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欧赛斯服务的老恒和料酒为例,老恒和料酒的最大竞争优势是“谷物原酿”,老恒和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年份至香”,老恒和核心价值的支撑体系是“六零三四五”,即:
就是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建立品牌核心价值体系、完成清晰的品牌核心价值充分演绎,并统领未来所有的品牌种草内容,并对接流量热点及日常运营的种草方式。
以欧赛斯服务的老恒和料酒为例,老恒和料酒的最大竞争优势是“谷物原酿”,老恒和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年份至香”,老恒和核心价值的支撑体系是“六零三四五”,即:
六真酿:真原酿、真陈酿、真酵酿、真曲酿、真料酿
零添加:零添加酒精、零添加防腐剂、零添加着色剂、零添加味精
祛三腥:祛鱼腥、祛肉腥、祛禽腥
提四香:提鲜香、提芳香、提醇香、提久香
丰五味:红烧更香、清蒸更香、炖煮更香、腌制更香、爆炒更香
以上的“六零三四五”就成了老恒和料酒品牌种草的总纲。
就可以以“六零三四五”来对接流量热点、对接用户消费场景、对接话题,这样既可以广泛种草,但是“草散而行不散”,所有的草都指向一个品牌核心价值点“时间至香”,都在紧扣品牌战略定位,都在植入消费者心智,都有复利效应。
这样就避免了很多品牌都陷入了“为种草而种草”的误区——今天追短视频热点,明天做直播秒杀,看似热闹,却没留下任何能沉淀的价值。
是让每一次种草都紧扣品牌战略定位,把产品故事、用户案例、品牌理念转化为“可复用、可增值、可传承”的内容资产,最终让内容从“营销的附属品”,变成“品牌的核心载体”。
很多品牌的种草之所以无效,根源在于“种草内容与品牌定位脱节”。
卖高端护肤品的,却靠“9.9元小样秒杀”种草,看似带来了短期销量,却稀释了品牌的高端定位;做专业口腔护理的,却用“搞笑段子”吸引流量,用户记住了段子,却没记住品牌“温和护理”的核心价值。
而定位式种草的本质,是让每一条种草内容都成为“品牌定位的翻译官”,把抽象的定位,转化为用户能感知、能共鸣、能记住的具体内容。
就像参半,其品牌定位是“益生菌口腔护理专家”,所有种草内容都围绕这一定位展开:产品种草时,不只是说“漱口水好用”,而是拆解“益生菌如何平衡口腔菌群”“无酒精配方如何实现温和不刺激”,把“益生菌”这一核心定位,转化为用户能理解的“解决口腔异味、敏感的具体方案”;用户案例种草时,选取“长期用传统漱口水导致口腔敏感,换参半后改善”的真实故事,让定位通过用户口碑落地;品牌理念种草时,传递“口腔护理不是‘治病’,而是‘日常保养’”的价值观,呼应“益生菌温和护理”的定位。这些种草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指向“益生菌口腔护理专家”这一核心,每一次种草,都是对品牌定位的一次强化,每一条内容,都成为品牌定位的“具象化资产”。
反观那些“无定位种草”的品牌,今天推“网红爆款漱口水”,明天发“明星同款牙膏”,内容杂乱无章,用户无法形成统一的品牌认知。最终的结果是,流量来了又走,用户买了又忘,品牌始终在“追流量”,却没能用内容沉淀下任何与定位相关的价值——这正是定位式种草与普通种草的核心区别:前者是“用内容筑墙”,后者是“用流量填坑”。
欧赛斯一直强调,“品牌是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而内容是符号的载体”。
定位式种草的关键,不是产出多少条内容,而是能否通过种草,构建一个“有价值、有辨识度、有情感共鸣”的内容资产库——这些资产不是“一次性消耗品”,而是能反复复用、持续增值、代代传承的“品牌富矿”。
定位式种草的“价值”,源于内容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而这种匹配,必须紧扣品牌定位。
以戴森为例,其定位是“黑科技家电专家”,种草内容从不堆砌参数,而是聚焦“黑科技如何解决用户痛点”:推广吹风机时,内容是“无刷电机如何实现3分钟快速干发,避免高温损伤发质”;推广吸尘器时,内容是“气旋技术如何吸净缝隙灰尘,解决宠物家庭的清洁难题”。这些内容的价值,在于它不只是“卖产品”,而是“给用户提供解决生活痛点的方案”,而方案的核心,正是戴森“黑科技”的品牌定位。这些内容沉淀下来,就成了戴森的“解决方案库”,用户在搜索“快速干发”“宠物家庭清洁”时,会主动找到这些内容,品牌无需再花高额流量费,内容本身就成了“免费的获客工具”——这就是内容资产的“复用价值”。
定位式种草的“辨识度”,是让用户看到内容,就知道“这是某品牌的内容”,而这种辨识度,来自内容与品牌定位的深度绑定。
比如星巴克,其定位是“第三空间”,种草内容始终围绕“休闲、社交、仪式感”展开:场景内容是“午后在星巴克靠窗的位置,喝一杯拿铁看一本书”;产品内容是“星冰乐的奶油顶如何搭配,成为夏日社交的拍照神器”;用户内容是“朋友聚会在星巴克,用星礼卡互送祝福”。这些内容有一个共同的“星巴克符号”——无论是场景、产品还是用户故事,都传递着“第三空间”的定位,用户哪怕只看一张图片、一段文案,也能瞬间联想到星巴克。这种辨识度,让星巴克的内容在海量种草信息中脱颖而出,也让内容资产成为“品牌的专属记忆点”,避免陷入“内容同质化”的泥潭。
定位式种草的“情感共鸣”,是让内容超越“功能介绍”,触达用户的情感需求,而这种共鸣,必须源于品牌定位背后的价值观。
以江小白为例,其定位是“年轻人的情感表达酒”,种草内容从不讲“酒的口感多好”,而是聚焦“年轻人的情绪”:毕业季的内容是“敬青春,敬不散的我们”;加班夜的内容是“累了就喝一口,明天继续出发”;失恋时的内容是“把情绪交给江小白,把未来交给自己”。这些内容的核心,是江小白“用酒承载情感”的定位,它让用户觉得“江小白不是一瓶酒,而是一个能懂我的朋友”。这些情感化的内容沉淀下来,就成了江小白的“情感资产库”——用户在有情绪需求时,会主动关联江小白,这种情感连接,比任何短期流量都更持久,也更有复利效应。
很多品牌觉得“厂房、设备是资产”,却忽视了内容资产的价值。
其实,厂房会折旧,设备会淘汰,但优质的内容资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值:一年前的用户案例,今天依然能打动新用户;三年前的品牌故事,现在依然能传递品牌理念;五年前的产品解决方案,未来依然能为用户提供价值。就像可口可乐,百年前的“快乐、分享”主题内容,今天依然在被复用、被改编,成为品牌穿越周期的核心动力——这就是定位式种草的终极价值:让内容资产成为“品牌的生命力”,比短期流量更有复利,比有形资产更有韧性。
从欧赛斯的战略视角来看,“定位式种草”不是一种营销技巧,而是品牌最大的内容战略——它要求品牌从定位出发,把每一次种草都当成“内容资产的储蓄”,把每一条内容都变成“品牌定位的传递者”。当品牌的内容资产库足够丰富时,就不再需要依赖“流量红利”,而是能靠内容本身“自带流量、自带信任、自带转化”;当品牌的内容能持续传递定位时,就不再是“昙花一现的网红”,而是能“穿越周期的经典品牌”。
来源:李二狗的乡村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