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热评|陈芋汐一直被网暴,平台算法岂能“装睡”?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9 15:45 3

摘要:一场针对知名运动员的网络暴力,持续长达五年,直到公安机关介入才得以破局。9月18日,公安部网安局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案例三为:上海公安机关侦破跳水运动员被实施网络暴力案。媒体记者深入了解发现,其中提到的“跳水运动员”就是两届奥运会冠军、

一场针对知名运动员的网络暴力,持续长达五年,直到公安机关介入才得以破局。9月18日,公安部网安局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案例三为:上海公安机关侦破跳水运动员被实施网络暴力案。媒体记者深入了解发现,其中提到的“跳水运动员”就是两届奥运会冠军、世锦赛三连冠获得者陈芋汐。

据媒体报道,自2021年东京奥运会直至2025年,陈芋汐遭遇了持续不断的网络暴力,时间之长在体坛人士中堪称“之最”。

网上针对陈芋汐个人的荒谬指责,如“炸鱼冠军”“保送金牌”“裁判黑幕”等,如病毒般传播。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这些充满恶意的内容能够获得如此持久的传播力?为何在平台自治和行业倡议多年后,仍需要有关机关出手来终结这场闹剧?

施暴者无疑是可怕的,其“按键伤人”的责任应当得到追究。除此之外,平台算法机制的“滋养”与“放大”也应受到追问。平台“技术中立”的外衣之下,是否隐藏着追逐流量的“价值偏见”?为何平台多年的自治和行业倡议依然打不中七寸?

毋庸置疑的是,五年的治理失灵,平台算法这套“准自动化系统”始终未能真正优化,为“出现网暴→受害者举报或平台发现→平台删帖/封禁账号→施暴者换个小号再来→再次网暴”的无效循环留出了空间。

陈芋汐的遭遇虽是极端个案,但“被算法放大恶意”的体验却是不少网民的共同经历。有关机关的雷霆手段固然能形成震慑,但一个必不可少的治理环节,是平台要进行算法伦理革命,重构算法推荐机制,为算法设立“负面清单”,不给煽动仇恨、实施网暴等内容留下传播空间。

平台不能再“装睡”了!

来源:读特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