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虾仁有沙”到“学生说臭”,上海校园餐供应链漏洞曝光!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7 16:52 1

摘要:“今天午饭的虾仁炒蛋怎么没了?”近日,上海多所小学的学生刚走进食堂,就发现菜单上的“C位”菜被临时撤下。一些孩子告诉家长:“闻起来像臭鸡蛋。”消息在朋友圈迅速发酵,#上海小学生这吃的啥啊#冲上本地热搜。

“今天午饭的虾仁炒蛋怎么没了?”近日,上海多所小学的学生刚走进食堂,就发现菜单上的“C位”菜被临时撤下。一些孩子告诉家长:“闻起来像臭鸡蛋。”消息在朋友圈迅速发酵,#上海小学生这吃的啥啊#冲上本地热搜。

一、一道菜两种说法:家长“闻臭”,供应商“检沙”

据家长提供的照片,原本应呈淡黄色的虾仁炒蛋,颜色发暗、边缘渗水。一位三年级学生说:“我闻了一下就想吐。”当天傍晚,承担供餐的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回应:接到个别学校反映“虾仁有细沙”,公司主动召回该批次菜品,并非网传“发臭”。绿捷强调,自检结果“感官正常”,否认存在食品安全事故。

“含沙”与“发臭”性质天差地别:前者是原料清洗不彻底,属于质量瑕疵;后者可能涉及蛋白质变质,是严重的食安风险。家长认为,供应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难以令人信服;而教育局发布的“情况说明”仅承认“确有撤菜”,对原因未置一词,更加剧了公众焦虑。

二、体量惊人:500所学校、50万份餐,牵一发而动全身

公开资料显示,绿捷成立于1998年,拥有HACCP、ISO22000双体系认证,业务覆盖上海16个区50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日均供餐量超50万份,堪称“隐形食堂”。如此体量意味着,哪怕万分之一的失误,也可能影响50张餐桌、上百个家庭。2019年,上海推行AB制午餐模式,即一家学校同时签约两家供应商,学生可二选一,以提高餐品多样性。然而,此次事件表明,竞争机制并不能天然屏蔽风险,一旦供应商自查不严、学校验菜流于形式,“双保险”就会瞬间失灵。

三、流程溯源:三道关卡为何都没“截住”问题虾仁?

原料关:绿捷声称虾仁来自江苏如东某备案养殖基地,每批次附带动检合格证明。但家长要求公布9月XX日进货台账、快检记录,企业以“商业机密”为由未全盘公开。加工关:根据规定,中央厨房应对水产品进行“双清洗、双检测”(感官+挥发性盐基氮)。若确如企业所言“只是细沙”,说明前处理设备筛网破损;若孩子闻到臭味,则可能在4℃冷链运输或10℃分装环节脱冷。终端关:学校须执行“一看、二闻、三尝”的感官验收和125克留样制度。有老师透露,当天厨师长发现“味道不对”才紧急撤菜,但未能留存影像证据,导致事后举证困难。

四、家长陪餐制:从“可选项”到“必选项”

事实上,上海早在2013年就试点“家长陪餐”,但多校以防疫、秩序为由,将陪餐频率降到每学期一次。此次事件后,不少家长呼吁“像 airbnb 房东评价一样”实时打分:打开 App,当天后厨直播、食材快检数据、菜品评分一目了然。浦东某小学家委会已自发排班,每天3名家长7:30进驻中央厨房,跟随质检员抽检,并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最高同时在线2万人。专家指出,技术不是难点,关键在于教育、市监、卫健三部门数据互通,让家长监督“看得见、查得到、管得了”。

五、从“亡羊补牢”到“预防为先”:校园食安需要四把锁

区块链+物联网锁:食材流向实时上链,温度、湿度传感器异常自动报警,数据同步到教育局大屏。飞行检查锁:市监部门每月随机抽查20%中央厨房,夜查、假日查、节假日查交替进行,检查结果与招投标直接挂钩,一次不合格即暂停三个月投标资格。快检+第三方实验室锁:对高风险品种(虾仁、牛腩、鸡蛋)实施“企业自检+第三方平行检验”,双份报告不一致立即启动风险会商。家长委员会+责任保险锁:家委会拥有“一票暂停”建议权;企业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每次事故赔偿限额不低于1000万元,真正让“赔到心痛”成为质量内驱力。

六、结语:给孩子一口放心饭,是城市最底线的温柔

从“虾仁炒蛋”到“50万份午餐”,这场风波再次提醒:校园食品安全没有“差不多”。在机器视觉、区块链、大数据触手可及的今天,技术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看得见的信任”,关键看城市管理者有没有“用得起来的决心”。期待上海用最快速度公布调查结果,更期待全国以此次事件为切口,建立“预防为先”的长效机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而不是在跑道上奔向厕所。

毕竟,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就藏在它对待孩子饭碗的态度里。

来源:大卫行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