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喜欢这个问题,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内心深处那些被日常掩盖的波澜。长久以来,生活的节奏推着人向前,真实的自我在琐碎中渐渐模糊,敏感被磨钝,心灵也因麻木而失去了追问的力量。然而,正是那些令人不安的恐惧与焦虑,构成了我生命中最真实的部分。它们并非全然负面,反而像成
很喜欢这个问题,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内心深处那些被日常掩盖的波澜。长久以来,生活的节奏推着人向前,真实的自我在琐碎中渐渐模糊,敏感被磨钝,心灵也因麻木而失去了追问的力量。然而,正是那些令人不安的恐惧与焦虑,构成了我生命中最真实的部分。它们并非全然负面,反而像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养分,一次次推动我去面对、去理解、去超越。情感的不安、对认可的渴望、对孤独的抗拒、对自我价值的追寻,这些焦虑曾如影随形。我害怕被抛弃,害怕严厉的责备,害怕喧嚣中毫无意义的热闹,更害怕付出后得不到回应,害怕在自我认知崩塌后陷入无尽的否定。
但随着年岁增长,许多曾经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焦虑,慢慢变得轻了。他人的目光不再如利刃,喧闹也不再令我惊惧,我学会了不再为不属于我的过错背负愧疚。可最终,仍有一样东西让我无法释怀——那就是死亡,无论是具体的离别,还是抽象的终结。大学时那位前后座的女同学,瘦瘦的,白白的,爱开玩笑,我们曾约定一起出国深造。可入学不久,她便被查出白血病。我们去医院看她,那是最后一面。她戴着帽子躺在床上,依旧谈笑风生,我们强忍泪水,聊着家常,却深知每一句话都是无声的告别。她的葬礼上,我望着寺顶的光塔,竟有种奇异的错觉,仿佛她仍跟在我们身边,一如往常。祖父走后,我也常在梦中见他伏在桌前,用粗针为我缝制笔记本;醒来时,仿佛还能看见他穿着粗布棉衣,在那棵歪脖子树下,脊背抵着树干,做着他自创的健身操。死亡并未真正带走他们,他们的身影在记忆里愈发清晰,一次次被重新唤醒,对抗着时间的侵蚀和遗忘的深渊。
《寻梦环游记》里说,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无人记得你。我深信,只要我还记得,他们就依然活着,在我的梦里,在我的文字里,在我每一次呼吸中延续着他们的存在。科学无法解答死后世界,但人心自有它的答案。那些关于轮回、天堂、孟婆汤的传说,或许都是人类对永恒联结的渴望。每当恐惧袭来,我便告诉自己:好好活着,就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毕业前,我和同学再次拜访了那位女生的家,她父母包了饺子,我们围坐吃饭,平静而温暖。客厅里,她的照片静静摆放,孩子在旁嬉戏,电视轻声播放着节目。那一刻我明白,死亡带走了她的身影,却带不走她留下的爱与记忆。只要我们还在前行,她就从未真正离开。
来源:晓晓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