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男性情爱班:教做家务,挑卫生巾,去爹味儿

360影视 2024-12-22 19:51 4

摘要:近些年,女性主义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男性主动了解性别议题。当觉醒的女性遇见接触性别议题的男性,彼此加深了解后,关系会变得更融洽吗?

情与爱,被看作人类天性的自然流露,男女之间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这也使得两性关系成为亘古不变的难题。

近些年,女性主义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男性主动了解性别议题。当觉醒的女性遇见接触性别议题的男性,彼此加深了解后,关系会变得更融洽吗?

四川大学社会学硕士苏南在做学术研究时发现,尽管人们的认知拓宽了,两性之间却出现了更多的冲突和对立。于是她在去年成立了倡导性别友善的社群“山坡simple”,甚至特意开设了一门“致进步男性情爱自修课”,想从男性视角出发,消除他们对亲密关系和性的认知误区,形成更包容的两性氛围。

她教前来报名的男性学员学会与伴侣沟通,从如何挑选卫生巾到更合理的家务劳动分工,告诉他们性生活中女性的真实感受,也讲述亲密关系的背叛与维系。

参与的男性来自不同的成长背景,多数人从未接触过正式的性教育。有人单身至今没有找到伴侣,有人困惑为何自己长期被周围人评价“爹味”。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却开始主动承担更多的家务劳动,对自己的婚姻做深刻反省。

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爹味、邋遢、难沟通,

这代“问题男性”通过补课重塑自我

“我觉得自己挺正常,为什么身边人总说我‘爹味’重?”

“为了这个家我努力打拼,老婆不开心我就拼命哄,怎么还是走到离婚这一步?”

“是不是女性都很喜欢做家务?她们的(卫生)标准有点苛刻了吧?”

这些都是男学员们向我提出的问题,袒露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困境。报班的男性很务实,他们带着特定的问题来听课,渴望通过学习找到解决困境的“药方”。

苏南在做分享

第一期报名“致进步男性情爱自修课”的学员,构成上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男女各占一半,年龄跨度广泛,从18岁到50岁的参与者都有。有人是自己主动报名,有位年轻男性替父亲报班,还有一对情侣为进一步了解彼此,共同走进了课堂。

有人想开启一段新关系,盼望能从零开始发展一段感情。有人从小到大没接受过性教育,想借助这个机会填补认知的空缺。课堂上,还有女性学员希望自己学会用“男性思维”谈恋爱,甚至有人明确表示自己是来找男朋友的,认为这里遇到的男性更具性别意识,“起码能相处得舒服”。

开设这门课后,我深刻意识到,囿于性别处境,尽管很多男性真心实意地努力尝试理解女性,但他们的知觉与感受如同被堵塞的泉眼,难以顺畅地产生真正的共鸣。

例如,一些男性困惑地对我表示:“我真的无法想象痛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也不知道在痛经时工作会是怎样的状态。”在伴侣怀孕后,他们很难完全体会孕育新生命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以及产后面临的人际关系挑战和重返职场的心理压力。

面对同居女友因繁重家务而情绪崩溃时,这些男性茫然失措,不理解为何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会让对方承受巨大的负担。

《好东西》里的“前夫哥”,刚刚接触性别议题却一知半解

两性之间确实存在理解的鸿沟。那么, 这种鸿沟可以通过沟通来弥合吗?

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许多男性缺乏主动沟通和交流的意识。他们倾向于下意识地回避冲突,甚至误将这种回避视为情绪稳定的表现。

男性面对冲突时,常常压抑自己的情感,采取诸如沉默以对、滑跪道歉或放低姿态哄人等策略来试图解决问题。然而,社会学研究表明,这些未妥善处理的情感会通过抽烟、酗酒、赌博等不良习惯,甚至是通过暴力行为来发泄。它可能模糊家庭内外的界限,带来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哄人”这一行为模式尤其值得反思。很多男性习惯于说“哄女孩子”,并困惑于“哄也哄了,宠也宠了,为何关系仍然会破裂?”

很多家庭剧都有“哄老婆”情节,“哄”无法真的解决问题

图源《小欢喜》剧照

一位刚离婚的男性告诉我,虽然自己无意复婚,但非常想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与前妻婚姻破裂?我跟他共同复盘了那段婚姻,最终发现核心问题是婆媳关系。

在东亚社会的家庭结构中,男性扮演着连接妻子与母亲的关键角色。如果不能有效调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家庭琐事纷争、观念差异碰撞以及情感诉求分歧便会逐渐累积,成为难以释怀的心结。

而他的做法与大多数男性相似,停留在“两边哄”的层面:在母亲面前强调妻子的辛苦与不易,转身又在妻子那里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当妻子的情绪累积到无法承受的程度时,最终导致了离婚。

“哄人”本质上是将对方视为需要安抚的孩子,而非能够独立思考的成年人。很多男性在这种方式上耗尽力气,结果却努力错了方向。这种方式只关注于情绪的即时消解,无法增进双方对彼此的理解和亲密感。

