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正式悬赏20万元,中国境内有营业执照的连锁餐饮企业,只要能证明自己没用到任何冷冻原料和添加剂,或者被罗永浩、媒体证明存在这样的餐馆,我就给20万元。”9月13日晚,新辣道创始人、信良记董事长李剑在其个人视频号直播中公开叫板罗永浩。
一场由网红言论引发的餐饮行业争论,已演变为关于现代食品工业、消费者知情权和餐饮行业标准的深度思辨!
失业君小编 | 文
网络 | 图
“我正式悬赏20万元,中国境内有营业执照的连锁餐饮企业,只要能证明自己没用到任何冷冻原料和添加剂,或者被罗永浩、媒体证明存在这样的餐馆,我就给20万元。”9月13日晚,新辣道创始人、信良记董事长李剑在其个人视频号直播中公开叫板罗永浩。
这场备受业界关注的直播,距离罗永浩在直播间“重捶西贝”刚刚过去近24小时。李剑坦言,尽管与罗永浩是多年好友且有深度合作,但经过深思熟虑,依然决定“趟这个浑水”,哪怕会“引火上身”。
事件始于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公开吐槽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
他随后建议“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这条微博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将西贝和预制菜话题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面对指责,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坚决否认门店使用预制菜,并表示将起诉罗永浩。罗永浩则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
李剑在直播中表示,罗永浩的核心逻辑是“只要用冷冻原料,不管是什么,通通算预制菜”。在他看来,这种观点存在严重偏差,误导了消费者。
“大家不该纠结是预制菜还是非预制菜,而该关注冷冻原料和鲜鱼、鲜鸡、鲜猪等鲜肉相比,哪个对消费者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更实惠?”李剑强调,消费者在意的是哪家的原料能科学证明更健康、投入更好、更实惠,而非概念之争。
李剑指出,现代食品工业冷冻技术是全球肉类供应和安全的重要保障,关键在于餐馆选择品牌可靠的冷冻原料。他并非为西贝或预制菜行业“洗白”,只为澄清道理,纠正误导性言论。
预制菜在中国餐饮市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34.2%,连锁餐饮企业的预制菜使用率更超过了60%。
预制菜之所以被餐饮企业广泛采用,主要原因在于降本增效。在当前餐饮业租金、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预制菜能为餐厅节省大量开支。
贾国龙曾坦言,西贝尝试过全现做的“功夫菜”模式,但成本太高了,“一道菜的制作时间比预制菜多了3倍,人力和时间成本根本撑不起规模化发展”。
罗永浩在直播中展示了西贝后厨冷冻鱼的包装图片,显示该冷冻鱼保质期长达18个月,且含有7种食品添加剂。这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担忧。
专家解释,在海鲜冷冻加工中,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有效改善产品品质、延长保质期并保持营养风味。磷酸盐类添加剂通过螯合金属离子,破坏肌肉蛋白结构,增强持水能力,避免解冻后肉质干柴。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严格遵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明确规定了允许使用的品种、适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合规使用添加剂是安全的,它们主要目标是弥补冷冻对海鲜品质的损伤。
罗永浩在直播中反复强调:“不反对预制菜,只是推动预制菜进餐馆这件事信息透明化,让消费者有知情权”。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厌恶可能更多是因为感觉自己被欺骗和怠慢,而不是因为菜品本身难吃。大多数人表示,不管餐厅是否使用预制菜,都应该主动、准确地标注预制菜菜品。
行业数据显示,主动标注预制菜的餐厅,消费者复购率比隐瞒使用的餐厅更高。这印证了一个简单的商业真理:在信息高度透明的当下,“坦诚”反而能降低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成本。
李剑的20万悬赏不仅是对罗永浩观点的挑战,更是对整个餐饮行业现状的反思。他试图证明的是,完全不用冷冻原料和添加剂的连锁餐饮企业在当今环境下几乎不可能存在。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这场争论反映了中国餐饮业正在经历的工业化转型阵痛。随着成本上升和规模扩大,完全依靠传统厨艺现场制作的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连锁餐饮的需求。
未来的餐饮行业可能会走向更加透明化的模式,消费者有权知道自己所食用的菜品是如何制作的,使用了哪些原料,以及经历了怎样的加工过程。
截至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连锁餐饮企业的预制菜使用率超过60%。
西贝事件后,全国370余家门店开放后厨参观,同时上线“罗永浩”套餐供消费者自由点选。但最新消息显示,为了保证后厨正常运行,全国门店已暂停后厨参观。
监管环节也存在空白。2024年3月由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预制菜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预制菜需满足“在中央厨房完成全部制作流程,门店仅需加热即可出餐”的标准。
但对于何为预制菜、如何标识等问题,仍缺乏统一科学标准与公众共识。
议
网友热议
@酥糖少爷甲(IP沪):
李剑这波操作硬气!终于有行业大佬站出来说公道话了,冷冻技术本来就是现代食品工业的保障,非要妖魔化预制菜真是非蠢即坏!
@邹子欢996(IP京):
站队罗永浩!消费者就是有知情权,我去餐厅花现做菜的钱买加热包,这不就是欺骗吗?支持强制标注预制菜。
@李诃宝996(IP粤):
两边都在偷换概念吧?李剑把冷冻原料和预制菜混为一谈,老罗把西贝代表整个行业。其实关键是食品安全和明码标价。
@王小石zetaa(IP苏):
作为餐饮从业者说句实话:现在完全不用冷冻原料的连锁店根本不存在。李剑这20万悬赏根本没人能拿到,营销高手啊!
@醉梓菩summer(IP津):
添加剂才是重点吧?保质期18个月的鱼还要卖现做价格,西贝这波确实不冤。餐饮行业该提升的是透明度而不是互相攻击。
@Anniela81(IPHK):
经过这场争论,我突然意识到:可能我吃过的外卖大部分都是预制菜...细思极恐...
最后一条,
情绪稳定……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