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邦兰,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士长,担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康复护理专委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等专利6项。工作中积极参加科普创作,曾获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三防一管专项活动”健康科普创作大赛三等奖、院内健康科普宣教比赛第一
本期由健康管理中心杨邦兰为大家科普幽门螺杆菌的那些事儿。
作者简介
杨邦兰,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士长,担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康复护理专委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等专利6项。工作中积极参加科普创作,曾获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三防一管专项活动”健康科普创作大赛三等奖、院内健康科普宣教比赛第一名。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朋友圈的“秋天第一杯奶茶”再次如期而至。一杯温暖的奶茶捧在手心,是问候,是仪式感。你会愿意和伴侣、好友分享同一杯吗?这个看似亲密无间的举动,恰恰是幽门螺杆菌“口-口”传播的经典场景。今天,就让我们就着这杯奶茶,一起来认识这个幽门螺杆菌。
它不是秋天的“暖宝宝”,而是胃里的“捣蛋鬼”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唯一能在我们人体强酸胃环境中生存的细菌。它不像奶茶里的珍珠那么Q弹可爱,而是一颗带着鞭毛的“螺丝钉”,能钻过胃黏膜表面的黏液,牢牢地扎根在胃壁上建立起自己的“小基地”,开始它的搞破坏活动。
它会对我们做什么?
·小破坏:它通过分解尿素产生氨气,“中和”周边的胃酸来自保,但这些代谢产物会直接刺激和损伤胃黏膜细胞。
·引发“炎症”: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发现它并发起攻击,这场持续的“战争”会导致慢性胃炎的形成。
·升级“麻烦”:如果长期不理它,这种慢性炎症可能逐渐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Hp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明确的I类致癌物,时刻提醒我们要足够重视。
奶茶不传菌,但“共饮”藏风险—Hp的传播途径
说到这里,您不用担心手里的奶茶。Hp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其传播途径高度契合我们的共餐习惯。
·口-口传播: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共用餐具、水杯,相互夹菜,品尝同一杯奶茶,咀嚼后喂食孩子,接吻,这些充满人情味的举动,却可能让Hp通过携带者的唾液污染食物或餐具,从而进入新宿主体内。这也是为何Hp感染呈现出明显的家庭聚集性。
·粪-口传播:通过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
因此,我们共享的是奶茶的甜蜜,但若不加防范,也可能无意中共享了潜在的健康风险。
感染了Hp,身体会发出什么“信号”?
喝了奶茶,感到胃胀、反酸?先别全怪奶茶太冰或太甜,也许是胃里的Hp在“搞鬼”!需要注意的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不一定都有症状,但您经常出现以下情况就应该提高警惕:
①饭后腹胀、嗳气(打嗝);
②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烧灼感(烧心),饭后更明显;
③反酸、恶心;
④食欲不振、莫名消瘦;
⑤口臭(排除口腔问题后)。
如何检测和治疗?——简单、规范、彻底
检测幽门螺杆菌首选推荐非常简单实用的是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吹两口气,轻松又准确,是诊断的“金标准”。
如果确诊感染,请不要焦虑。目前,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铋剂)根除成功率很高。但您一定要记住以下注意事项:
·遵医嘱: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自行买药;
·足疗程:通常需要服用10-14天,即使症状好转也绝不能自行停药;
·要复查:停药至少4周后,记得回医院做呼气试验复查,确认是否根除成功。
让我们在享受这份秋日暖意的同时,也积极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