进步男性第一步:

了解女性感受,为伴侣挑选卫生巾

来报名的大部分人跟这位男性一样,最开始寻求的是“技巧”。

在当前的社会文化中,男性通常被期望扮演解决问题、采取行动的角色。这种定位导致他们更倾向于寻求快速、直接、有效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而非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

苏南做性教育时和参与者的合照

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聚焦于“技巧”的教程——从生理上的姿势技巧到心理操控(如PUA)的策略。如果过度依赖这些技巧,实际上是本末倒置。

因此,我决定先提升他们对情爱的基本认知。之所以强调“情爱”这一概念,是因为它融合了生理欲望与情感联结。在聊性的那堂课上,许多男性表达了对自身硬度、尺寸、持续时间和姿势技巧等方面的担忧。这些焦虑背后,反映出他们对性的理解过于狭隘,局限于生理,忽视了情感和心理层面。

我暂时搁置对性生活的讨论,转而教大家更好地理解女性的身体,讲解阴蒂的构造,播放科普纪录片,介绍雌激素、孕激素在性周期中的波动如同潮汐的涨落般起伏,并不断强调:“(性的)关键不在于技巧,而是脑子(思考)。”

我想传达的是,性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独特过程。性反应中,刺激如同油门,压力是刹车,通常会抑制性唤醒。然而,大约20%的人在压力环境下,反而表现出更高的性欲,这种个体差异取决于每个人的“组合器”机制。

如果你的伴侣是属于那20%,你如何理解这件事?这是一种道德上的“不检点”吗?

我还介绍了性反应周期的四个主要阶段:唤醒、兴奋平台期、高潮和疲软恢复期,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高潮”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是把“高潮”作为一段性行为的目的吗?

在开始讨论这些问题前,许多男性倾向于将性体验的质量单纯归结为“是否够爽”,并感受到一种必须在性生活中表现出色的压力——这是社会期望下证明男子气概的一部分。但实际上,性的愉悦度并非仅仅由生理因素决定,而是源于一系列复杂的因素。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跟她的前夫共同生活了13年,结婚9年。大部分时间里,男方因长期酗酒无法勃起,最终两人选择了离婚。这背后反映的是双方生活习惯和价值理念的深刻差异。

我问过很多女性:“你希望男性做些什么,以便更好地跟你互动?”有人提出,希望伴侣能够了解如何为自己选购卫生巾。

于是,我又专门花时间给男性学员讲解如何挑选合适的卫生巾,教大家看配料表,了解不同“添加剂”的功能及其可能的影响。

脱口秀演员庞博曾分享帮太太购买卫生巾的经历

由于内容丰富,那次我拖堂了,起初感到有些不好意思。然而,很多人私下对我表达了感谢。他们说,卫生巾这个领域一直是他们的知识盲区,而这次分享让他们有机会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女性的需求和体验。

有位单身男性主动到超市练习选购卫生巾,他还特意将配料表拍照分享到群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另一位男士则开始在车里备包卫生巾,以便随时帮助有需要的女同事。然而,这个举动被身边的女同事误解,说他“变态”,让他感到有些挫败。

群内关于生活中的性别话题讨论

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深思。过去,我们常常把目光放在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上。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女性对于自己身体和生理状况的认知观念,甚至比男性更为滞后。

错位和碰撞

在两性关系中,除了生理上的性吸引之外,情感联结和深层次的关系构建同样至关重要。

男性很少从复杂的系统角度考虑问题,常常将生活中的复杂情境简单化。有些男性在出轨被发现后,会想得很简单“那就离婚吧”。他们可能觉得,反正离婚前后都是妻子负责照顾孩子,自己的生活不会有太大变化。

但实际上,出轨不仅改变了两个家庭的结构,还涉及到如何面对自己的孩子、前妻及其父母等一系列问题。

出轨男自白,图源《好事成双》

当面对双方父母的指责和孩子的疏远时,这些男人往往感到完全崩溃,仿佛生活被炸成了一片废墟,而自己无力重建。这实际上源于他们对家庭、生活和关系的理解过于简单化,以及在应对复杂情感和现实挑战时的能力严重不足。

此外,我发现国内许多男性的婚恋观念是十分落后的——他们普遍认为亲密关系的核心在于单纯的经济支持。在他们的认知中,自己的赚钱能力越强,伴侣就会越爱他;只要钱足够多,伴侣就不会离开他。

这种观念深深植根于我们长久积淀的社会文化之中。传统观念里,社会对男性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公共领域中取得成就,求功名、走仕途、买车买房,追求地位、权力和财富。这些成就被视为传统婚姻中非常有力的砝码。男性没有意识到,有效的情感交流对一段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成人性愉悦主题分享,苏南和参与者合照

