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海河中学、枫林路中学、天津市实验小学共同启动“百年法治看天津”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思政课。该项目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五周年为契机,通过“法治场馆+天津故事+师生双讲”模式,将天津本土法治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形成覆盖小学、初中
本报讯(记者彭未风 通讯员王东辉)近日,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海河中学、枫林路中学、天津市实验小学共同启动“百年法治看天津”大中小学一体化实践育人思政课。该项目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五周年为契机,通过“法治场馆+天津故事+师生双讲”模式,将天津本土法治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形成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的阶梯式课程体系,探索新时代思政育人的创新路径。
课程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设计课程。小学阶段以启蒙法治意识为主。天津市实验小学教师牛秋菊在天津法院陈列馆化身“大法官”,通过“獬豸”法兽解读、校园霸凌案例互动,引导学生发现天津作为近代司法制度发源地的历史贡献,播撒法治种子。初中阶段聚焦法治历史传承。枫林路中学教师李鑫在北洋法政学堂遗址化身“李大钊”,通过复原书屋场景与史料分析,揭示“法政救国”思想,激励学生传承法治精神。高中阶段深化法治实践认知。海河中学教师肖莹依托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史馆,结合“杨三姐告状”等历史案件与新时代法治成就,阐释“全面依法治国”内涵。大学阶段强化法治理论思辨。天津财经大学教师王楠在天津律师文史馆以“严复跨国诉讼案”等案例,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必然性,解答“中国特色之‘特’”等理论问题。
思政课以天津法治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场馆即课堂”的沉浸式教学场景。天津法院陈列馆通过獬豸铜塑、“灋”字文化解析,将抽象法律概念具象化;北洋法政学堂遗址复原历史场景,以角色代入激发家国情怀;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史馆结合“维名克允”戒石碑、“为人民服务”匾额等文物,诠释“两个结合”深刻内涵;天津律师文史馆通过严复、纪清漪等津门法律人史料,展现法治守护国家主权的实践。
该项目得到天津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2025年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优秀成果征集专项”支持,形成可复制的“法治实践金课”。参与学生反响热烈。天津市实验小学学生任书渺表示:“法律是守护成长的‘护身符’,我要让法治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天津财经大学学生张国龙感慨:“律师文史馆的史料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法治进程的艰辛与伟大。”
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是学校深化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创新探索,未来将持续整合津派法治文化资源,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时代同频共振。
来源:天津教育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