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镇上每次唱戏,都要把虎嫂请去。她就早早把猪杀好,一切收拾停当,让男人在小店卖肉。男人外号叫“老蔫”,干活慢,窝囊。她曾命令男人学杀猪,可他拿起刀子,手就不停地颤颤。她常把男人训得一愣一愣的,但男人并不感到委屈。
五七年,我在金桥镇工作了一年。几十年过去了,耳闻目睹的虎嫂的一些事迹,已在我脑海中形成了永不飘逝的记忆。
我不知道她的名氏,只知道人们称她为“虎嫂”或“牛壮娘”。
虎嫂杀猪卖肉。不管多肥壮的猪,扑腾、叫唤得多吓人,她一刀进去,保管丧命。
镇上每次唱戏,都要把虎嫂请去。她就早早把猪杀好,一切收拾停当,让男人在小店卖肉。男人外号叫“老蔫”,干活慢,窝囊。她曾命令男人学杀猪,可他拿起刀子,手就不停地颤颤。她常把男人训得一愣一愣的,但男人并不感到委屈。
虎嫂把门检票,是房顶上开门——六亲不认。
开戏后,虎嫂握着手电筒,在观众外巡视。倘若有人胆敢拥挤或吼喊,她的像蒲扇似的大手就会钳住他的胳膊,把他拉出剧场。就是对付粗壮的汉子,也如同手捏烂杏、沙地拔葱。
一次,县里来了个剧团,主演的艺名叫“八岁红”,把人都看迷了。人们说,不吃饭,不上工,不能不看八岁红。镇长派人去请,那剧团不肯来;镇长亲自出马,那剧团还是不动心,理由是:镇上戏院条件差,观众站着看戏,秩序不好维持。镇长一拍胸脯、竖起大拇指说:“你们知道是什么人维持秩序吗?是只老虎!多少剧团在我们镇上唱,都是风平浪静!”
剧团来了!
戏院内没有宿舍。虎嫂家是镇上有名的干净户,厕所在院墙外,家中空气好。八岁红和为她保管戏装的娘就安排在虎嫂家住。头一天上午,八岁红把住处安顿好去解手。虎嫂又把戏院打扫了一遍,打扫得旮旮旯旯像水洗过一样。回家路上,看见三个小家伙,其中一个蹑手蹑脚到在厕所后,胳膊一抡,调头就跑。八岁红一声尖厉地叫。虎嫂飞跑过来,抓住那个到厕所后的小家伙——九棍。九棍娘外号叫“下蛋鸡”,生了九个小子六个闺女。
八岁红娘出来了,满脸愤怒:“谁往厕所扔砖头了?溅了俺闺女一屁股屎。要是扔到头上,那还了得!俺去找团长,不在这里唱了!”虎嫂火冒三丈,啪啪往九棍屁股上打了两下,疼得九棍惨叫。霎时,九棍的半个屁股肿得比那半个高出半尺。下蛋鸡得到那两个小家伙报信,跑来,像只斗架的鸡,脖子中的毛都竖立起来了:“你凭啥打俺孩子!”“因为你孩子不学好,给咱镇上丢人!”虎嫂的高喉咙大嗓门,招来了很多围观的人。人们纷纷给下蛋鸡吵起来。这个说,你们光管生养,不管教育,你们的孩子都欠揍!那个嚷,剧团要是走了,就不怕大家的唾沫淹死你!下蛋鸡眼见炸弹扔到了公共厕所里——激起了民愤(粪),软了,拉拉虎嫂的衣袖说:“牛壮娘,一碗水泼到地上了,你说,该咋办吧?”虎嫂说:“马上拉着孩子去道歉,把人家的衣服洗十遍,再给五块钱赔偿费。”我一听,不禁打了个寒战:我每月的工资才26元,让九棍家拿出五块钱,那不是狮子大开口——吓人吗!下蛋鸡说:“俺家哪有钱啊!”虎嫂把粗胳膊一挥:“没钱?快去借!”下蛋鸡说:“俺去哪儿借呀?”虎嫂说:“走,到俺店里拿!”
八岁红没有走,也没要那五元钱。下蛋鸡还钱时,虎嫂只收下四元,说:“你领九棍去诊所看看,一元不够,回来再拿!多了,不用退!”又回头瞪了九棍一眼,“以后再不学好,打折你的腿!”
一年,张村大会的头一天,虎嫂去卖肉。刚过午,肉就卖完了。她骑着自行车往回返。天特热,一路上不见一个人影。路过大树林时,听到有人喊:“救命——!”虎嫂吼声如雷:“住手!”震得树叶纷落。到跟前,见一彪形大汉手中握着刀;一年轻女子还躺在地上,正哆哆嗦嗦往上提裤子。虎嫂怒目圆睁。大汉一看,是个长长头发的,不再心慌:“你少管闲事,不然,老子把你也弄了!”虎嫂喝斥道:“你敢老虎嘴里拔牙!”那汉子怪叫一声,举刀向虎嫂扑来。虎嫂飞起大脚,汉子的刀哐啷一声掉到地上。虎嫂虚晃了一下手中的剌肉刀,又飞起一脚,正踢到汉子的裤裆中。汉子打着滚喊疼。虎嫂急忙从车篓里拿来绳子,把汉子五花大绑起来,放到车后座放猪肉用的木板上,便用绳子捆。汉子变成草鸡了,问:“你要干啥?”虎嫂说:“把你送到公安局!”汉子苦苦求饶:“俺还没占上她的便宜,你就来了。你一脚踢到俺的命根子上,现在还疼得难忍。你高抬贵手,算两清了吧!”虎嫂说:“没门!要不是有国法,见了你们这号人,我见一个骟一个!”
……
作者简介:刘丙绪,1937年生,邢台市南和区人,一生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为河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邢台地区理事,生平事迹被载入河北省出版的《一代教育功臣》。2004年,国家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证书和奖章。七十二岁结束教学生涯后,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为河北省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散文《挥泪忆母德》获全国纪实散文”二等奖,被多家媒体转载。《挥泪忆母德》和诗歌《祭母文》分别被选入《邢台市新时期文学作品选》散文卷和诗歌卷。小小说《一个带夫改嫁的女人》、《这回结婚不算》均获人民日报《大地》月刊社三等奖;《尖嫂送礼》得到国家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兆胜先生的评介,被选入数十种书刊;《传染病》获“经典民间故事”奖;《三个不眠之夜》被选入《2023年全国微型小说精选》;《胖女人和瘦女人》入选《高中现代文阅读训练》。邢台市电视台《牛城我最红》栏目和中共邢台市老干部局出版的《夕阳美》一书广播、刊登了其八十多岁高龄后的事迹。其著作有:小小说、散文、诗歌集《秋菊溢香》、《亲情交响》,散文和诗歌集《永恒的情愫》,小说集《黑黑和白白》、《一线霞光》和中篇自传体小说《永不飘逝的记忆》。
来源:半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