他们忽略了,女性是在不断进步的。

现代女性,尤其是在城市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不再依赖男性也能过得很好。此外,代际支持也减轻了她们的生活压力。因此,这些女性在选择伴侣时更加注重个人匹配度和关系质量,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提供更高层次情感支持和生活质量的人。

当两性关系进入同居空间并形成互动闭环后,性别观念的错位和碰撞在家务劳动上的表现尤为突出。根据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在业女性工作日平均用于照料家庭成员、做饭、清洁和日常采购等家务劳动的时间为154分钟,约为男性的2倍。

班上的男学员未能充分意识到,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面对与男性相似的工作和学习压力,还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家务琐事上。这些看似细微的家务劳动,消耗了女性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家务劳动主题分享

为了帮助男学员深刻理解家务劳动的压力,我设计了一个游戏。

游戏的第一轮是通过动宾短语接龙来列举常见的家务劳动,如“洗衣服”、“做饭”、“带孩子”、“考虑今天吃什么”。输掉的人需要在下一轮游戏扮演小组汇报者的角色,分享小组讨论里更为复杂的家务内容。

第二轮中,他们被要求将家务劳动细分为三个具体步骤。以做饭为例,首先考虑今晚有几个人要吃饭、哪些食材可用、做什么菜品以及口味偏好,还要考虑到是否有特殊的日子。接下来是准备阶段,包括洗菜和切菜,最后才是实际的烹饪过程。到了第三轮,我们进一步将家务劳动拆解为六个步骤进行详细探讨。

三轮下来,许多男性惊讶地发现,原来日常家务劳动是非常细化的,如同精密机械中的微小齿轮,彼此咬合,看似细小但绝不简单,集认知判断、情感付出和体力消耗于一体。

这个游戏就像一块棱镜,折射出了家务劳动中性别分工失衡的普遍现状。那节课最后,我安排了一个评估环节,要求男性学员诚恳地为自己在家务活动中的贡献程度打分,而女性学员基于日常观察,对伴侣在家务上的投入与表现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结果显示,能够获得6分以上的男性凤毛麟角。

“看到他们学会做家务、征求性同意,

我觉得很值得”

在学生时代,我就对性别议题很感兴趣。攻读社会学研究生期间,我深入探讨了关于性别与劳动、健康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论视角。

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尽管近年来女性主义兴起,人们了解了更多新的理论和话语,但性别对立的情绪却越来越严重了。

为什么大家的认知拓宽了,反而出现了更多的冲突?

苏南设计的内容

在跟具体男性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人感到非常委屈。他们不明白为何自己忽然被贴上“爹味”、“油腻”、“PUA”、“逃避问题”等标签。

因此,我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坚持“识别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我会详细解释现实场景中冲突产生的原因,然后提供实操要点,帮助他们找到解决方案。

以婆媳矛盾为例,这种冲突的本质并非要搞定妻子或母亲,而是男性在这其中隐形了。作为丈夫和儿子,男性应当明确并维护好家庭成员之间的边界。比如,可以诚恳地与母亲沟通,表达小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主轴的立场,希望她能够减少对孩子教育和日常生活的干涉。同时,也要注重安抚父母的情绪,避免让他们感到被忽视。

我鼓励男人们主动认领和承担家里的部分劳动,避免使用“我帮你承担什么”这样的表述,因为这暗示了家务是单方面负责的领域。要注意不留隐形家务,如洗碗后不擦桌子。更重要的是,不要对伴侣所做的家务随意评价,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评论,都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令人鼓舞的是,我不断见证这些男性发生的积极转变。

我曾给他们播放性同意教育短片《喝茶》,用“喝茶”这一日常行为来比喻性行为,强调对方必须“有意识”并且“明确和持续同意”,性行为才是被允许的。

一位男学员感慨道,这是他首次接触“性同意”这个概念,以前从未意识到性同意的重要性,他甚至表示以后在与人发生关系时,脑海里都会闪过《喝茶》的片段。

英国性教育短片《喝茶》

另一位男学员组织了一个关于反家庭暴力的线下工作坊。他自己曾是亲密关系暴力的受害者,如今能够勇敢地站在众人面前,分享自己的经历,深入讲解权力关系和社会文化因素,当时我觉得特别感动。

当男性勇于正视和袒露自身的脆弱时,他们会变得更加包容和强大。传统的男性气质强调阳刚、有钱、有社会权力,不能示弱,其实像一块又大又硬的钢化玻璃,表面强悍,实则脆弱易碎。

我们倡导重塑男性气质,提出了5个关键词:

好奇心、勇气、同理心、严谨、承诺。

重塑的过程很漫长,需要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努力。

刚开设“致进步男性情爱自修课”时,有人问我,作为女老师面向男学员,“异性”这个元素,是否会成为沟通的阻碍?

我肯定地回答,完全不会。当我真诚地面对男人们,真心想帮助他们改善问题,他们是能够感觉到的,也愿意相信我。尽管我们的性别不同,但沟通和互助是可以发生的,因为我们是一个个具体而完整的人。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