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面这三条关于赚钱的底层心法,看似离经叛道,却藏着成年人最高级的生存智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奔波与劳碌,构成了人生的底色。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勤奋,努力,要用汗水浇灌成功的花朵。
但很多人穷尽一生,也只是在用“辛苦”换取一份勉强的温饱。
世界的真相是,顶级的玩家,从不靠蛮力。
他们深谙人性的弱点,并选择逆向而行。
下面这三条关于赚钱的底层心法,看似离经叛道,却藏着成年人最高级的生存智慧。
01 稀缺思维:从用时间换钱,到用价值换钱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场景:
深夜的写字楼,灯火通明,格子间里的白领们,用一杯又一杯的咖啡,透支着健康,赶一个永远也赶不完的目标。
傍晚的街道,外卖小哥电掣风驰,与时间赛跑,用一次次的加速,换取几块钱的配送费。
他们不努力吗?
他们比任何人都努力。
但这是一种线性的努力,一份时间,换一份钱。
时间,是他们唯一的筹码。而一个人的时间,每天只有24小时,这是死局。
真正聪明的赚钱方式,是构建一个系统,让你的价值可以被无限次地复制和出售。
作家写一本书,可以卖出一百万册。他在写作时投入的时间是固定的,但这本书的价值,却在持续不断地为他创造收入。
程序员开发一个软件,可以被千万用户下载。维护的成本远低于新增一个用户带来的收益。
这就是“稀缺思维”:你的时间无比稀缺,所以绝不能廉价地按小时出售。
你必须把它锻造成一个可以脱离你而独立存在的“价值产品”。
人性是贪恋即时回报的。
今天加班,下个月就能多拿几百块奖金。今天多跑一单,马上就能多几块钱收入。这种反馈是及时的,诱人的。
而创造“价值产品”的过程,往往是枯燥的,漫长的,且在短期内毫无回报。
这是捷径。也是绝路。
成年人最大的觉醒,就是戒掉“拿时间换钱”的瘾。
别让你的勤奋,变得如此廉价。
02 延迟满足:放弃即时诱惑,拥抱时间的玫瑰
上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有过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研究人员给一群孩子每人一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如果能忍住15分钟不吃,就能再得到一颗。
结果,只有少数孩子抵制住了诱惑。
几十年后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当年能够等待的孩子,在成年后,无论事业还是生活,都远比那些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要成功。
这个实验,真实地揭示了一个真相:成就的大小,与延迟满足的能力,正相关。
赚钱,也是如此。
人性是短视的,总想追风口、抄近道。
看见直播带货火,就一头扎进去,结果发现自己连话都说不明白;看见自媒体赚钱,赶紧注册账号,发了两篇没人看就偃旗息鼓。
这些被风口吹起来的猪,风停了,摔得最惨。
他们渴望的是一夜暴富的奇迹,得到的却是被反复收割的命运。
真正能穿越周期的,是那些懂得“延迟满足”的人。
他们不追逐热闹,而是默默地在一个领域里深耕。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很湿的雪”,是你专注的核心领域。
“很长的坡”,就是时间。
复利效应,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它的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耐心,等待雪球滚起来。
那些最丰厚的回报,都藏在时间的深处。
慢,就是快。
03 生态位法则:不在红海里厮杀,在蓝海里独泳
狮子和老虎,都很强大。
但把它们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必然会有一场血腥的厮杀。因为它们在同一个生态位上,争夺着同样的资源。
商业世界,也是一个丛林。
当所有人都挤在一条赛道上,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内卷”。今天你降价,明天我补贴,最后谁也赚不到钱,只剩下一地鸡毛。
这是最辛苦,也最愚蠢的赚钱方式。
《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说:
竞争是为失败者准备的。
真正的高手,从不恋战。
他们会另辟蹊径,去寻找一个没有竞争,或者说,只有极少竞争的“生态位”。
什么是生态位?
就是你独特的个人禀赋、技能与市场需求的交集。
你会画画,又懂历史,能不能去做历史科普漫画?你精通编程,又热爱健身,能不能开发一个健身辅助App?
与其在红海里,跟一万个游泳高手比谁游得快,不如自己挖一个鱼塘,做唯一的那个养鱼人。
人性是慕强的,喜欢扎堆,渴望得到群体的认同。
选择一条无人问津的路,是孤独的,是需要巨大勇气的。
但只有在这样的路上,你才能建立自己的规则,掌握自己的定价权。你提供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自然不必再靠“辛苦”去取悦任何人。
查理·芒格说: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向内求,而不是向外争。
找到你的生态位,然后像一棵树一样,安静地、坚定地向上生长。
这是最不辛苦的活法。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
来源:上进的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