑亲奏技能持。
传情达意流云载,丝竹乐音北敬师!
礼赞乡村教师
文/刘津(南京)
布衣粗食乐天真,懵懂村娃引路人。
备课犹甘焚蜡炬,呕心岂计染风尘。
芝兰室内经年秀,桃李门前次第新。
莫道青丝成雪色,且看桑梓满园春。
教师节之轮
文/龙潭水悠悠(云南)
九月终归称故业,今朝直到不微尘。
吾无快乐多清静,各有安恬自纯真。
种德仍须天下士,浇花更赖后来人。
退休惟愿时除旧,前梦长期道作新。
教师节感言(新韵)
韩学成(云南)
桃李收成好,何惜背后夸。
春风播惠雨,只待再开花。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